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總是帶著光。它能照亮我們的方向,提醒自己「我還有一些想做的事」。
但當追夢的路上,光亮漸漸模糊,剩下的卻是焦慮、失眠與不安,那麼,夢想還值得繼續嗎?
三個月前,一位朋友找我聊心事。他說,自己陷入低潮,腦袋靜不下來,設計案一再拖延。那一刻,我聽見的不僅僅是對完成工作的焦慮,更包括了一個人對夢想的徬徨。這位朋友,原本在禮品設計領域耕耘了二十年。專業能力備受肯定,卻因為太多妥協,讓他失去了創作的熱情。於是,他決定離開,開始追尋「婚禮禮品設計」這個點燃熱情的夢想。
過去兩年,他認真上課、寫計畫書、參加輔導計畫,卻始終停留在「準備」階段。收入來自過去禮品廠商發包接案的案子,夢想始終沒有真正起跑。家人擔心,他自己更是陷入憂鬱。
最近他選擇暫時放下,轉而去做一份意外帶來療癒的工作 : 居服員。
他說,在與長輩的相處裡,他得到了最真實的肯定。那份溫柔的互動,取代了創業孤獨的壓力。
夢想,真的一定要不停往前嗎?
也許,暫停不是放棄,而是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呼吸,好好安頓。
夢想不會因此消失,它只是暫時沉睡,等待我們有力氣時,再次出發。
機會成本與人生選擇:什麼時候該前進,什麼時候該暫停
在職場或創業的道路上,我們經常忽略一個關鍵詞——機會成本。
選擇追一個夢,意味著放棄另一種可能。這不是對錯,而是一種必然。
在人生選擇裡,「前進」不一定是最勇敢的,有時「暫停」反而更需要勇氣跟智慧。懂得計算機會成本,懂得為自己設下停損點,是職場修煉中極重要的一課。
夢想很重要,但別忘了,幸福感與可持續性,才是讓夢想長遠的基礎。
有時候,最好的選擇不是堅持,而是停下來,先找回「能微笑的自己」。
預約1:1諮詢,請搜尋 擺渡人生學校-生涯諮詢師-俠客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