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X T2 - UXI200
看著防潮箱裡多到快滿出來的底片相機們,雖然沒有那種讓人石破天驚、貴到哭的 Leica M 系列經典旁軸,但在底片高階隨身機的世界裡,能夠有點荷包會痛但依然願意下手的第一名,大概超過一半的機率會是這一台優等生銘機 - CONTAX T2。曾經的時代產物至今仍有一席之地,就知道它能一路紅到今天,絕對不是偶然。久久沒有繼續寫相機單一長文介紹,身為過去幾年間使用頻率最高的相機,也跟著一起出國趴趴走,足夠把使用者心得在這邊做一個完整的分享。

CONTAX T2 - ILFORD DELTA3200
外貌協會不失望|鈦金屬設計與操作手感
初次拿到CONTAX T2的手感,方正外型搭配鈦金屬的外殼手感,沈甸甸地不算太輕。但恰好是單手或是雙手都可以操作及握持的舒服尺寸。機頂左側位置分別有控制轉盤(含開機與對焦模式),倒數計時功能跟人造藍寶石快門按鈕,比一般塑膠材質更加耐用也質感加分。右側有液晶顯示,及增減感設定。鏡頭處設定閃燈、光圈及開啟Program模式(將光圈轉到 f2.8,即自動切入Program模式)。曝光模式為光圈先決,與同樣高階系列的Minolta TC1一樣。但TC1沒有P模式,所以在方便程度上T2有小小優勢。
CONTAX T2外觀總共有六個版本,每一個顏色都非常有質感:
鈦金屬銀色:初登場的顏色,也是最常見到的基本款顏色。
鈦金屬黑色:1991年推出,配色接近深灰色。
鈦金屬金色:與鈦金屬黑色同時發售,黑金兩色十分顯眼。
鉑金(Platinum):鉑金色塗裝,其握把部分皮革材質(其他版本為橡膠材質)。
全黑:應因T2停產後使用者要求,限量2000台手工塗裝特別版。
60週年紀念版:1991年為紀念CONTAX誕生60週年推出限量機型。專屬木製收納盒與皮製相機套。機身黑色及金色為主,正面有「60years」字樣,相當有奢華感。

CONTAX T2 - Lomography800
靈魂鏡頭大解密|讓人趨之若鶩的蔡司鏡頭
鏡頭上除了可以看到鏡頭的規格38mm f/2.8,鏡頭規格宣告了這相機的靈魂之眼:Carl Zeiss Sonnar T*。而T2的所使用的鏡頭規格「5片4組」又代表什麼呢?

CONTAX T2 - Lomography800
在光學結構上,鏡頭所使用的鏡片數量為「片」,鏡片的分組方式稱為「組」。因此在T2的鏡頭上,有5片獨立的鏡片,每一片都有各自的功能,幫助聚焦光線改善影像的品質。並且這些鏡片分成四個不同組別,提高成像的清晰度,減少光線因鏡片折射產生失真。特別應用於大光圈需求,在低光源下也有優秀的表現。並同時有美麗的散景效果,可以成功的突出被拍攝的主體。這樣的配置在隨身尺寸的相機裡,也代表了 T2 不容小覷的光學實力。

CONTAX T2 - FUJI業務用100
鏡頭的鍍膜技術中,世界公認的三大鍍膜之一,正式T2機身正面紅色顯眼的「T*」代表著蔡司的多層鍍膜技術。主要改善鏡頭光學性能,例如增加透光率、減少眩光、改善色彩平衡、保護鏡頭表面防止刮傷和髒污。這樣的一顆鏡頭下,T2呈現出來的顏色濃郁、出色的銳利度、良好的細節及對比表現。類似荷蘭著名畫家林布蘭的風格,細膩的畫面及色彩層次可以用「溫潤」一詞形容。

CONTAX T2 - FUJI PRO400H
該有的它都有|錦上添花的小細節
對比於T系列的第一台CONTAX T還是手動操作,CONTAX T2的出現完成了高階相機自動小型化的需求。除了基本的自動上片、過片、回片之外,也真正在意義上做到「無論何時何地,不會錯過任何一次按下快門的機會」。
既然相機會自動對焦了,使用者只要專心構圖就好。CONTAX T2的觀景窗構成,內部使用高折射玻璃及特殊鍍膜稜鏡與鏡片。放大倍率約0.6倍(亦即透過相機看到的物體大小實際的60%),可視率約 85%,意即觀景窗所見約為實際拍攝畫面的 85%。半按快門相機進行對焦及測光,畫面左側顯示快門速度與閃光燈資訊。其中LT(Long Time)代表快門速度將會低於1/30秒以下,建議搭配腳架或是開啟閃燈輔助,避免畫面晃到。

CONTAX T2 - FUJI C200
觀景窗的正面中央處及背面使用高硬度藍寶石玻璃(Sapphire Glass),防止刮傷更清晰耐用,經年使用後仍不易霧化。一般相機的曝光補償多為 +/-1EV 為單位,T2 則可細分至 0.5EV,一定程度上提供更多彈性,控制底片曝光的效果。閃燈模式:「強制閃燈模式」及「紅眼模式」,為了避免在暗處拍攝時,眼睛因為閃光燈而瞳孔放大導致「紅眼現象」,在正式拍照前閃光燈會先預閃一次,讓眼睛適應。因此在使用紅眼模式時,可以提醒被拍的人閃燈會閃兩次不要太快移動。

CONTAX T2 - RETO Glow400
拍到回不了頭|我與T2的日常
直到30+的年紀進入相關產業工作開始後,才真正的開始接觸何謂「底片」及「攝影」。從最初的死記硬背到開始有興趣,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在瀏覽網頁、查找資料。慢慢開始有基礎知識後,對於成像要求也漸漸無法滿足,於是相機就這樣默默增加起來。
CONTAX T2是在爬文中出現頻率高的,對於以前只知道路人都聽過的品牌(FUJIFILM、Olympus、Canon、Nikon等),產生了強烈好奇心,於就這麼鎖定目標。拿到整組盒單完整的相機時,興奮跟迫不急待像要拍照的心情溢於言表。如同前面敘述的「溫潤」感,直到看到自己拍出的照片後,才有深切真實的體驗。

CONTAX T2 - Lomography800
雖然陸陸續續有了更多的相機,但常常在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台、或嘗試新底片的時候,CONTAX T2就是最可靠的好夥伴。在自己的紀錄中,其拍攝的卷數及種類高於所有相機。已經很習慣他的重量、手感、按下快門的聲音及回饋感。不知不覺中可以很自然流暢的一氣呵成,說是「人機合一」也許誇張,但確實是最貼近我真實感受的形容。

CONTAX T2 - Kodak Profoto XL100
買或不買?|市場熱度與收藏價值
通常底片相機會抱持著一種「一台壞掉了,這世界就又少一台」的心情,如果身邊有願意出借的朋友,除了感謝之外也相信你一定是個愛東西之人。底片相機維修師傅偏少,經驗豐富者多半年事已高。而且有時候不是相機修不好,而是重要的零件已經沒有生產。基於以上的考量,能夠收購到整體狀態佳的品項最好。若沒打算轉賣,那麼即使外觀使用痕跡較多,也可以用相對實惠的價格入手。
從水原希子、Black Pink Lisa、Kendall Jenner等眾多名人使用,CONTAX T2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目前市場的價格基本鈦金屬銀色,單機身也已經突破三萬多。且高階隨身機之後還有CONTAX T3,同種類機型選擇例如Leica minilux、Minolta TC1、Nikon 35ti、、RICOH GR1、FUJIFILM KLASSE等,可能也不太會再有更誇張的漲幅空間了。

CONTAX T2 - Kodak Portra400
回歸到「拍底片的樂趣」這件事情的本質上,享受攝影按下快門的瞬間,期待著沖洗完成後看到的畫面。無論是好是壞、驚嘆或哀嚎,都是回憶還有提醒精進自己的技術。這些不僅是回憶紀錄,也更是提醒自己,還在這條喜歡「拍底片」的路上持續前進。CONTAX T2也很完美地詮釋了拍照好搭擋的角色,給予安心穩定的使用體驗、美麗的外觀、高水準的成像。雖然家裡防潮箱還有眾多相機們,但T2接下來也還是會繼續常伴左右。

CONTAX T2 - Kodak Tmax400
Contax T2 規格
形式|自動對焦 35mm 底片隨身相機
鏡頭|Carl Zeiss Sonnar T* 38mm F2.8(4群5枚)
最近對焦距離|0.7m
取景器|內建框線、對焦指示距離、LED顯示快門速度等資訊
觀景窗倍率 / 視野率|0.6倍 / 85%
快門|電子控制快門
快門速度|1~1/500 秒(程式AE)/ 1~1/200 秒(光圈優先AE)/ 1/30~1/500 秒(閃燈作用時)
對焦方式|主動式紅外線自動對焦+手動切換對焦
自動對焦範圍|約0.7m~無限遠
過片 / 回片方式|自動過片、自動回片
閃光燈|內建式(自動閃光 / 強制閃光 / 關閉)閃燈可與測光連動控制
閃燈距離|0.7m ~ 3m(ISO100)
曝光補償|±2EV(以1/2EV 為單位)
測光模式|SPD測光(Silicon Photo Diode)
曝光範圍|EV3~17(ISO100、F2.8)
曝光模式|程式自動曝光(Program AE)+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Aperture Priority AE))
感光度設定|DX 自動辨識 ISO 25~5000(無DX CODE情況下為ISO100)
倒數計時|倒數(10 秒),快門按下後紅燈閃爍提示
電池| 1顆 CR123A 鋰電池(3V)
大小 / 重量|約 119 × 66 × 33 mm / 約 295 克(不含電池)
發售年份 / 當時售價|1990 年 / 120,000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