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行前準備行李的時候,這個帶著「萬一要用到」,那個也想帶「以防萬一」.還沒出門,行李箱已經7分滿.
旅行途中,得突著行李箱上下樓梯更換飯店,總會在心裡默默對自己說,「我絕不再帶這麼多」,但到下次還是一樣,一件都無法割捨.
排行程的時候也是如此,資訊量爆炸,好多地方都想去,地圖上的標記,滿到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每間餐廳都很吸引人.卻很少真正問過自己,
「這是我想去的地方,還是別人去過我也要去?」
「這是我現在想去的地方,還是在以前某個階段我想去的?」
這就是以前我的寫照,行李沈重,心情也無法放鬆.
我總是擔心的過多,有太多的「萬一」,每件事都想控制,沒有了餘裕.
為了這次旅行,我做了小小的轉變:
- 不托運行李,只帶一個登機箱和隨身包.
- 優先帶當地買不到或不方便買的東西.例如:隱形眼鏡、化妝用品、貼身衣物等.
- 每放一樣東西進行李箱前,我都先問自己,
「我需要它嗎?沒有它會怎樣?」
一開始會覺得麻煩,但練習後,判斷的速度也加快了,割捨也變得簡單.
安排行程的時候,同樣從自己出發
先問「這次的旅行,我最想去哪些地方」
列出大方向:
- 想跟大自然接觸
- 鰻魚飯有2家最想吃的、
- 選2間體驗早餐文化、咖啡廳選3間.
其他的,就交給旅行中慢慢遇見.
從行李到行程,我都留了空間給旅行中的自己.
那些空白,將為此行添加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