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選購電視、顯示器或觀看影片規格時,你可能會看到規格標示上寫著 1080i和1080P,但這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它們雖然解析度同為 1920×1080,看起來似乎差不多,實際上在畫面呈現方式、動態流暢度以及使用場景上卻有明顯差異。本文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帶你了解 1080i vs 1080P!讓我們一起學習它們的定義、差別,以及如果手上影片是 1080i,要如何轉成更適合現代裝置播放的 1080P 格式。
什麼是 1080i?
1080i 的「1080」代表垂直解析度為 1080 條像素,而「i」是 Interlaced(隔行掃描) 的縮寫。
- 畫面會先顯示奇數列像素(第一場),再顯示偶數列像素(第二場)。
- 每一個畫面是由兩場(Field)組成,看起來像是 1920×1080 的完整影像,但實際上同一時間只更新一半的畫素行數。
- 常見於電視廣播(如 1080i50、1080i60)與一些舊型攝影機錄影格式。
- 佔用頻寬較低,適合電視廣播。
- 在靜態畫面時清晰度高。
缺點:
- 動態畫面容易出現鋸齒或閃爍感。
- 不適合高運動量的影片(例如遊戲直播、運動賽事)。
什麼是 1080p?
1080p 的「p」是 Progressive Scan(逐行掃描) 的縮寫。
- 畫面一次完整刷新所有 1080 條像素行,沒有隔行掃描的交錯現象。
- 常見於 Blu-ray 光碟、串流平台(Netflix、Disney+)、遊戲機(PS4、PS5、Xbox)。
優點:
- 動態畫面更平滑、細節保留完整。
- 適合大螢幕與高速動作場景。
缺點:
- 佔用頻寬和儲存空間比 1080i 高。
1080i vs 1080p 差別總表

1080i 如何轉成 1080p?
這個過程叫做 去隔行(Deinterlacing),可以透過軟體或硬體進行。
1. 使用影片轉檔軟體

- HandBrake(免費、跨平台)
- 開啟影片 → 選擇「Filters」→ Deinterlace(Yadif 或其他模式)→ 選擇輸出格式。
- FFmpeg(指令列)
ffmpeg -i input1080i.mp4 -vf yadif output1080p.mp4
2. 使用播放器即時轉換
- VLC Player、MPC-HC 都有即時去隔行功能,不需重新轉檔即可觀看逐行影像。
3. 使用硬體設備
- 高階電視、AV 接收器(AVR)內建去隔行功能,播放時自動轉換為 1080p。
什麼時候需要轉換?
- 需要剪輯影片 → 建議先轉成 1080p,後續編輯品質會更穩定。
- 串流播放 → 1080p 更適合 YouTube、Twitch 等平台。
- 保存檔案 → 如果原始檔是 1080i,且是靜態內容為主(例如新聞),可保留原格式節省空間。
小結
- 1080i:隔行掃描、頻寬省,但動態稍弱。
- 1080p:逐行掃描、畫質佳,但檔案大。
- 轉換可用 去隔行 方法,軟體、播放器、硬體皆可實現。
想要最佳觀影體驗?直接拍攝或取得 原生 1080p 影片永遠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