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結實累累 ([陳傳義]拍攝)](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norotation=true&quality=80&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0f87aca0-1b93-4554-ba2f-3fb5946d5d1d.jpg&width=740&sign=Dl65gqogcW8zuyPWRyrNG0oeQ9CUfkAXnamQbOIx4Mo)
龍眼結實累累 ([陳傳義]拍攝)
七月間回去雲林老家,途中看到路邊許多人家的院子裡生長著龍眼樹,末梢垂掛著滿滿的果串,又大又密,心中不禁為今年的盛產歡喜,腦海油然浮現其甜蜜的味道。
小時候,老家也有兩棵龍眼樹,自我有記憶以來,樹幹已粗到一個人幾乎不能環抱,樹高超過附近大部分房屋,估計可達兩三層樓,樹冠半徑數公尺,甚至蓋到鄰旁的馬路邊緣,為過路客遮蔭。每年清明節前開花,剛結果時,龍眼串是挺著朝上,果實隨著時間而膨脹,重量增加,便懸垂下來。起先外殼佈滿疙瘩般的構造,父母曾教導過,等核轉黑色,而殼轉光滑,就差不多成熟了。這時我們會採一兩粒剝開試吃,如果不夠成熟,嚐起來不僅甜度不足,又帶些青澀味。
![成熟的龍眼果實 ([陳傳義]拍攝)](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norotation=true&quality=80&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19931856-94cb-4016-9244-79a4f927510a.jpg&width=740&sign=k9QTfumQoSH42HPzRoPWT_ZceOhlp9IDKGKtAR4EU-U)
成熟的龍眼果實 ([陳傳義]拍攝)
採摘龍眼有哪些辦法呢?最基本的當然是攀折,赤手空拳把生長果串的樹枝折下。但這樣的收穫猶如九牛一毛,因為果實在曬得到陽光的樹尾更多,而就算我們將手盡量上舉,再踮起腳尖,龍眼樹可能都要再高過好幾倍,除非在專業經營的果園,有矮化的管理。所以第二招便是使用工具。
![自製的絞龍眼工具 ([陳傳義]拍攝)](https://resize-image.vocus.cc/resize?norotation=true&quality=80&url=https%3A%2F%2Fimages.vocus.cc%2Ff6485e06-4350-40dd-a7d1-02f7ba6cd182.jpg&width=740&sign=MmYQpkYUvdTEoRaxfjd_cF-cbckEJxZ51VrFufsbR4Q)
自製的絞龍眼工具 ([陳傳義]拍攝)
彼時尚無如今五花八門的「高空採果器」之發明--未來也許會藉助無人機(註1)--我們的工具很原始自然,就是長竹竿,特別讓末端一節留下一根短短的斜叉枝,沒有的話就自行橫綁一根短樹枝。操作時將叉口掐在果串枝,然後扭轉竹竿,把樹枝絞斷,放下竹竿後取走(謂之「絞龍眼」)。不過這招仍有時而窮,因為竹竿長度遠不及樹高,太長則需要更大的臂力操持,難以勝任。
樹尾離得遙遠,那我就爬上去靠近。是的,童年時我挺愛爬龍眼樹的。因為小孩子身體輕,小臂粗細的樹枝承受得住,所以能爬得很高。在那裏,有迥異的視野,近處鄰居圍籬內的景致、店鋪前閒話的老人以及遠方廟埕、田園、學校,都盡收眼底。由爬樹的經驗,知道龍眼的枯枝很脆,再粗大也不宜扳扯和踩踏;又悟出穩定三點的道理,不論上下移動,或採收龍眼時,雙手、雙腳與身體,必須有三處或抓緊或踩穩或依靠著粗枝,再用騰出的手或腳行動。在樹上不管是折的還是絞的,採到後即呼喚樹下的幫手捧好畚箕對準承接。如此這般,又可收穫一波。
長大離家求學就業之後,便未曾爬過老家的龍眼樹了。除了怕樹枝不堪負荷體重之外,另一個原因是龍眼樹罹患了病蟲害,令人退避。那時荔枝椿象(註2)尚未現蹤,卻有一種我不認識的蟲子滿樹遍布,它們像蚜蟲,附在葉子上吸食汁液,然後排泄出膠狀物,日久附著塵土而使樹葉黑若炭墨,影響了龍眼的生長,一年比一年嚴重。大約20年前,父親讓人把樹鋸了,枝葉淨盡,只留下齊腰高度的樹頭。父親本想藉此把蟲子完全清除,讓龍眼重新生長。不料事與願違,老龍眼竟停止萌芽,默默腐朽。
註1:有關無人機採果,歡迎參閱拙文《奇思狂想8--無人機能做出什麼事情?》
註2:有關荔枝椿象,歡迎參閱拙文《格物篇3--認識荔枝椿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