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國小時,每年一到農歷七月,整條街的居民都會擺出供桌乾糧拜拜,而且每一個小區都有自己的普渡日期,並不是大家一起在中元節這天祭拜,通常從中午拜到下午三、四點結束,場面非常壯觀盛大,小孩子也很開心,零食多到吃不完。
由於家家戶戶都會拜拜,後來便新增了一項商機—『辦桌』,那時會拜託鄰長聯絡總舖師,大家一起湊桌數,拜拜時把晚上要吃的菜品拿來供桌拜拜,拜完後再還回去加熱保溫,等晚上六點半再開桌吃飯,辦桌的紅桌子就放在自己家門口,經濟好些的就辦兩桌,我家固定辦一桌,時間一到親戚朋友就會輪流來吃飯。
那時有個有趣的現象,由於全市總會有幾個小區是在同一天拜拜辦桌,所以那時農曆七月的晚餐要輪番跑攤吃飯,這家吃上半場,那家吃下半場,中元節這天更忙了,還要抽空去廟裡吃飯,農曆七月的晚餐能不能每天吃辦桌,就看你交友廣不廣闊了。
說回拜拜現場,那時拜拜一定要拜滿三柱香時間,才算完成,三柱香後開始燒金紙,那時金紙都買很多有三大袋,金爐只是普通尺寸,光燒金紙也要燒好一陣子,每次拜完燒金紙時,都會吹來一陣旋風,除了助長火勢還會把火焰弄得左右飄動扭曲不已,年紀還小的我總會被大人嚇說:「好兄弟來拿錢了,如果妳不乖就讓好兄弟把妳抓走。」我深信不疑,在旁邊幫忙燒金紙時都會小聲說:「我很乖,我不要跟你們走。」
而弟弟有時也會說,看到好多人影圍著金爐,伸手去拿裡面的東西,他覺得害怕站的遠遠的。
燒完金紙,媽媽都會把全家叫過來,用供桌前方小凳子上的水盆水沾溼毛巾擦臉,美其名曰:「擦完臉,好兄弟會保佑你平安順利。」,真相如何,已不可考,大多時候只有一個說法流傳下來,沒有原因;反正媽媽小時候外婆就這樣做了,長大後有小孩也跟著傳下去,全家擦完臉,剩下的水拿去澆金爐裡的灰燼餘火,接下來就是屁孩的零食兼卡通時間了。
農曆七月在小小的我心裡,就是零食、飲料和辦桌狂吃的一個月,除了晚上有點可怕(自己嚇自己)外,是除了過年,我最期待的節日。
現在農曆七月的街上已經很少看到整條街一起拜拜的盛況了,有些總舖師也轉行夜市餐車,當年的景況終究一去不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