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ympus OM-2N - FUJI Premium400
當我從一個新手菜雞,決定認真嘗試底片相機,這個起步從Olympus開始。
擁有最多選擇的Olympus 35mm旁軸系列,不管是疊影對焦或是估焦,都是我相當推薦給所有人入坑的跳板。價格方面有多種選擇,也有以節省底片為出發設計的「半格機」。整體來說,算是歷史豐富、幕後故事也精彩的一個品牌。
內心秉持著「想要拍的話,能買就自己買」的原則,就讓自己默默走上天天吃土的道路。 想要接觸Olympus單眼底片相機的話,除了初代全手動OM-1之外,偶數命名系的OM-2是個能夠優雅拍照、功能多、價格實惠的好選擇。

Olympus OM-2N - Kodak 50D
Olympus OM系列作為輕量型單眼代表,OM-2N比其他廠牌的「光圈先決」類型者更勝一籌。除了擁有獨特的*OTF測光最長秒數(60-120秒),同時也可以切換全手動模式。需注意相機在沒電時,只有B快門可以使用。
雖然是電子式快門,多數人會擔心的維修不易。自己的經驗來說,遇過有問題時,基本上師傅都能處理。維修價格部分,相較於其他電子化成分更高的相機,例如Canon A系列也便宜一些。畢竟這些底片相機,都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保養上除了放在防潮箱外,定期拿出來拍照,活動所有的快門、鏡頭光圈,都是延長壽命的好方式。
Olympus OM-2共有三種版本:
OM-2 (1975年):發行第一版,可使用光圈先決及同OM-1全手動模式。
OM-2N(1979年):長曝時間由60秒延長到120秒。
OM-2SP(1984年):系列最終版本,增加Program模式及點測光。機身顏色僅有黑色。
註:OTF(Off the Film),即時性測光模式,可預防畫面整個曝光。但相對來說,在高反差的場景中因為平均測光的關係,容易畫面曝光不足。

Olympus OM-2N - FUJI Provia100F
外型小巧、輕量,與同時期一樣設計方向的Pentax互為競爭對手。OM系列在相機構造上,擁有其他廠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相快門速度設定位置,設計在鏡頭卡口處。使用者可以單手完成快門及光圈調整。回片鈕也不同於其他相機在底部,OM系列設計在機身前方,用旋轉方式切換(打橫轉到R)。剛開始使用會有點不習慣,不過也很快就能駕輕就熟。
OM系列鏡頭基本款入手上價格不高,鏡頭通病會發生「拆不開」的情況。另外相機較常有「五菱鏡脫落」情況,雖然不影響使用,但觀景窗看出去會有髒髒的感覺。影響到的大概是使用者的心情,並且在OM-1及OM-2系列中最常發生。可能當時在生產這些相機時,也沒想到數十年後的今天,依舊有一票癡迷的使用者吧。

Olympus OM-2N - FUJI C200
Olympus OM系列外型來說,OM-1&OM-2最為經典。後期OM-3&OM-4頂級定位及特別的鈦金屬版,成為許多OM愛好者的夢幻逸品(特別是家有OM-3,可當中樂透)。二手市場價OM-1&OM-2價格始終維持親切,不會負擔太大,不防就這麼收藏一台可靠實用的好夥伴吧。
Olympus OM-2N規格
形式|35mm焦平面電子式快門單眼相機
取景器|五稜鏡固定
快門|電子橫走式布簾快門
快門速度|B、1-1/1000秒
接環|OM接環
測光模式|TTL中央重點全面測光
曝光模式|光圈先決自動曝光模式
感光度設定|ISO12~1600
曝光補償|+ - EV2
倒數計時|4 - 12秒
電池|LR44 x2
大小、重量|136W x 83H x 40Dmm 、520g
發售年份|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