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投姐之說最早記載於《臺灣風俗誌》中。作者片岡巖時任臺南地方法院檢查局通譯官,將民間奇譚撰述於任職地,甚為創作常態,又後世讀者多誤解這則奇譚,發生在某地山中或村莊內,雖此書不啻鉅著,然片岡畢竟鮮少跋涉實地調查,書中僅記載林投姐自縊後,亡魂遊蕩樹叢附近已矣,未曾詳述復仇,乃日後歌仔戲劇本才綴輯完整復仇過程和結局,纂撰冥紙買肉粽劇情。彼時林投樹太半野生於海岸邊,枝幹難以承受成年女子體重,加之葉緣鋭刺刮肉,一般女子會否選擇該樹以自縊,有待商榷。
⋯⋯
墨薔燄輕歎道:「昔時社會,婦人單獨撫養幾名幼子,本就容易挨餓受凍,不管傳說裡林投姐的幾名孩子,先是凍餓而亡,抑又她雨夜勒斃幼子,所揭露事宜,不過底層女性的哀㷀無助;至於冥紙買肉粽,端看冥紙與粽子之起源,解釋成陰陽生死交關的概念不為過。」──節錄自硝梟《九份礦燈亭疑雲篇.第二章礦燈亭.樓梯》
林投姐為何只能買肉粽?其實買烤蕃薯、三角圓仔和車輪餅之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好吧,祂是真的只能買肉粽。
本該放在干支紀年的五月食品,此篇延至七月來談,有相關。
粽子,最早出現在文獻上的名字是「角黍」。西晉周處《風土記》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進筒糉,一名角黍,一名糉⋯⋯俗重此日與夏至同⋯⋯以栗棗灰汁煑令熟,節日啖⋯⋯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也。」
先看「糉」這個字(音「粽」)。糉字的右半「㚇」之本意,是「鳥飛起收爪」,進一步說就是「裹聚起來」,故意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吃個肉粽怎麼還論起陰陽?因夏至正是北半球日照的高點,陽氣滿盈,爾後將逐漸陽消陰盛,《禮記・月令》云仲夏:「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陰陽相爭,致使仲夏時期會產生生死交關的狀態。十分容易理解,像是熱浪、野火等天象,致使人類中暑脫水而亡。
難道古人的意思是,吃個粽子能退暑熱?在巫玄盛行年代,粽子的陰陽相裹之象,確實有那般功能。
《風土記》最早提出了角黍之名⋯⋯是的,不要懷疑,這個周處就是那個周處。話說周處改過自新、除猛虎斬蛟龍、當官著書,一路開外掛,已亡佚的《風土記》,是他記錄家鄉東吳風俗的一部書。如「以栗棗灰汁煑令熟」,指用草本植物的莖葉,燒灰煮水成灰汁,再加以煮食,應當類似鹼粽。包角黍的葉片選擇非常多元,不細綴,當然也包括林投姐自縊的露兜樹葉。筒糉,竹筒也,就是竹筒飯,也叫糍筒。
該三閭大夫屈原登場。目前典籍裡最早提及屈原與粽子的,是南朝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著東漢年間的一則「投訴貪吃龍」傳說。大致是說楚人用竹筒裝米,好悼念三閭大夫,豈料竹筒飯被江中蛟龍搶食走了,三閭大夫不得已托夢給一名叫「歐回」的人,請他轉達楚人,蛟龍害怕楝葉和五色絲,以後麻煩在竹筒飯塞入楝葉,再綁五色絲,蛟龍就不敢搶食。果真,投汨羅江距離已八九百年、餓了好幾百年的三閭大夫,終於吃到楝葉竹筒飯,事後更再度托夢給歐回表達謝意。
三閭大夫取楝葉和五色絲退蛟,真確源自楚國習俗,往細考證,實是源自汨羅的遺風。楝葉(苦楝樹)對於驅蟲除疾極具神效,然野史塗說中,苦楝樹與明太祖朱元璋的關係反而還大些。五色絲在《荊楚歲時記》中有言:「以綵絲繫臂。名曰『闢兵』,令人不病瘟。」人們配戴青、紅、黃、白、黑的厭勝之物五色絲,可避兵災瘟疫,因此五色絲也延伸「長(續)命縷」、「闢兵繒」等別名,亦可視為臂章、臂環的另類起源。五色絲何以避兵災,另談。
周處除蛟龍、屈原退蛟龍,怎麼看蛟龍好像都和粽子脫不了干係。
還真是如此。回到角黍造型起源,它為何會製成「立體三角型」,若說發明立體茶包舒展葉片,是智慧結晶,其實角黍造型,更勝一籌。
這得從來自遠方的星星說起,有一顆星,名曰「大角」,古人祭祀之,今人也不陌生。名之由來,源於四象之一的東方蒼龍。古史記載,黃道帶上的蒼龍星象有兩隻角,即「大角」和「角宿一」,但由於大角離黃道太遠,蒼龍角未免看起來不協調,是以改定位另外的新星,於是有了「角宿二」,後世便把角宿一和角宿二作為蒼龍雙角。
可《史記.天官書》這麼敘述:「大角者,天王帝廷。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視大角為帝席、帝座,即人君之象,則攝提是輔君的人臣之象。沒了大角的蒼龍,還算東方之主嗎?又大角再加上角宿一和角宿二,三星形成的狀態看起來像個「牛首」,實有損蒼龍形象。
天文官們有了好辦法。大角最閃亮亮,乾脆直接把大角列為二十八宿之首,名曰「角宿」,但歸入「亢宿」中。額外一說,古希臘荷馬史詩《伊里亞德》也提過大角星;在西洋星象學中,亦稱大角星為「熊之護衛者(大小熊座)」,依然不意外,大小熊座的神話故事,又和眾神之王宙斯的外遇、神后赫拉的盛怒,有關。(按: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既然講到東方七宿,分別以七種動物列比: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得見「角宿」雖是二十八宿之首,為什麼卻用「蛟」作為代表?因為大角星入亢宿,所以亢宿當以龍為示;然而角宿也不能弱掉,因此安排了蛟為示。何謂蛟?蛟乃「龍無角」。有一說蛟實為鱷魚,那麼咱們把角木蛟改叫角木鱷魚⋯⋯呃,好像勢頭弱了不只那麼半點一點噢?所以咱們就把蛟當成龍的一種為好。
黍角最終以立體三角型勝出,一是因為大角星,二則是前面提過三星形成牛首狀態,索性亦以牛角狀模擬。先秦時期,君王用長著牛角的全頭公牛來祭祀社稷,是為「太牢犧牲」,得祐世代子孫,因此角黍、筒糉的叫法,也逐漸變成「粽子」的叫法,諧音「宗子」(傳宗接代)之意。
話回臺灣七月普渡、九月重陽時,也有綁粽的習俗。先聊聊民間送煞儀式「送肉粽」。彰化海線的幾個鄉鎮之送煞儀式,目的是將上吊自殺死亡、造成的煞氣,選擇夜深時送出鄰里,避免亡靈怨氣抓交替。「送肉粽」說法起源,有一說是因為上吊亡者,如粽繩懸吊的聯想;另一說即早年臺灣民俗中,如有喪家居喪,該年是不自製粽子、綁粽子的,更忌諱親友鄰里送粽子慰問,總頗感觸霉頭之憂,遑論粽子成串送人時,必須將繩結剪斷。
臺灣歌仔戲盛行年代,編劇家為林投姐綴輯完整復仇過程和結局,編入冥紙買肉粽劇情,可以說是相中粽子的陰陽相裹之象,也是展現送走自縊者的尊重儀式,是為一種人性關懷,陪祂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因之,林投姐只能買肉粽。
硝梟綺譚研究室,歡迎各位留言談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