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中關鍵角色
Pod 是什麼?📦
Pod 是 Kubernetes 中最小的、可部署的運算單元。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應用程式的小包裹」**。
- 組成:
- 一個 Pod 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容器。
- 這些容器會共享相同的網路(IP 位址、埠號)和儲存資源。
- 通常,如果多個容器需要緊密協作,而且它們的生命週期是綁定在一起的,那麼它們就會被放在同一個 Pod 裡。
- 功能:
- 生命週期管理: Kubernetes 不會直接管理單一的容器,而是透過 Pod 來管理容器的生命週期。當你說要啟動一個應用程式時,你實際上是在啟動一個 Pod。
- 通訊與協作: 在同一個 Pod 內的容器可以透過
localhost
互相通訊,就像在同一台機器上。
- 比喻:
- 容器 (Container): 是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式貨櫃。
- Pod: 是一個**「豆莢」**,裡面裝著一個或多個「豆子」(容器)。這些豆子緊密相連,共享一個外殼(Pod 的資源)。
Node (節點) 是什麼?📦
在 Kubernetes (K8s) 的世界裡,Node (節點) 是構成整個叢集的基本工作單元。一個 Node 可以是一台實體伺服器,也可以是一個虛擬機器 (VM)。它負責提供運算資源 (CPU, 記憶體) 和儲存空間,來運行你的應用程式。
你可以把 Node 視為 Kubernetes 叢集的骨架,所有的應用程式 (Pod) 最終都是運行在這些 Node 上。
🔍 更完整說明:
在 Kubernetes 的架構中:
- 每個 Node 都是一台電腦(通常是虛擬機,如 Google Cloud VM),能夠執行多個容器。
- 它會跑一些必要的軟體元件,包括:
- kubelet:跟 Kubernetes 控制平面溝通
- 容器運行環境(如 Docker 或 containerd):負責執行容器
- kube-proxy:處理網路與服務轉送
Node Pool (節點池) 是什麼?📦
它指的是一組具有相同配置的「節點 (Nodes)」的集合,簡單說就是「有相同規格的工作機群組」。
你可以把一個 Kubernetes 叢集想像成一家大型公司,而一個 Node Pool 就是公司內部的一個**「特定職能小組」或「團隊」**。這個團隊裡的所有成員都擁有相同的技能、工具和設備(例如:相同的 CPU、記憶體、硬碟大小),因此他們適合處理同一類型的工作。
🔍 更具體解釋:
當你在 GKE 上建立一個 Kubernetes 叢集(Cluster)時:
- 這個叢集會包含一個或多個「Node Pool」。
- 每個 Node Pool 裡面有多台節點(本質上是 VM 虛擬機),用來執行你的容器。
- 你可以根據需求建立多個 Node Pool,並為它們設定不同的:
- 機器型號(CPU、RAM)
- 作業系統(Linux、Windows)
- 自動擴展策略
- 區域(zone)或地區(region)
為什麼需要 Node Pool?🔑
在一個大型的 Kubernetes 叢集裡,你不會希望所有節點都長得一模一樣。Node Pool 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資源的異質性 (Heterogeneity) 和管理上的便利性。
- 處理不同類型的工作負載 🧩:
- 你的應用程式可能有多種不同類型。例如,一個機器學習應用可能需要配備 GPU 的高運算節點,而一個簡單的網站伺服器只需要普通的 CPU 節點。
- Node Pool 允許你在同一個叢集裡,建立多個不同配置的節點池。你可以有一個「GPU 節點池」專門跑機器學習任務,另一個「通用節點池」則用來跑你的網站服務。
- 簡化管理與維護 🛠️:
- Node Pool 讓你可以將維護任務應用到整個節點群組,而不是一個一個節點去處理。
- 例如,當你需要升級作業系統或 Kubernetes 版本時,你可以一次性地升級整個節點池。
- 當你想要擴展你的服務時,你只需要增加節點池的數量,而不需要為每個新節點都單獨配置。
- 優化成本 💰:
- Node Pool 讓你能夠為不同需求的工作負載,選擇最經濟的機器類型。
- 你可以使用較便宜的機器來運行不太重要的開發環境,而使用效能更強、成本更高的機器來運行關鍵的生產服務。
- 獨立的自動擴展 📈:
- 你可以為每個 Node Pool 設定獨立的自動擴展規則。
- 例如,當你的網站服務流量增加時,只有「網站節點池」會自動增加節點,而「機器學習節點池」則不受影響。
🧱 Cluster 是什麼?
✅ 一句話定義:
Cluster 是整個 Kubernetes 系統的集合,是管理與執行容器應用的總控制中心。
Cluster (叢集) 是 Kubernetes 架構的最頂層概念。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大型的自動化工廠」
- 組成: 一個 Cluster 由多個 Node 組成,這些 Node 又分為兩種:
- 控制平面 (Control Plane):負責管理和協調整個叢集,是「工廠的大腦」。
- 工作節點 (Worker Nodes):負責實際運行應用程式,是「工廠的生產線」。
- 功能: Cluster 的核心目標是提供一個單一、統一的運算平台。所有在叢集裡的 Node 都是一個整體,它們共同工作,為你提供一個穩定、可擴展、高可用的應用程式運行環境。
- 比喻:
- 沒有 Cluster 時: 你需要手動管理每台伺服器(Node),一台一台部署應用程式,一台一台監控健康狀況。
- 有了 Cluster 後: 你只需要將你的應用程式「交給工廠的大腦」,它就會自動幫你決定要用哪條生產線(Node)來生產,要生產多少個產品(Pod),以及如何確保產品不會出問題。
所以,Cluster 是你與底層硬體之間的抽象層。它讓你可以專注於應用程式本身,而不是底層的基礎設施。
- Kubernetes 就像是一個城市管理系統的軟體。
- Cluster (叢集) 則是一個獨立運行的「城市」。
一個 Kubernetes 叢集可以包含多個 Node Pool 和多個 Namespace,但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 Cluster。


運作流程:
- 你向 Cluster 的控制平面發出指令:「我要部署 10 個我的應用程式」。
- 控制平面會接收指令,並告訴 Node:「請在你們的生產線上,啟動這些 Pod」。
- Node 上的 Kubelet 代理程式接收到指令後,就會在 Node 上實際啟動這些 Pod。
🧠 全部串起來:
你建立了一個 Kubernetes Cluster → 裡面有多個 Node → 每個 Node 會從 Node Pool 配置 → 然後這些 Node 上會跑很多 Pod → 每個 Pod 包含一個或多個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