
你有沒有在學校、路邊、公園的地上,看過一顆顆像海膽一樣的球?它們乾乾的、刺刺的,這就是楓香的果實。
楓香是一種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行道樹,從秋天到初夏,只要你稍微留心地上的風景,幾乎都可以看到它留下的痕跡,就是那些像刺球的果實!楓香的果實,其實是很多個小小果實黏在一起形成的,叫作「頭狀聚生果」。它原本是綠色的,等到成熟、乾燥後會變成咖啡色,從樹上掉下來。撿一顆回家放在袋子裡,過兩三天你可能會發現它裂開了,一個個小洞露出裡頭藏著的種子,這種乾掉後會裂開掉出種子的果實稱為蒴果(Capsule)。
掉出來的種子有些是完整、有翅膀的,可以幫助它們被風吹得遠遠的;有些則是不完全種子,形狀不規則,但也有可能長出小楓香喔!

楓香的兩種種子
楓香的葉子,通常只有三個裂片,而不是像日本楓那樣很多裂瓣。葉子是紙質的,兩面都很光滑,邊緣有細細的鋸齒,摸起來有點像手工紙。到了秋天,楓香的葉子會從綠色轉變成紅色。這是因為天氣變涼、日照變短,葉子裡的葉綠素退場了,換花青素上台,讓葉子穿上紅色的衣服,成為秋天的一道風景。
除了葉子和果實,楓香的樹幹也有特別的地方。它的樹皮不像樟樹那麼深裂,而是像乾燥肌膚一樣,有一層淺淺的裂紋。如果楓香的樹皮受傷,還會流出一種黏黏的樹脂,叫做「白膠香」或「香脂」。這種天然分泌物在中藥中有用途,現代科學研究也發現它裡面有不少活性成分,有些具有療效喔。楓香樹幹質地很適合種香菇,在林業中,常會把楓香切段、放在森林地面,當作栽培用的菌床,讓森林空間被更有效地利用。

學校或大馬路邊種了不少楓香,因為它長得高、枝葉整齊、秋天會變色,很有美感。不過楓香的根也比較強壯,如果種得太靠近人行道,久了可能會把地磚頂起來,所以近年種樹時,已經只會在寬度很寬的人行道上種植了。
另外,你知道嗎?我們現在在路邊看到的楓香,大多都是台灣原生種,一種學名叫做 Liquidambar formosana 的楓香,它並不是台灣特有種,而是遍存中國黃河流域以南及台灣的古老物種。不過它是台灣植物科學研究史上最早期年代被鑑識的物種之一。1866年就被命名、發表在法國自然科學年報上,因為他是最早合法、正式的命名,所以 formosana就永遠留傳科學界。
下次走在路上,不妨抬頭看看,觀察一下很多你可能從來沒注意過的植物,有著有趣外型和故事,最重要的是,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願意抬起頭、靠近一點,就能發現這棵樹的美。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行道樹的故事,歡迎追蹤我,每週二都會發布介紹一種都市常見的行道樹喔!
參考資料:
認識植物。楓香。莊溪。(檢索日期:2025/07/29)http://kplant.biodiv.tw/%E6%A5%93%E9%A6%99/%E6%A5%93%E9%A6%99.htm
楓香與清風對照表:https://ga.ntu.edu.tw/upload/cont_att/fb994ba5-f9a6-46f4-b386-a24f372a5c62.pdf
台灣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一) :https://upon-forest.com/pdf/5-1-19.Liquidambar%20formosan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