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虎藏龍》中玉嬌龍一角 圖/IMDb
二十五年的時間,可以讓嬰兒長成大人,也足以見證城市變遷、潮起潮落;唯有影像中的某些角色,歷久彌新,留存在人們心中不曾褪色。2000 年,章子怡在電影《臥虎藏龍》裡飾演的玉嬌龍橫空出世,成為華語影史中最鮮明、也最難以抹去的一筆艷紅。
誠如事實,章子怡在大銀幕初登場之作是《我的父親母親》,可我卻認為,真正為她演員生涯定下性格基調的,是《臥虎藏龍》裡那位衝撞禮教、拚命追求自由的玉嬌龍。
這個角色,以驚人的凌厲與決絕,讓我們看見渴望掙脫束縛的悲壯:「身處封建禮教之中,當一個女孩想要自由,究竟需要捨掉多少東西?」
決絕地說「不」

《臥虎藏龍》中玉嬌龍一角 圖/IMDb
她的夢中有俠、有劍、有江湖。對於武林,她會暢想,說羨慕俠義小說裡的英雄兒女,對於江湖,她也會放肆,說我乃江湖一劍仙。她靈氣逼人,是嬌媚,也是嬌蠻;姿態若龍,卻也是狂妄、桀驁。
然而,一個「自我意識」過剩的人,在故事背景所設定的清末環境中,她偏又缺少屬於「自我」的生存空間,所以她只得不斷抵禦周圍人對她的期待——她捨下血脈之親、師徒之情、江湖之義、年少之愛;她不願做官家小姐,不願做弟子,不願做女俠,也不願做誰年少的愛人——最終,她縱身一躍山崖,以生命終結一切規訓,對這個要她臣服的世界決絕地說:「不」。

可以這麼說,玉嬌龍的性格底色,是試圖掙脫束縛的反叛精神,塑造了華語影史上鮮活熱烈的女性形象。玉嬌龍的反叛,也成為章子怡銀幕形象的起點:一種極致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那個女性主義仍尚未被充分認識的千禧年,
玉嬌龍已如預言般,
預示一種「我要成為我自己」的女性自覺。
想贏的欲望

《臥虎藏龍》中玉嬌龍一角 圖/IMDb
章子怡與玉嬌龍之間,不僅是演員與角色,更是一種精神與精神的碰撞合一,扭成了一股共同抵抗世界的抗性。在不同與她合作過的導演的訪談中,對她的評價,共同指向不服輸的韌性、背水一戰的努力,以及「遇強則強」的潛力。面對片場的高壓砥礪,她不抱怨、也不試圖用撒嬌蒙混過關,只說「既然他們選我了,我就不能讓他們失望」。這股不服輸的狠勁兒,也成為她在演員之路上不斷突圍的動力。
橫空出世的玉嬌龍一角,不僅讓國際重新打開對東方女性角色的認識,更將章子怡一舉推向國際電影舞台的更高處。
然而,當掌聲與獎項不斷湧來,她也沒能躲過風口浪尖。鋒芒太過,臉龐上一種不只「想贏」,更要「贏得漂亮」的渴望太過醒目,她的銳利與企圖心,成為被放大的標靶,她被說「太愛出風頭」、太有「野心」,一度遭遇媒體的冷嘲熱諷與蕩婦羞辱。
那些年,她的大眾口碑曾一度跌入谷底,但她從未真正退場。
敢輸的勇氣

《一代宗師》中宮若梅(宮二)一角 圖/IMDb
直到 2013 年,《一代宗師》的宮若梅(宮二)一角,讓章子怡重返演員巔峰。這回,她不再是那個狂傲奔騰的少女,而是內斂、冷冽、卻依舊堅韌的女子。
宮二承襲家學,苦練武藝,終能以一雙柔掌擊退群雄,完成父兄遺志。不過,正是這樣一位果敢堅毅的奇女子,她也有柔情,在電影中唯一一次對葉問低語的表白,像一枚不起眼的石子被投入湖底,翻起觀眾心底漣漪,仍讓無數觀眾心碎至今:「葉先生,說句真心話,我心裡有過你。」「我把這話告訴你也沒什麼。喜歡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這段話,是她第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不為傳統,不為家族,不為江湖,她的言語不為誰,只是單純地,忠於自己。
這樣的宮二,不是附庸的第二性,也不是傳統的囚徒。
她讓我們看見,一個女人,要擺脫父權體制的囚籠,不是只有朝向陽剛氣質的光譜靠近,她的溫柔能與果敢並存,柔情,不會讓她因此失去力量,此次大聲言說,只為自己。
只是,她是宮二,所以她註定要一個人在雪夜起程,將人間情感拋諸背後,去闖蕩屬於自己的江湖。
江湖,別來無恙

《一代宗師》中宮若梅(宮二)一角 圖/IMDb
二十五年前,章子怡從《臥虎藏龍》走入大眾視野,將他人目光與自我要求,內化為一股對待表演的使命;在《一代宗師》裡,她把俠女角色當作捍衛自我信念的戰場。

章子怡在《醬園弄》中飾演詹周氏一角 圖/醬園弄 微博
二十五年後,當同期的大花淡出的淡出、隱身的隱身,她始終未退出螢光幕,好像胸膛有火、眼裡帶刀,永遠計較,永遠向上。這次,她帶來與陳可辛合作的新作《醬園弄》,永遠在追逐那份更好、更高的自己。

她不怕難,只怕做不好。當不甘心時,我總會想起她那張被月光、暮色、晨曦,或者閃光燈照亮的臉,從來不是純粹的美麗,而是映照出野心與鋒芒。
野心很好,鋒芒無罪。
作家馮驥才曾說:「風可以吹走好大好大一張白紙,卻吹不動好小好小一隻蝴蝶。」章子怡,正是那隻蝴蝶,她沒有被時代的風浪吹走,也從不向命運低頭。
玉嬌龍與宮二,只是角色,但她本人,早已在戲裡戲外,活成了那句話:自由意志的那一點點光亮,就是不順從。

她還在,她不曾離場。
青冥寶劍,她沒忘,宮家六十四手,她沒忘。
江湖,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