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UA紅卡打得比較憋屈,找個事情遷怒一下。
完全能理解,卡店為了經營需求,必須把滯銷的卡包想方設法的銷售出去。
但若是將一般店賽和紅卡賽相比,哪種方案更為洽當呢?
因此,玩家若是要參賽,別無選擇,就只有屈指可數的場次可以選擇。
所以,以卡店角度來說,
再嚴苛的條件,要打的玩家還是會硬吞下去,肯定是清庫存時機的首選。
甚至某些店家也會趁機調高賽事舉辦的「場地費比例」,同樣500的參賽費只給予3包卡包(或更少)。
但若從參賽者的角度來說呢?
一張市場價格與參賽費相去不遠的獎品卡,必須靠機率性去獲得、而參賽費用又是當前最高的一種賽事。會來參加這樣比賽的會是怎樣的玩家呢?
一個剛入坑的新手願意付這麼高的費用,來玩一個跟朋友私下玩就一毛花不到的比賽嗎?
不能說完全沒有,對經濟狀況比較優渥的人來說,200跟500其實差不了多少。
但更大部分的參賽者應當是,
要嘛是對該作品IP熱愛,嘗試想踏進來的這個遊戲的觀望者,
要嘛就是對UA已經根深柢固的忠實玩家了吧?
前者,是去擴大自己新客源的重要標的;
而後者則是必須去鞏固的現有主要客源。
用這種幾乎是趁火打劫的方式,來要求死忠玩家「共體時艱」,真的是明智的做法嗎?
想想萬代那些不是很令人舒服的操作:
無預警大砍單,把利益留在自己國內;
行政效率極差,延遲超過半年才寄到的點數卡。
無一不讓台灣(海外)的玩家感受到自己是次等玩家的一個事實。
如今,國內的店家還要落井下石、加諸更大的不平在玩家身上嗎?
如果是跟紅卡同一作品,那十分合理的可以理解。
但離譜的就是,指定購買的卡包與紅卡作品不一樣。
是啦!權力利益結構是這樣的─
越上位的會把壓力一直往下遞送,最終由最下位的賤民承受整個產業鏈的苦痛;
花錢消費的玩家,換得的不是相對應的娛樂,反而成為幫人資源回收、承擔成本的盤子。
每每踏入新的圈子,總會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到頭來,還是會感受到的,生存競爭下所展現的人性,那一掌摑來熱辣辣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