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一隅,有一間沉靜而迷人的地下室空間──boven 雜誌圖書館(下簡稱為 boven)。boven 隱身在台北東區熱鬧街廓中,卻以其內斂且細膩的姿態,成為許多設計人、創意工作者、文字創作者的秘密據點。

攝影/林采霓

圖/boven 雜誌圖書館 臉書粉專
創意人的秘密基地
自 2015 年創立以來,boven 便以「雜誌圖書館」之名,收藏來自世界各地、以美學、生活風格、設計與藝術為主的雜誌刊物,並透過策展與交流,實踐「閱讀作為生活方式」的理念。
走進 boven,是一場空間與閱讀的雙重轉場。
順著樓梯步入地下,一路從台北東區的喧囂,
過渡至安靜、沉穩、帶點神秘的閱讀空間。

圖/boven 雜誌圖書館 臉書粉專
「閱讀作為生活方式」的實踐場域
這裡不僅提供大量外文雜誌的借閱,也成為藝文對話的場域。創辦人有感於紙本雜誌的價值不應只是「一翻即過」,而是值得反覆賞讀、細細品味,因此以「類公共化」為核心,打造出這座目前亞洲首座、也可能是唯一的「雜誌圖書館」。
紙本的展演:《&Premium》十週年特展
2025 年是 boven 創立十週年,為此,圖書館策劃了一系列與「雜誌」本體相關的展覽與合作企劃。

攝影/林采霓

攝影/林采霓
《&Premium》自創刊以來,以「The Guide to a Better Life」為宗旨,透過時尚、美食、旅行、居家生活等主題,倡導一種平衡、細緻、有品味的生活態度。

圖/紀伊國屋書店 臉書粉專
今年二月,《&Premium》更推出「台灣特輯」,由長年旅居台灣的兩位編輯片倉真理與近藤弥生子操刀策劃,以日籍觀點細緻描繪台灣的日常風景,涵蓋從早餐店、書店、茶藝館,到街角巷弄、懷舊小吃的種種溫度。
這些被台灣人習以為常的日常,被她們重新觀看、記錄,再以清新細膩的日式視覺語言轉化為一頁頁動人的篇章。
台灣感性:來自他者視角的共鳴
在活動現場,觀眾不僅能看到完整的雜誌編年史,也能欣賞攝影師中川正子拍攝的台灣街景與人物,從光影與構圖中讀出「台灣感性」的真味。這股來自他者凝視的溫柔視角,不僅深深打動了日本與台灣的讀者,也呼應了近年在韓國社群中蔚為風潮的「台灣感性」美學。

圖/Hive Media Corp
所謂「台灣感性」,是韓國年輕世代在觀賞台灣電影與影集後,對台灣所建立起的印象:潮濕的柏油路、穿著制服的學生、藏在巷弄間的早餐店與冰菓室、廟前的桌椅、老式玻璃器皿……這些元素透過《不能說的祕密》《我的少女時代》《想見你》(註解)等作品,逐漸構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實又浪漫的異地想像。
台灣對外的文化形象,正是由這些日常的細節層層堆疊而成,也正是《&Premium》試圖捕捉與傳遞的內容核心。
(註解)上圖:故事背景設定於 1998 年與 2023 年的影集 《走進你的時間裡》,實為韓版《想見你》。
一本雜誌,如何成為文化對話的平台?

圖/boven 雜誌圖書館 臉書粉專
片倉與近藤兩位編輯,長年以書寫與影像紀錄台灣生活。她們在本次展覽中也受邀分享對台灣的觀察與採訪故事,從北投的二手書店到萬華的青草茶店,從公館的漫畫小舖到台南的牛肉涮涮鍋與永樂市場。
她們以日本編輯的精準選題與視覺美學,轉化台灣日常中的質地與氣味,讓《&Premium》的台灣特輯不僅是一本文字與照片的雜誌,更是一場穿越文化的對話、一段生活經驗的共享。

攝影/林采霓
boven 正是這類對話最合適的場域。
這座空間,從來不是單純的書店或展覽場,而是一處能讓創意人安放靈感、讓旅人尋獲片刻靜謐、讓熱愛紙本雜誌的人重新與閱讀建立連結的所在。正如創辦人所說:「一本好雜誌與一座好空間的邂逅,能讓我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質感與重量。」
如果你曾在街頭某個轉角駐足,被一抹光線打在玻璃器皿上的倒影吸引,如果你也曾在巷弄某家早餐店,與店主閒聊幾句後心情大好,那麼這場位於 boven 的《&Premium》系列回顧展,或許,正是你感知日常與美好生活的最佳入口。
讓我們一起透過雜誌的視角,重新發現台灣,也重新看見自己。

圖 /boven 雜誌圖書館 臉書粉專
特別分享會《&Premium》駐台專欄作家眼中的台北:
✦ 日 期 |2025 年 5 月 30 日(五)
✦ 時 間 |14:00 — 16:00 ( 13:30 開始入場 )
✦ 地 點 |boven cafe(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107 巷 5 弄 18 號)
✦ 入 場 |憑任一期《&Premium》雜誌 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