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ASUS ProArt Display PA27JCV 專業顯示器開箱評測 | Mac 5K 218 PPI 夢想達標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當前市場上規格達 5K 解析度的顯示器可謂屈指可數,這數字之所以重要主因在於 Mac 用戶所需,而一般 Windows PC 使用者則是有高解析度需求時可選,我們這次入手的 ASUS ProArt Display PA27JCV 便是目前可入手的選項之一。

raw-image

5K 解析度為何重要?

要了解「5K」解析度這神奇數字的意義,最主要必須從蘋果視網膜解析度(Retina Display)說起,這是蘋果於 WWDC 2010 大會上由賈伯斯所提出,最主要數據在於標榜顯示器解析度在正常觀看距離下足以使人肉眼無法分辨其中的單獨像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參考數據就是 PPI (Pixel Per Inch) 這點。

雖然它有過許多迭代,但時至今日對於電腦顯示器來說,普遍建議的 Mac 用戶解析度會需要達到 218 PPI,而這也是後續多款 Mac 裝置在搭配顯示器時所追求的數字,包含 iMac、Studio Display、Pro Display XDR 等。

又考量到 Mac 在顯示器縮放上有自己的邏輯,必要時會盡可能的減少畫面縮放,因此當前我們常常會在蘋果的 Mac 相關裝置上看到不同以往的解析度數字便是為了追求在對應縮放比例下能達到 218 PPI。而在此以前,Mac 用戶如果想要追求最頂級、原生的顯示器畫面的話,只有蘋果自家的 Studio Display 和 Pro Display XDR,撇除任何其他參數和規格、設計等,在解析度方面,前者是 27 吋 5K (5120 x 2880)、後者則是 32 吋 6K (6016 x 3384),換算下來都會達到 218 PPI,但價格方面….兩者在同級產品中都算是驚為天人的存在,然而時至今日,搭載兩種解析度規格的顯示器產品屈指可數,著實讓 Mac 用戶頭疼。

ProArt Display PA27JCV 專業顯示器開箱

這就會回到我們這次開箱的主角:ProArt Display PA27JCV,它在達到 Mac 用戶最重要的 27 吋 5K 218 PPI 完美數字外,整體價格也只需要 Studio Display 的一半,使其成為同級產品中相當具有競爭力的高解析度顯示器。

這款顯示器問世也稍微有些時日,但近期由於官方推出專為 Mac 用戶設計的 M-Model 色溫模式,使工作環境中有多款 Mac 顯示器需交互使用的用戶能盡可能大幅減少視覺色差,對於有相關專業工作環境需求的使用者來說仍是一大利多。

包裝配件

在外包裝方面依舊是 ProArt 系列顯示器的經典設計,外包裝可隱約看見「ProArt」字樣,同時也標記產品名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代 ProArt Display 顯示器整體因為底座重新設計縮小的緣故,外包裝會比前幾代產品還要小不少,也是一個不錯的升級。

raw-image

其他側面也能看見額外的重點規格標示,比如 5K HDR、99% DIC-P3 廣色域、IPS 面板、LuxPixel 抗眩光低反射面板、Auto KVM、96W USB-C 供電等。

raw-image
raw-image

翻開內部後可見出廠預先調校的校色報告、螢幕支架、底座,以及相關的說明書和線材等,包裝中是有提供 USB Type-C 和 HDMI 線材的。

raw-image
raw-image

底座和支架部分主要分為三件式設計,和一般傳統 VESA 底座已預先安裝在支架上不同,好處是可以減少包材的厚度。

raw-image

建議在安裝時一定要先將 VESA 底座和支架相連後,再去和顯示器對接,安全上會比較有保障。另外,眼尖的使用者也能注意到底座本身有一個手轉卡扣,同時也有旋轉鎖定的指示,主要是可自由根據使用需求調整安裝方向,方便自定義。

raw-image

完整安裝完畢!

raw-image

這代底座在側邊依舊是放上了 ProArt 字樣,同時標明廣色域和 5120 x 2880 解析度,另一側則是有 Energy Star 能源認證。

raw-image
raw-image

這次也直接將整線槽與鋁金屬製成的支架一體成型,方便線材整理。

raw-image

支架頂部只有簡約的金屬同心圓髮絲紋線條設計,這部分就和其他 ROG 系列的支架不同,沒有額外放上可安裝相機支架的螺孔,有前置鏡頭需求的話需額外安裝。

raw-image

底座背面則是有大量橡膠防滑墊輔助,與支架間的安裝則是手轉螺絲固定。

raw-image

在包裝的下層就會是顯示器本體囉!

raw-image

外觀介紹

首先看看 ProArt Display PA27JCV 的背面設計,採用塑料背蓋搭配簡約的 ProArt 字樣作為點綴,周圍則是有柵紋線條設計,視覺上還是相當不錯的質感。

raw-image
raw-image

正面顯示器搭載 27 吋 IPS 面板,採用窄邊框設計,主要控制區集中在正面右下方,下排中央有 ASUS LOGO。

raw-image

面板解析度實際為 5K (5120 x 2880),更新率為 60Hz,PPI 為 218,官方標示的色域範圍涵蓋為 100% sRGB、99% DCI-P3,△E< 2,並支援 10 bit 色彩,反應時間 5ms (GTG),另外也支援 HDR 10,預設也有多組色彩顯示模式可切換。

5K 解析度帶來的另一大好處就是可操作的工作空間會更多,以同樣是 27 吋的顯示器大小來說,PA27CJV 會比 4K 解析度提升約 77% 的畫面空間,可進一步增加日常使用的彈性。另外,一般 27 吋 4K 解析度顯示器的 PPI 為 163,5K 解析度後 PPI 會有明顯提升,畫面精細度會清晰許多。

raw-image

另外,它也搭載了 ASUS Light Sync 技術,具備可自動補償螢幕亮度的背光感測器,以及會根據環境照明自動調整顯示器亮度與色溫的環境光源感測器。同時,面板本身也具備 LuxPixel 技術帶來抗眩光和低反射特性。

ProArt Display 系列顯示器普遍都是將控制區塊集中在顯示器正面,讓使用者能夠更直覺快速的調整參數,主要控制鍵也從傳統的上下控制調整為當前主流的五向 OSD 搖桿設計,搭配額外的選單、多組快速鍵和電源開關,最左側則是電源 LED 指示燈。

raw-image

搭配的支架本身可支援 0~130mm 的高度調整、左右旋轉 ±30°、上下旋轉 ±90°以及 23°~-5°的前後傾斜,支架操作的彈性是相當不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I/O 方面集中在顯示器後方,一側具備 AC 電源的獨立開關和供電口。

raw-image

另一側則是提供 HDMI 2.1、DisplayPort 1.4 各一組,其中 HDMI 連接埠支援 ASUS Power Sync 功能,可讓 ProArt Display PA27JCV 顯示器的開關機鍵同步控制連接的 NUC 迷你電腦電源開關。

另有兩組 USB-C 連接埠,由左至右分別是 KVM 上游 1 和 KVM 上游 2,前者支援 DP Alt 影像輸出和 96W 供電,可實現單一線材串接筆電或 USB-C 顯示裝置;後者則是僅提供資料傳送。

另外則是 3.5mm 耳機孔,以及額外的兩組 USB 3.2 Gen 1 Type-A 連接埠。其中,離 3.5mm 耳機孔比較近的 Type-A 連接埠預設也是可用來作為韌體更新使用的連接埠,這在後續升級韌體版本時會用到。關於韌體更新的具體步驟後文也會再提到。

raw-image

比較特別的是,在顯示器左側下方另有額外的 USB 3.2 Gen 1 Type-A 和 Type-C 連接埠各一組,可提供額外的前置裝置充電。三組 USB Type-A 和額外的前置 Type-C 連接埠都可用來與 USB 周邊裝置或隨身碟連接使用。

raw-image

另外,由於 ProArt Display PA27JCV 支援 Auto KVM 功能,可讓連接到以上其餘 3.2 Gen 1 Type-A 和 Type-C 連接埠的周邊裝置自動和筆電等外接裝置切換使用,預設情況下可在連線至 KVM 上游 1 Type-C 連接埠時,自動為該連接埠開啟 KVM。如果兩個 KVM 上游 Type-C 連接埠都有連接裝置的話,則以最後開機的有效選項為主切換。

簡而言之,就連接埠的彈性使用來說,會比一般 Studio Display 單純提供 Thunderbolt 和 Type-C 連接埠來得更直覺簡單些。

另外,小編也把手上原本服役中的 ProArt Display PA278CGV 顯示器拿來做個快速簡單比較,它最主要的特點是擁有 2K 解析度、144Hz 更新率和 FreeSync Premium 支援。下方比較圖中,左側的是 PA27CJV、右側則是 PA278CGV,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兩者同樣都是 27 吋顯示器,但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 PA278CGV 的底座明顯要比 PA27JCV 大不少,佔用的桌面空間會大上許多(當然如果是使用顯示器支架的話就不成問題),而支架部分前者也沒有額外挖出整線槽(支架背面額外使用線材扣具)。另外官方也有提到,與前代產品相比,ProArt Display PA27JCV 採用節省空間的底座,體積縮小了 33%,外型也更加纖薄,最薄處僅 8mm。就設計質感來說,PA27JCV 整體還是更有現代感一些。

raw-image

以下兩張圖是小編在大約相同的相機最短對焦距離下拍攝的畫面翻拍效果,下方第一張圖是 PA27CJV 下 5K 的畫面銳利度,第二張圖則是 2K 解析度下的的畫面,前者為 218 PPI、後者換算下來則是 109 PPI,是兩倍的清晰度差距。(點圖可放大查看)

raw-image
raw-image

軟體和 OSD 搭配

單次按壓 OSD 搖桿會開啟快速選單,當中會顯示各按鍵目前對應的功能。

raw-image

OSD 五向搖桿部分提供常見的 Preset、Palette 細部調整、影像、PIP / PBP、QuickFit Plus、系統設定等功能,其中在 Preset 部分預設為「原生」模式,另外也提供 sRGB、Adobe RGB、BT. 2020、DCI P3、DICOM、Rec 709 等模式可切換。

raw-image

Palette 中則是提供亮度、對比、彩度、色調、色溫、Gamma、RGB 調整、黑色色階等參數,其中在 RGB 調整部分為紅綠藍三軸調整。

raw-image

影像設定中則是提供「影像銳利」、「Trace Free」、「畫面控制」、「輸入範圍」、「濾藍光」等選項。

raw-image

也可開啟 PIP / PBP 模式自由切換多影像來源。

raw-image

QuickFit Plus 功能中提供安全區、中央標記、Customization 客製化、Ruler 和 Mirror Mode 功能。

raw-image

輸入埠提供 HDMI、DisplayPort 和 USB Type-C 三者,也可開起自動偵測。

raw-image

最後在設定頁面中,則是有更多的細部設定可選,包含節能模式、語言設定、聲音等,ProArt Display PA27JCV 搭載雙 2W 揚聲器,必要時可搭配使用。

raw-image

捷徑部分提供兩顆獨立按鍵可快速自定義切換功能。

raw-image

軟體方面,無論是 Windows 還是 macOS 系統,都有提供對應的 ASUS DisplayWidget Center 軟體可搭配使用,安裝後就可以直接快速在軟體中切換各式硬體參數如亮度、對比或是 Preset 顯示模式等等,它也支援 macOS 利用快捷鍵調整螢幕亮度的功能。

raw-image
raw-image

色彩表現

色彩表現方面,我們使用 SpyerX Pro 校色器搭配 DisplayCAL 軟體,對其進行測試。先來看看在出廠預設的原生模式下的表現:

raw-image

測試結果顯示色域覆蓋 99.9% sRGB、91.9% Adobe RGB 和 98.4% DCI-P3 廣色域,ΔE*76 為 0.9,表現相當不錯,也就是說在出廠情況下基本不做任何額外調整,就已經有相當準確的色彩表現,可以說是開箱即用的程度。

raw-image

值得注意的是,華碩近期推出了更高階的 ProArt Display 6K PA32QCV 顯示器,它除了將尺寸拉升到 32 吋下維持 6K 解析度 218 PPI 外,同時也推出了專為 Mac 裝置設計的 M-Model 模式,可以方便 Mac 使用者直接切換以便和其他 Mac 顯示器色彩保持一致。ProArt Display PA27JCV 也搭上了這波順風車,官方在 9 月時為其推出 M-Model 色溫調整,雖然和 6K 老大哥版本直接預設成 Preset 的形式不太一樣,但也是為 PA27JCV 多了與 Mac 顯示器對應色彩的切換選項。

安裝新韌體方式也相當簡單,還記得前文有提到距離顯示器背後 3.5mm 耳機孔最近的 Type-A 連接埠很重要嗎?將官方提供的韌體(壓縮包裡面也會有安裝說明的 PDF 檔可參考)下載並解壓縮到 FAT32 格式的 USB 隨身碟後,將隨身碟插入該連接埠中,然後同時按下距離顯示器正面電源開關鍵右側的兩顆按鍵,就會自動開始升級韌體的過程,升級完成後再重新於顯示器後方的 AC 開關關閉重開即可。

更新成功以後,將 Preset 模式切換至「DCI-P3」,就會在 Palette 的色溫選項中找到「M-Model」的選項囉!點擊切換即可,這樣就算正式完成 M-Model 的色溫切換了。

raw-image

值得注意的是,小編會建議切換至 M-Model 色溫後,也同步將 Gamma 值從原先的 2.2 切換至 2.6,視覺上會更接近 Mac 顯示器的色彩表現。

raw-image

簡單翻拍幾個與 M1 Macbook Air 筆電螢幕的畫面對比給大家作為參考,以肉眼實際觀看的話,兩者之間的差異算是相當小了,要拿來當作與 Mac 顯示器之間多裝置切換使用的話是 ok 的。

raw-image
raw-image

小編也針對改成 DCI-P3 模式加上 M-Model 的色溫後,整體的色彩表現來做個測試:

raw-image

雖然 Adobe RGB 的色域涵蓋範圍稍微小了點,但整體仍有 99.8% sRGB 和 98.2% DCI-P3 的覆蓋範圍,同時 ΔE*76 為 0.92,色彩準度還是相當不錯。

raw-image

心得總結

整體來說,ProArt Display PA27JCV 作為目前市場上少數 27 吋 5K 解析度顯示器,以 PC 用戶來說絕對是高解析度下的一大優質首選,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唯一缺點或許在於 60Hz 更新率,但考慮到它的目標客群和使用習慣,這無可厚非的必須做些考量,何況目前確實也還沒有 5K 120Hz、甚至 6K 120Hz 的面板降臨~而如果是 Mac 使用者的話,對比蘋果自家的 Studio Display 則是擁有其約 90% 功力,剩下的 10% 主要是考慮到原廠顯示器與蘋果生態圈的無痛相容性以及跨 Mac 裝置的色彩一致性等等,但 PA27JCV 擁有相對更直覺的連接埠,同時日常可操作的彈性也更多元,甚至也能輕鬆滿足 PC / Mac 雙系統的使用需求。

raw-image

額外添加的 M-Model 調整雖然僅限於協助調整色溫,但對於一般 Mac 用戶來說無疑是更貼近跨裝置共用和確保色彩的輕鬆門檻,也讓 PA27JCV 登上可作為 Mac 裝置專武的候選名單中,加之其整體價格只需要蘋果顯示器的一半,大幅增加其性價比,有高解析度需求的專業創作者不妨可以考慮。

ProArt Display PA27JCV 官網連結

*內文授權轉載自 TechSpace 鐵客空間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chSpace 鐵客空間
1會員
9內容數
科技新知、開箱評測、賣場優惠。合作請洽:[email protected]
TechSpace 鐵客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8/21
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RTX 5070 目標鎖定的是 2K 市場,加上 DLSS 4 和 MFG 技術加持下,可打入 4K 領域,我們這次上手的便是微星旗下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Thumbnail
2025/08/21
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RTX 5070 目標鎖定的是 2K 市場,加上 DLSS 4 和 MFG 技術加持下,可打入 4K 領域,我們這次上手的便是微星旗下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Thumbnail
2025/08/14
MSI 推出全新旗艦級 VERSA PRO WIRELESS 無線電競滑鼠,搭配隨附的 MOUSE DOCK PRO 磁性充電座,可隨時為滑鼠充電,確保遊戲不中斷!
Thumbnail
2025/08/14
MSI 推出全新旗艦級 VERSA PRO WIRELESS 無線電競滑鼠,搭配隨附的 MOUSE DOCK PRO 磁性充電座,可隨時為滑鼠充電,確保遊戲不中斷!
Thumbnail
2025/08/14
「Vanguard」是 MSI 隨著 NVIDIA GeForce RTX 50 所推出的新顯示卡系列,級距目前涵蓋 RTX 5060 Ti 至 RTX 5090 皆有,我們這次上手開箱的便是其中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SOC。
Thumbnail
2025/08/14
「Vanguard」是 MSI 隨著 NVIDIA GeForce RTX 50 所推出的新顯示卡系列,級距目前涵蓋 RTX 5060 Ti 至 RTX 5090 皆有,我們這次上手開箱的便是其中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SOC。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蘋果今年發佈的第一款新品 M3 MacBook Air 已於今日(4/11)早上在台灣地區正式開賣;現在下訂的話,不論是 13″ 或 15″ 的基礎款機型最快到貨日皆為 4/23 ~ 4/25, 若有選配其他規格的話可能會提前至 4/20 到貨,有需求的朋友就趕緊到官網選購吧~ 13 吋與
Thumbnail
蘋果今年發佈的第一款新品 M3 MacBook Air 已於今日(4/11)早上在台灣地區正式開賣;現在下訂的話,不論是 13″ 或 15″ 的基礎款機型最快到貨日皆為 4/23 ~ 4/25, 若有選配其他規格的話可能會提前至 4/20 到貨,有需求的朋友就趕緊到官網選購吧~ 13 吋與
Thumbnail
隨著遊戲技術的快速發展,Alienware推出了新款電競筆電,在選擇遊戲筆記型電腦時,不同型號都擁有獨特的優勢和侷限。本文介紹了幾款CP值最高的電競筆電,並對其硬體、螢幕規格以及攜帶便利性進行了全面分析。無論你是追求極致遊戲體驗的專業玩家還是日常使用者,Alienware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選擇。
Thumbnail
隨著遊戲技術的快速發展,Alienware推出了新款電競筆電,在選擇遊戲筆記型電腦時,不同型號都擁有獨特的優勢和侷限。本文介紹了幾款CP值最高的電競筆電,並對其硬體、螢幕規格以及攜帶便利性進行了全面分析。無論你是追求極致遊戲體驗的專業玩家還是日常使用者,Alienware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選擇。
Thumbnail
Apple 今天發布了新款 11 吋和 13 吋 iPad Pro,提高了效能並搭載 OLED 顯示屏和 M4 晶片。新款 iPad Pro 躍升至 M4 晶片(下一代 Apple 晶片),以提高效能。蘋果吹捧其新的神經引擎來強調人工智慧功能。
Thumbnail
Apple 今天發布了新款 11 吋和 13 吋 iPad Pro,提高了效能並搭載 OLED 顯示屏和 M4 晶片。新款 iPad Pro 躍升至 M4 晶片(下一代 Apple 晶片),以提高效能。蘋果吹捧其新的神經引擎來強調人工智慧功能。
Thumbnail
這次發表會,iPad Pro 推出 11 吋和 13 吋兩款新機型,分別只有 5.3 mm 和 5.1 mm 厚度的極致輕薄設計,並且採用 OLED 螢幕和強大的 M4 晶片。整體性能和功能都有顯著提升,再次彰顯了蘋果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Thumbnail
這次發表會,iPad Pro 推出 11 吋和 13 吋兩款新機型,分別只有 5.3 mm 和 5.1 mm 厚度的極致輕薄設計,並且採用 OLED 螢幕和強大的 M4 晶片。整體性能和功能都有顯著提升,再次彰顯了蘋果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Thumbnail
Pubook Pro於2023年12月推出,至今也滿半年了。雖然最初主機的災情十分嚴重,但Pubu官方十分認真的進行系統維護,六個月以來的系統更新每次都是有感更新,尤其近期的版本更新終於讓Pubook Pro變得相當堪用了。
Thumbnail
Pubook Pro於2023年12月推出,至今也滿半年了。雖然最初主機的災情十分嚴重,但Pubu官方十分認真的進行系統維護,六個月以來的系統更新每次都是有感更新,尤其近期的版本更新終於讓Pubook Pro變得相當堪用了。
Thumbnail
前陣子主力機都是ThinkPad P51,效能跟手感表現都十分優秀,使用上非常得心應手,但無奈是這陣子外務實在跑得多,帶著P51跑來跑去的日子感到異常沉重,腦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想要減壓的想法。雖然有手頭上還有一台X240可供選擇,無奈是3D繪圖真的跑不動,不足以供應工作使用需求,就著手尋找新的備案了
Thumbnail
前陣子主力機都是ThinkPad P51,效能跟手感表現都十分優秀,使用上非常得心應手,但無奈是這陣子外務實在跑得多,帶著P51跑來跑去的日子感到異常沉重,腦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想要減壓的想法。雖然有手頭上還有一台X240可供選擇,無奈是3D繪圖真的跑不動,不足以供應工作使用需求,就著手尋找新的備案了
Thumbnail
蘋果在 2024 年推出了搭載 M3 晶片的 MacBook Air,究竟 M3 MacBook Air 和 M2 MacBook Air 有哪些差異?M3 MacBook Air 值不值得入手?本文將為您詳細比較兩款筆電的規格、效能和價格,幫助您做出最佳選擇。
Thumbnail
蘋果在 2024 年推出了搭載 M3 晶片的 MacBook Air,究竟 M3 MacBook Air 和 M2 MacBook Air 有哪些差異?M3 MacBook Air 值不值得入手?本文將為您詳細比較兩款筆電的規格、效能和價格,幫助您做出最佳選擇。
Thumbnail
這次 Apple 直接推出新聞稿更新,更新了 13 吋 15 吋 MacBook Air 。從原本的 M2 晶片換成 M3 晶片,同時也有小升級 Wi-Fi 到 Wi-Fi 6E ,無線網路的連線變得更快了。最後院長也來預測一下 Apple 2024 春季發表會即將發表的全新 iPad 產品線。
Thumbnail
這次 Apple 直接推出新聞稿更新,更新了 13 吋 15 吋 MacBook Air 。從原本的 M2 晶片換成 M3 晶片,同時也有小升級 Wi-Fi 到 Wi-Fi 6E ,無線網路的連線變得更快了。最後院長也來預測一下 Apple 2024 春季發表會即將發表的全新 iPad 產品線。
Thumbnail
之前麥克收到的Pubook Pro經官方連繫被收回。歷經漫長的等待,麥克千盼萬盼終於盼回心心念念的Pubook Pro主機,總算有機會可以較長時間實際使用主機了!然而好景不常,麥克在使用過程中又遇到了問題,聯絡客服後主機又回去檢修了,以下為麥克在使用期間使用Pubook Pro的更深入感想。
Thumbnail
之前麥克收到的Pubook Pro經官方連繫被收回。歷經漫長的等待,麥克千盼萬盼終於盼回心心念念的Pubook Pro主機,總算有機會可以較長時間實際使用主機了!然而好景不常,麥克在使用過程中又遇到了問題,聯絡客服後主機又回去檢修了,以下為麥克在使用期間使用Pubook Pro的更深入感想。
Thumbnail
M3 iMac 與 M2 Pro Mac mini 該怎麼選?本文將比較兩款電腦的規格、性能、價格、優缺點等,幫助您做出最佳選擇。 價格比較 M3 iMac 的起價為新台幣 43,900 元,M2 Pro Mac mini 的起價為新台幣 39,90
Thumbnail
M3 iMac 與 M2 Pro Mac mini 該怎麼選?本文將比較兩款電腦的規格、性能、價格、優缺點等,幫助您做出最佳選擇。 價格比較 M3 iMac 的起價為新台幣 43,900 元,M2 Pro Mac mini 的起價為新台幣 39,9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