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6 一篇好文
準備的過程中,讀到一篇好文:痛苦與考驗來時,怎麼過得去 ?
這是一位遠在北歐的醫生法師「釋蓮屹」所寫的。
內容精闢簡要清晰,實為難得的好文。
此文,與我的供養有什麼關係?將來揭曉。
請大家花點時間,跟著文章「思維」下去,增加自己對無常與煩惱的解離能力。
在修行路上,自然無懼狂風暴雨。
讚嘆 醫生法師釋蓮屹,將來為眾生明燈。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
痛苦與考驗來時,怎麼過得去 (上)? (文/釋蓮屹)
有人問我:「痛苦與考驗來時,怎麼過得去?」
我答:「其實,根本沒有什麼。」
他愣了一下,又問:「這不是敷衍嗎?」
我說:「這是解脫的鑰匙。」
這把鑰匙,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懂,而是在修行的次第中,慢慢地認取。
痛苦、煩惱、失落,撕心裂肺的焦慮,皆從「我」而來。
有我在苦,有我在怕,有我在執著不捨。
但當我們走入修行深處,終會看見:這一切其實只是緣起幻現,根本沒有什麼。
沒有一個我可以受傷,而這見地,是靠「次第而行」所生。
在我的經驗裡,資糧道就是在痛苦與煩惱中學習佈施與供養。
初學佛者常祈求:「願根本上師、佛菩薩加持,幫我解決XXX困難。」
為求加持,我們開始積福修德,學會上供下施,種自己的福田。
佈施與供養的過程,是初步化解我執的練習。
但此時的修行仍在「有」裡運作:有願望、有對象、有我在修行。
進入加行道,我們開始面對自己的心。
修四皈依、大禮拜、大供養、金剛懺悔、四無量心,每一加行,都是心靈的深層掃除。
表面是在修法,實際上,是讓你與自己累世的業障、煩惱、情緒與恐懼正面相遇。
在這裡,很多人會退轉,因為苦更明顯,心更脆弱。
但也正是在這裡,你會第一次真切地問出:「那個承受痛的人,到底是誰?」
我們從「反應」轉為「觀照」,從「認同苦」轉為「觀苦」。
那個執著「我在受苦」的心,在觀照中開始鬆綁。
我們學著把自己交出去,交給上師、佛、法與僧寶,也交給無限空寂的智慧海。
真正的轉捩點,是見道。
密教行者多透過「上師相應法」或「本尊法」進入這一階段。
當你與根本上師或本尊相應,你即是上師或本尊。
那一刻,主客雙泯,能所不立,一切分別念熄滅。
你不再只是你,你融入法界毗盧遮那大光明海。
一念即法界,念念皆本尊。
這就是密教見道的殊勝處:用我們這一具血肉之軀,當下去體會本尊的幻體與清淨光身,在虛空中與之合一,無礙交融,身中現空,空中現明,明中即是身。
這不是在前面資糧道或加行道說服自己「沒事」,而是當下明白根本沒有什麼,正是師佛常說的:佛性是海,人間是波浪,你我在人間流浪,最終,又回到海上。
從此,不再怕痛,真正的鬆綁,是從這裡開始。
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就是徹底放下的象徵,是面對痛苦、煩惱、我執、法執的大明咒,是無上咒,是大神咒,是無等等咒。
一切的痛苦,都是幫助我們見道的戲碼。
人在戲中,固然真切難受;但戲若散了,則空花一朵 (花也沒有)。
什麼也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樣東西也沒有。
這不是一種對治有的反面,那是逃避現實的否定,那是頑空,是斷滅見。
真正的空,是覺悟一切皆緣起如幻,非實有,也非無有。
空中起悲心,空中起願行,空中去利他,這才是真空妙有。
☀️痛苦與考驗來時,怎麼過得去?(下) (文 / 釋蓮屹)
曾經,因為殊勝的真佛傳承加持力,修行讓我獲得加持的力量、轉變命運的力量、解決苦難的力量。
只要誠心,就能掌握神聖的鑰匙,有加持可依,有法力可求,有結果可見。
我一步步前行,期待所有的苦能轉、所有的願能成。
這沒錯,但過了多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煩惱總是不斷;真正讓我鬆綁的,是我漸漸懂得:根本沒有什麼。
我坦誠:
在痛苦與考驗來臨時,我覺得世界都塌了。
我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情人、朋友離開了我,或是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我痛得再也站不起來了。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碎裡,才開始體會《心經》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智亦無得。」
我以前只是背《心經》;
後來我才明白師佛所說的:
《心經》是否定這、否定那、否定全部 —— 當一切皆否,真實心才顯。
你開始看到那些你緊抓不放的東西,其實從來就抓不住。
你以為你擁有的,其實從來就不是你的。
那一刻,我第一次體會到: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那些我所執著的「有」,從來就未曾實有。
我的一點領悟是:
佛性,如萬象紛飛中依然不動的明覺。
就如海可以起浪,鏡子可以照影,這些動靜並不妨礙它的本體。
我不再害怕痛苦。
你若執它為實,它即成囚;
你若見它如幻,即轉為道用。
修行,不是叫你「變成石頭」,而是讓你在起心動念中認取本體。
看清楚根本沒有什麼,終於能承擔一切而無所罣礙。
有一天你會知道:
什麼也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樣東西也沒有。
而正因為如此,法爾本然,即是真實心。
佛性如大海,本身無波,然遇風則起浪;
浪也不是外來的,正是海的顯現。
同樣,貪嗔癡雖為妄動,亦依佛性而顯。
若能於妄中觀空,即轉煩惱為菩提。
煩惱之所以可轉為菩提,正是因為它不離佛性 —— 佛性是一切現象的本源,煩惱只是迷時的顯現。
最終,又回到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