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碗的時候,我習慣放點影片。
那天,點開一段很舊的片段—《大話西遊》。
原本只是讓聲音陪著日常,沒想到卻停下了動作,盯著畫面發起呆。
那部曾經讓我們笑到翻滾的無厘頭電影,這一次,我沒笑。
那些從前聽不懂的對白,如今每一句都像是說給自己聽的。
就像那些轉身離開的人,
我們以為還會再見,後來才知道,有些轉身,就是永遠。
—
也許《大話西遊》會變成經典,不是因為它變好了,
而是那群看不懂的孩子,後來都長大了。
從笑著不懂,變成看懂了,所以哭。
所以今天,想寫些關於紫霞的事,
也寫些,關於我們自己的事。
—
那時候,我們還年輕。
以為「他好像一條狗」只是好笑的橋段,
以為每一場鬧劇過後,都會有快樂的結局。
我們笑得用力,卻沒察覺,
那是至尊寶最深的一次退場。
我們笑著,看不見他眼底的痛。
—
後來,我們走過幾場錯過,愛過幾個來不及的人。
才明白,那些讓人掉眼淚的,不是劇情,而是生活的回音。
那個總在深夜陪我們看無厘頭電影的人,
後來有一天就不見了。
不是死別,是從此失聯。
不是不愛,是太晚學會怎麼去愛。
—
我第一次看《大話西遊》,是和一個早已失聯的人。
他曾帶我去一座沒有燈的山坡,看星星,也看這部電影。
他是我生命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帶我看星星的男人。
那時候我不懂愛情,他也沒多說什麼。
我以為沉默能保有關係,後來才知道,那其實就是拒絕。
很多年後我才懂,至尊寶不是不愛紫霞。
他只是太晚明白,愛不能只靠後悔。
—
《大話西遊》之所以讓人沉默,不是因為它多深刻,
而是我們終於走到了它的情節裡。
那是一種遲來的理解,
一種被時間磨出來的痛。
當我們終於懂得那句話,
「我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這個結局。」
才知道這部電影,從來不是喜劇。
—
有人說:第一遍笑,第二遍哭,第三遍沉默。
我想,那不只是觀影的三次經驗,
而是人生的三個階段。
笑,是青春;哭,是失去;沉默,是懂得。
從前我們以為愛,是說出來;
後來才知道,有時是忍住,有時是錯過,
更多的時候,是轉身。
—
《大話西遊》就是這樣一部,把所有真相藏進笑話裡的電影。
它不催淚,不煽情,卻總能在某個不經意的夜裡,
讓你忽然想起來,就紅了眼。
—
我們是那個戴上金箍的至尊寶,
也是那個在夕陽下,看他學狗叫時心動的紫霞仙子。
電影沒變,是我們變了。
因為只有真正長大的人,才懂,
什麼叫:來不及了。
—
你第一次看《大話西遊》,是誰陪你?
你還記得,那時的你,是怎麼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