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嫁的是伴,結果是絆〉

夏雪Angela beatrice-avatar-img
發佈於劇評分享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你以為,走進婚姻是 1 + 1 = 2,
是有人陪伴、有人一起扛生活,
是心事有人分擔,是困難不再獨撐。

但日子一久,她才明白,
牽手很容易,一起扛,卻沒幾個人真的準備好。

你要責怪他嗎?
也不是。
他沒有惡意,
只是從沒學過,原來這些事也需要他。

懷孕那陣子,她的腰痛到無法久站,買完菜回到家,連脫鞋都變得困難。
彎下腰時,一陣抽痛讓她整個人站得歪歪斜斜,只能撐著牆慢慢把鞋踢下。
他坐在客廳滑著手機,聽到聲響抬頭瞥她一眼:「妳怎麼這麼笨,東西拿那麼多?」

晚餐煮的是他愛吃的紅燒獅子頭。

吃到一半,他問:「妳幹嘛今天走路這麼奇怪?」
她說:「恥骨很痛,走一步都像裂開一樣。」
他夾起一塊肉,淡淡地說:「不是每個孕婦都會這樣嗎?」

——

她一個人坐在婦產科的候診區,靠牆的位置,低著頭,握著媽媽手冊的手有點冰。

和其他門診不同,婦產科的候診區,比起焦急,多了點笑容與期待。
一對對準爸爸準媽媽坐在她對面,有人討論寶寶的名字,有人輕聲撒著嬌:「老公我那麼辛苦,待會可以帶我去吃好吃的嗎?」

她沒出聲,也沒人等著聽她說話。
這已經是她第六次,一個人來產檢了。

不是沒說過。
只是他總有理由:工作太忙、起不來、昨天太晚睡⋯⋯
久而久之,她不再請求陪伴,只是習慣地坐著,等著。

然後,眼淚就自己掉下來了。
沒有抽搐,沒有哭聲,
像是身體比她更早承認,
她其實很想,有人陪她一起等。

她知道強求不來,所以不再開口。
只是走到現場,看到每個人身邊都有人時,
心還是忍不住酸了一下。

她擦了,又流。再擦,還是掉。
像止不住的什麼,從她沒說出口的那個位置滲出來。

她不想在這麼多人的地方哭,
但身體就是不聽話。

她也想撒嬌,也想有人牽著她的手一起進來,
可每次都一樣,
最後還是她一個人走進來,
坐下、等叫號、聽心跳、
自己記住醫生交代的每一件事。

不是她想要堅強,
而是沒人允許她脆弱。

——

輪到她的號碼時,她走進診間,眼淚還沒乾。
護理師幫她量血壓,一邊問:「媽媽怎麼了?看起來有點不舒服?」

她咬了咬牙,搖搖頭,用力笑了一下:「我沒事,今天比較早起而已。」
那笑容太勉強,連護理師都沉默了一秒,才轉身幫她準備超音波。

醫生把探頭放上她的肚子,螢幕亮了起來,
一閃一閃的心跳很穩。
「寶寶狀況很好,發展很標準。」

她點了點頭,想說聲謝謝,卻發現喉嚨有點啞。
她往旁邊看了一眼,那張椅子,還是空的。

寶寶的心跳在螢幕上一閃一閃,像在說話一樣。
可這麼重要的一刻,現場只有她一個人聽見,
沒有人陪她一起看見。

她低頭看著螢幕上的亮光閃動,心裡輕聲想:
「寶寶,你好呀。歡迎你來當我們的家人。」

——

離開醫院的時候,天還亮著。
她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在附近的便利商店坐了一會。

買了一瓶微溫的豆漿,沒喝幾口就放涼了。
午餐還撐在胃裡,她不餓,
只是覺得,好像該對自己溫柔一點。哪怕只有一點。

手機沒訊息。他沒有問今天檢查得怎麼樣,也沒問她回到哪了。

她看了一眼對話紀錄,上一次他主動密她,是三天前,傳了張公司便當的照片:「今天還不錯。」
那之前一次,是更早以前,他丟了一串數字進他們的line群組。是他客戶的電話。
他有時候會把群組當記事本用,丟完就不再說話。

她回過「你多吃點」或「客戶手機?」他都沒再回。

——

回到家的時候,燈沒亮。
她自己打開玄關的燈,像往常一樣,不再期待有人先一步替她照亮。

客廳安靜,窗簾沒拉,沙發上攤著他中午脫下的外套,拖鞋踩在一半地墊、一半空氣裡。
她繞過去,順手把鞋擺好,把外套掛回門後。

廚房的水槽裡有幾個碗,沒洗。
她沒有立刻動手,只是站了一會,低聲嘆了口氣,轉身去換衣服。

洗完臉出來,他剛好回來了。
一邊脫鞋一邊說:「喔,妳回來啦。今天有去產檢嗎?」

她點點頭:「有,寶寶心跳正常,醫生說一切穩定。」

他沒回話,只是轉著手裡的搖控器,選了個節目,按下音量鍵。
電視的聲音瞬間充滿整個客廳,像是用來蓋過什麼,也像是什麼都沒發生。

她站在原地一秒,沒再說什麼,轉身走進廚房。

——

她走進廚房,打開瓦斯爐,開始熱剩菜。
那聲火點燃的「嗶」一聲,在靜靜的空氣裡特別清楚。

那晚,她鼓起勇氣問了一句,
那句話,在她心裡盤旋了好幾天,卻始終沒有出口

「老公,你有時間,可以幫我煮點營養的東西嗎?就……偶爾也好。」

他抬起頭,看了她一眼,
語氣像是在回應一句不合時宜的提議:「叫外送不是一樣嗎?」

她小聲補了一句:「可是那些食物味精⋯⋯」
話還沒說完,他就搶著說:「都一樣的啦。想吃什麼妳就叫,幹嘛那麼麻煩?」

語氣不重,卻像門關上那樣,沒有回音。

她怔了一下,沒再多說,低頭繼續吃飯。
嘴裡的菜突然有點鹹,不知道是眼淚,還是醬油煮得太久。

——

小孩出生以後,夜裡第四次哭,他翻了個身,背對著她。
她看了一眼時鐘,是喝奶的時間。

她伸手輕輕推了他一下,聲音低得像怕吵醒誰:
「這次可以換你泡奶嗎?」

他皺著眉,語氣低低地說:
「我白天要上班耶……妳不是比較有空嗎?」

她沒說話。
強忍著被孩子折磨了一整天的身體,默默爬起來,抱起孩子。
腳才剛踏到地板,眼淚就已經掉下來了。
那是委屈,也是身體快撐不住了的警告。

她擦乾孩子嘴角的奶嘖,抱著他,輕輕來回踱步。
一隻手支撐著他的背,一隻手輕拍著,幫他掃風。

房間裡只剩下時鐘走動的聲音,
和寶寶時斷時續的吸氣聲。

她不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睡著的。
醒來的時候,天已經微亮。
她和孩子還坐在床邊,頭靠著牆,身體僵硬得像一夜沒被誰放下。

她低頭看看懷裡的孩子,小小一團,睡得很熟。
床頭櫃上,那本上星期翻過的育嬰書還擱在原處,進度,至今還停留在第一頁。

她翻開那一頁,看著那行字,看了很久,
「寶寶的安全感,來自於第一個穩定回應他哭聲的人。」

字體是柔的,可她看起來只覺得刺眼。
像是什麼被點破,又像是一種無聲的提醒。

她忽然想起,那天她終於撐不住,在餐桌邊紅著眼說了一句:
「我到底是你的妻子,還是你請來的免費保母?」

他皺了一下眉,像是聽到什麼無理取鬧的話,慢慢回:「那你要我怎樣?」

她沒回,當時也說不出來。

——

那天晚上,她一邊收碗一邊想,
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是不是又在發神經,還是,他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但這些「是不是」還沒想出答案,孩子又哭了。
她只來得及把情緒塞回肚子裡,站起來,抱人。

他從沒搶過這個動作,連多看一眼也嫌煩。
他不是不愛孩子,他只是從來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一個不停哭鬧的小生命。
而那種聲音,對他來說太刺耳,像是在提醒他,什麼事都做不好。

——

不是她非要撐著,
是那雙她以為會伸過來的手,從來沒有動過。

她不是沒想過,讓他試著接手。
只是每次話才剛開口,他就用那句話,重重地堵了回來。

「我工作已經夠累了,我們不是分工清楚,男主外、女主內嗎?
上班是我,孩子也是我在顧,那你這個主內的,到底是做什麼的?」

他語氣不重,沒有怒吼,
只像是在說一個再平常不過的道理。
但那句話落下的瞬間,空氣好像停了一拍。

她沒回話。
不是說不出來,
是那些想說的、想辯的、想解釋的,
全都像是被什麼丟過來,一下子打散了。

不是拳頭,不是尖銳的指責,
而是一塊一塊,沒情緒、卻剛剛好的石頭。
砸得不見血,卻足夠讓她說不下去。

她低下頭,把湯匙收進碗裡的聲音壓得更輕,
彷彿只要安靜一點,就能讓剛才的話不要那麼刺耳。

那晚,她沒再開口。
只是邊洗碗邊想著:
如果有一天她真的離開了,這個家會不會才發現,
原來「主內」,不是靜靜坐著等人回家,而是默默撐起整個日常的人。

——

她後來就不說了。

一次次開口,換來一次次的無聲。
後來,她學會了閉嘴。

不是釋懷,更不是縱容,
只是她開始明白,
有些力氣,該留給自己。

當沒有人願意伸手時,
她只能自己,慢慢站穩。

——

她說:「我不是沒工作啊,我白天也很忙。」
他回:「可是妳不是待在家?不是比較自由一點?」

她說:「你媽那樣講話我真的受不了,你可以幫我說句話嗎?」
他回:「妳就忍一下,她也不是有惡意。」

她說:「我不是要你幫忙,我是希望你知道,這是我們兩個人的事。」
他回:「那妳要早說啊,不說我怎麼知道妳要我幹嘛?」

他總說:「妳又沒講,我怎麼知道?」

可她每次開口的樣子,他真的有放在心上過嗎?

她不是沒說,是說到後來,連她自己都懷疑,
是不是這些事,本來就該她一個人扛。

問題從來不是她有沒有說,
而是他從來沒準備好,去接住她說出口的那些話。

他也許不是故意的。
只是家裡的衛生紙用完了、垃圾堆滿了、孩子的尿布只剩最後一片,
這些事,從來沒有進過他的責任清單。

他覺得只要每天出門工作、每月準時匯錢,就是盡了一個丈夫的本分。
沒有人教過他,
家,是需要被一起維護的;日常的運轉,也需要他。

她說過的話,他不是沒聽見。
只是從沒放進心裡。

他總說:「妳沒說,我怎麼知道?」
可她每次開口時,那個小心翼翼的樣子,他真的記得嗎?

她不是沒說,
是說到最後,連她自己都開始懷疑,
是不是這些事,本來就該她一個人扛。

如果這樣,就能被叫做「盡責」,
那是不是要撐到精神耗盡、人格快要斷裂,
別人才會願意承認,
她一直活在一段被忽視、被冷落的關係裡。

她也曾試著體諒、試著提醒,試著等他自己看見。
只是,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換來回應。

她沒要他完美,只希望在她說「好累」的時候,別再說「不過是在家帶小孩而已,你累什麼?」

——

她不是不說了,
只是再說,沒有人會接。

所以她學會了沉默,
學會在孩子哭的第一聲裡醒來,
在垃圾快滿時先動手,
在備品見底前默默補上。

不是因為她閒、她甘願、她比他能幹,
只是因為,她再也不想,
在需要的那一刻伸手,
卻發現沒有人會握住她。

她把這些日常收進身體裡,
收進腰痠背痛、落髮和眼底的黑眼圈裡,
最後收進那一句誰也沒聽見的話裡:
「我真的,好累。」

──

他小時候要什麼有什麼,
沒人叫他收碗、洗衣服,
身邊總有人替他處理一切。

長大後,也沒人提醒他,
成家不是只要肯賺錢,
還要肯蹲下來,陪著另一個人,
把日子一點一滴撐起來。

他沒有準備好,
就被「丈夫」、「父親」這兩個身份套在身上。

然後什麼都沒變。
他只是從一個兒子,
變成了另一個家庭裡的大孩子。

——

而妳呢?
妳早就撐習慣了。

那些一開始只想「忍一下」的小事,
後來就這樣,變成了妳的日常。

不是因為妳不會累,
而是妳知道,
就算妳倒下,
這些事,還是得有人做完。

他放心,因為妳一直都在。
總有人要撐著,
而那個人,一直是妳。

很多女人都這樣:
以為再忍一下,他就會懂。
以為等事業穩一點、孩子長大一點、感情穩定一點,
一切就會好一點。

可生活從來不是時間久了,就會自動變好。
該改變的,不是時間,
而是那個從沒伸出手的人。

真正能改變一段關係的,從來不是妳多忍幾次,
而是妳終於明白,那不是妳一個人的責任。

妳可以累、可以哭、可以不堅強。
妳不需要一肩扛下所有,也不必再教他,怎麼當一個大人。

真正的「一起」,不是妳拼命把他拉上來,
而是他願意走下來,陪妳把日子扛穩。

從妳選擇不再一個人撐起整個家開始,
妳不是離開誰,
妳只是,終於把自己,放回生活的正中央。

——

她開始煮自己想吃的東西,不再問他要不要一起吃;
也不再半夜推醒他,而是讓孩子乾脆睡進自己的房裡。

她還是做那些事,該做的沒少,
只是話少了,也不再期待他聽得懂。

有些話,她記下來了。不是因為還生氣,
而是提醒自己,這日子,從來不該只靠她一個人在撐。

她不該一直這麼退。

婚姻不是牽手,是一起扛生活。
當一段關係總是靠一方死撐,另一方卻始終缺席,
女人終究會學會收回力氣,
從一味成全與忍耐,回到生活的中心,
把重心,重新放回自己身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雪Angela beatrice
7會員
73內容數
香港居台作家,12 歲開始書寫第一部小說,22 歲開啟專職作家之路,25 歲出版首部小說。學生時期曾任模特兒,畢業後參演過數部電視電影的製作,後出版《找 1/2 顆荳蔻》、《咖啡杯的絮語》、《不能靠近的星星》、《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於中港臺澳星馬均有發售。現為一名作家、編劇、模特兒、畫家和部落客,目前定居於台灣。
夏雪Angela beatrice 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夢想與幸福,從來不會同桌而坐。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而你呢?你現在過的,是幸福,還是犧牲?
Thumbnail
2025/07/31
夢想與幸福,從來不會同桌而坐。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這,就是我們的時代。而你呢?你現在過的,是幸福,還是犧牲?
Thumbnail
2025/07/30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好好愛人。有些溫柔,是從挫敗裡長出來的;有些靠近,是從孤獨裡慢慢試出來的。溫以凡就是那樣的女孩。
Thumbnail
2025/07/30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好好愛人。有些溫柔,是從挫敗裡長出來的;有些靠近,是從孤獨裡慢慢試出來的。溫以凡就是那樣的女孩。
Thumbnail
2025/07/30
十年後,我終於在這座島嶼安下身分。可我更明白了,歸屬感不是一紙證件,而是一次次真誠的靠近與回應。 所以,當有人問我:「你是哪裡人?」我微笑著說:「我是學著與這片土地共呼吸的人。」
Thumbnail
2025/07/30
十年後,我終於在這座島嶼安下身分。可我更明白了,歸屬感不是一紙證件,而是一次次真誠的靠近與回應。 所以,當有人問我:「你是哪裡人?」我微笑著說:「我是學著與這片土地共呼吸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個好伴侶不一定是好旅伴,但一個好旅伴絕對有條件成為好伴侶。 有些伴侶在日常生活中相處愉快,一踏上旅途卻讓人受不了,所以有人靠旅行選擇結婚對象,婚前必須先去一趟旅行,如果旅行途中一直感覺良好,證明雙方真的合得來,要是旅途上爭執不斷,結婚一事也許得從長計議。 旅行有多種模式,有人旅行是為了渡假,優
Thumbnail
一個好伴侶不一定是好旅伴,但一個好旅伴絕對有條件成為好伴侶。 有些伴侶在日常生活中相處愉快,一踏上旅途卻讓人受不了,所以有人靠旅行選擇結婚對象,婚前必須先去一趟旅行,如果旅行途中一直感覺良好,證明雙方真的合得來,要是旅途上爭執不斷,結婚一事也許得從長計議。 旅行有多種模式,有人旅行是為了渡假,優
Thumbnail
心愛的另一伴好像都不懂我的需求、感受、想法?天啊,為什麼都在生悶氣呢,我又沒做錯事?溝通真的很困難嗎?
Thumbnail
心愛的另一伴好像都不懂我的需求、感受、想法?天啊,為什麼都在生悶氣呢,我又沒做錯事?溝通真的很困難嗎?
Thumbnail
婚姻需要精神上的共鳴,才能走向餘生。婚姻關係是否健康,不僅取決於初衷,也取決於磨合和共體五味人生的過程。
Thumbnail
婚姻需要精神上的共鳴,才能走向餘生。婚姻關係是否健康,不僅取決於初衷,也取決於磨合和共體五味人生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網友在mobile的婚姻情感版上的困擾: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811&t=6931710 我是女的,想離婚(家裏一切開銷都來自於我) 我與老公結婚一年是姐弟戀(差8歲)我38歲,婚前同居住我名下房子約4年,只請老公每
Thumbnail
這是網友在mobile的婚姻情感版上的困擾: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811&t=6931710 我是女的,想離婚(家裏一切開銷都來自於我) 我與老公結婚一年是姐弟戀(差8歲)我38歲,婚前同居住我名下房子約4年,只請老公每
Thumbnail
在婚姻關係裡面,尤其有小朋友之後,不要將責任集中在其中一個人,是老公又好老婆又好,自願也好,被迫也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終有一天會崩潰。婚後兩人的個人時間是很重要的,可以令擔起重擔的一方得到喘息的機會。
Thumbnail
在婚姻關係裡面,尤其有小朋友之後,不要將責任集中在其中一個人,是老公又好老婆又好,自願也好,被迫也好,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終有一天會崩潰。婚後兩人的個人時間是很重要的,可以令擔起重擔的一方得到喘息的機會。
Thumbnail
看到了一些話~覺得不錯 『有愛就包容,沒有愛就互相折磨』 即使再相愛的兩個人,都不可能完全知道對方心裡的想法;不用等到結婚,只要彼此的生活越來越緊密的交集,就有可能產生摩擦。如果兩個人是真正的珍惜對方並為對方著想,就算吵再兇,都會成為能帶來正面效果的溝通;如果只是自私的想到自己,就算一時和好,充
Thumbnail
看到了一些話~覺得不錯 『有愛就包容,沒有愛就互相折磨』 即使再相愛的兩個人,都不可能完全知道對方心裡的想法;不用等到結婚,只要彼此的生活越來越緊密的交集,就有可能產生摩擦。如果兩個人是真正的珍惜對方並為對方著想,就算吵再兇,都會成為能帶來正面效果的溝通;如果只是自私的想到自己,就算一時和好,充
Thumbnail
過來人分享婚姻的美滿與艱辛,互相包容和尊重是維持婚姻的關鍵。
Thumbnail
過來人分享婚姻的美滿與艱辛,互相包容和尊重是維持婚姻的關鍵。
Thumbnail
人生容易嗎?經營一個家庭,容易嗎?如果能夠共同攜手,相互體諒相互合作,相互幫忙相互成全。彼此的人 生,可能會容易一些。
Thumbnail
人生容易嗎?經營一個家庭,容易嗎?如果能夠共同攜手,相互體諒相互合作,相互幫忙相互成全。彼此的人 生,可能會容易一些。
Thumbnail
回首過去的人際關係,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日漸淡去,抑或是其中一方斷然離去,無論是哪一種,想必我們都已逐漸適應並理解到這是人生的必然,但建立在法律關係之上的「婚姻」似乎就沒那麼單純了,除了「解約」需要既定的流程,還牽涉到共同財產及孩子的問題,讓關係變得糾結而難解,倘若真的無法達成共識,最後一途便是尋
Thumbnail
回首過去的人際關係,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日漸淡去,抑或是其中一方斷然離去,無論是哪一種,想必我們都已逐漸適應並理解到這是人生的必然,但建立在法律關係之上的「婚姻」似乎就沒那麼單純了,除了「解約」需要既定的流程,還牽涉到共同財產及孩子的問題,讓關係變得糾結而難解,倘若真的無法達成共識,最後一途便是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