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個月萩比坐車
其實萩比會這麼敏感,從他還是幼犬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他剛回家第13天,我們就發現牠的小耳朵開始癢,立刻帶牠去看醫生——也開啟牠「看病狗生」。另外還要接種疫苗,但因為體型太瘦小,我們開始聽醫生的話努力把牠養胖。到四、五個月大才把三劑疫苗打完。
這期間,他開始認識「看病」這件事,也開始對「坐車」感到害怕。🚗
而狗狗學習社交、探索世界的黃金期就這麼錯過了。
那時候我們開始想辦法讓牠克服這些焦慮。每次只要我們開始打包牠的外出用品,牠就會緊張地看著我們,好像在問:
「你們要帶我去哪裡?」
後來疫苗打齊了,才開始敢帶牠外出,第一就是帶他去美容。結果才去幾次,他就記住了——連走到那條路牠都知道接下來要幹嘛,真的記性好到有點誇張(也讓我有點暈)。
但也因為這樣,我更明白一件事:
毛孩其實一直都在記得我們做的每一件小事,
他們用那雙眼睛和小腦袋,時時刻刻看著這個世界,也看著我們。
我們開始更仔細記錄他的反應。
我們發現萩比對於熟悉與不熟悉的事情非常敏感。牠對「聲音」敏銳指針對「車子停下來」的那一刻,牠會在車上開始狂叫。
如果全家人一起出門,牠也會觀察誰下車、誰還沒下,對於這些變動都會有強烈反應。
甚至,牠心中有一套**「家人排名系統」**(我跟牠媽媽默默觀察出來了):
- 第一名:我這個阿嬤,無庸置疑。
- 第二名:媽媽(我女兒),每天下班都會陪牠玩整晚。
- 第三名:爸爸……雖然爸爸永遠不承認自己排第三。
爸爸總是覺得自己第一名,不過這孩子的反應早就出賣了一切。
因為每次媽媽在罵爸爸做事沒做好,他會第一時間跑去叫爸爸,提醒他「你快去聽!不然要被罵了啦!」
這個舉動也讓我們感受到:他其實非常細膩,也非常聰明,情緒感知力很強。
有一陣子我女兒情緒比較緊繃,工作壓力大,牠也會跟著變得焦躁。
當他媽媽心裡有事的那天晚上,牠總是會顯得特別不安,緊張焦慮開始舔尾巴。
這樣的反應讓我們有點擔心,也因此帶牠去看了行為門診。醫生看了一會兒後說:
「這孩子沒問題,牠只是高敏感、又很聰明而已。」
診間裡,牠還隔著小門去跟旁邊的貓咪玩,根本忘記自己是來看診的,玩得可開心了。
但對我們來說,那份「敏感」有時候是一種困擾,更多時候,則是一種默契——
那種「你不說,我也知道」的感覺,
讓我們的關係很特別,也很深。
也因為這些特質,我開始真正地想去更了解牠:牠為什麼會這樣?
牠的內心在想什麼?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牠,變得更自在一點?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