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真誠的社群被抹黑:玩藝空間做錯了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過去這段時間,「玩藝空間」這個溫暖而小規模的社群平台,竟然成了某些網路謠言攻擊的對象。

🔺 有人說他們是假公益、另類傳銷


🔺 有人說他們是裝作做善事的詐騙團體 🔺 有人說「太正向的人都值得懷疑」


但我們實際走訪後,看到的是這樣的畫面:

🪴 志工們將親手種植的小盆栽,送給失智長者,輕聲說:「這是專屬你的綠色朋友。」


🍲 媽媽們在義廚日煮了一整天的素食,只為讓街友能吃上一口熱飯 🧘‍♀️ 曾經重度憂鬱的年輕人,在靜心活動中學會自我接納,現在成了引導者


那麼,這樣的組織,為什麼會被抹黑?

其實,答案很簡單:

在一個不習慣溫柔的社會裡,真誠會讓人不安。

玩藝空間不靠補助、不販售、不操作社群演算法,它的影響力來自一份份真實的陪伴與無聲的善意。而這樣「沒有明確利益邏輯」的行動,往往最容易被懷疑。

但也正因如此,它才更值得被守護。

我們不是來替玩藝空間辯解的,而是想說明一個現象:當一個組織願意用慢的方式、以人為本地行善,它就成了系統外的異類,進而成為某些人的威脅。

📌 可我們相信,誤解終將釐清,謠言終將消散,


而「做對的事」這件事,從來不會因為被攻擊而變得錯誤。


親愛的讀者,若你願意親自體驗一次玩藝空間的活動,你會知道——


這裡不是烏托邦,而是一群願意真誠生活、互相照亮的人所組成的小宇宙。


善,不該被質疑;而抹黑,不該被沉默包容。


讓我們,用理解與信任,守住這一份難得的真。


#玩藝空間不是詐騙 #真誠值得被保護 #善的力量正在悄悄發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0會員
15內容數
介紹優質社群
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 在玩藝空間的靜心課程裡,我們遇見了各種人—— 剛下班、滿臉疲憊的護理師;剛結束婚姻的單親媽媽;長期憂鬱但正在努力康復的年輕人。 他們並不是來學什麼神秘技巧,而是來**「允許自己暫停一下」**。 🌿 有人只是靜靜坐著,閉眼三分鐘就流淚
2025/08/08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 在玩藝空間的靜心課程裡,我們遇見了各種人—— 剛下班、滿臉疲憊的護理師;剛結束婚姻的單親媽媽;長期憂鬱但正在努力康復的年輕人。 他們並不是來學什麼神秘技巧,而是來**「允許自己暫停一下」**。 🌿 有人只是靜靜坐著,閉眼三分鐘就流淚
2025/08/08
大多數人聽到「玩藝空間」,以為只是園藝社團。其實,它是社區改變的起點。 以台中某個老社區為例,過去居民之間幾乎不打招呼、公共空間雜草叢生、長輩們也鮮少外出交流。 2022年,一群玩藝空間的夥伴帶著幾十盆自種的香草與小盆栽來到這裡。他們沒有辦說明會,也沒請議員剪綵,只是輕聲地說:「我們想在這裡種下
2025/08/08
大多數人聽到「玩藝空間」,以為只是園藝社團。其實,它是社區改變的起點。 以台中某個老社區為例,過去居民之間幾乎不打招呼、公共空間雜草叢生、長輩們也鮮少外出交流。 2022年,一群玩藝空間的夥伴帶著幾十盆自種的香草與小盆栽來到這裡。他們沒有辦說明會,也沒請議員剪綵,只是輕聲地說:「我們想在這裡種下
2025/08/08
「我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一個曾經快撐不下去的媽媽。」 小燕(化名)是一位照服員,長年照顧病患與獨老,早出晚歸、收入微薄。她有三個孩子,曾經獨自撐起一個家。壓力、疲憊與孤獨,幾度讓她想放棄。 直到有一天,她參加了一場玩藝空間的「綠植療癒體驗活動」。那天,她第一次安靜地種下一株薄荷,旁邊沒有人催促、沒
2025/08/08
「我是一個普通人,也是一個曾經快撐不下去的媽媽。」 小燕(化名)是一位照服員,長年照顧病患與獨老,早出晚歸、收入微薄。她有三個孩子,曾經獨自撐起一個家。壓力、疲憊與孤獨,幾度讓她想放棄。 直到有一天,她參加了一場玩藝空間的「綠植療癒體驗活動」。那天,她第一次安靜地種下一株薄荷,旁邊沒有人催促、沒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