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評測 | 霸氣流線龍魂傳承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RTX 5070 目標鎖定的是 2K 市場,加上 DLSS 4 和 MFG 技術加持下,可打入 4K 領域,我們這次上手的便是微星旗下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raw-image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開箱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在微星旗下的產品線定位裡,GAMING TRIO 會比旗下的「VANGUARD SOC」系列要入門些(我們先前曾開箱過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SOC)。不過,兩者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整體的視覺設計上,VANGUARD SOC 在視覺線條點綴上會低調些,我們這次上手的 GAMING TRIO OC 系列設計上則是更加傳承過往 MSI 龍魂的狂放設計。

包裝配件

外包裝直接放上了顯示卡彩圖,同時也標明 GAMING TRIO 系列和 GeForce RTX 5070 定位,另外左上方有 MSI 經典龍盾 LOGO,右上方則是標明為 OC 預先超頻版本。

raw-image
raw-image

包裝背面則是可見其他額外功能標示,比如搭載三顆 STORMFORCE FAN 風扇、金屬背板、熱導管導熱等,組成 TRI FORZA 4 散熱系統。另外則是包含 MSI Center 和 Afterburner 軟體支援。

raw-image

內容物除了顯示卡本體外,另有說明書、顯卡支架和 1 對 2 的 16pin 12V-2×6 轉雙 8pin PCIe 線材一組。

raw-image
raw-image

外觀介紹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採用高階顯卡常見的三風扇設計,實際尺寸為 338 x 140 x 50mm,還算是相當纖細的中高階顯示卡,對於大多數機殼來說應能輕鬆安裝。

raw-image

中央主要由三顆 STORMFORCE 風扇組成散熱系統,皆為同向轉動,並具備七片爪紋紋理葉片提升氣壓。而其圓弧形設計也可幫助集中氣流,進一步加強散熱。

raw-image

視覺上可見中央風扇旁有上下可見的爪紋視覺設計,此處也有搭配 ARGB 燈效,低調但不失龍魂的霸氣。

raw-image
raw-image

顯卡頂部則是相對低調的設計,僅 GEFORCE RTX 和 MSI 龍魂字樣標註。另外,顯卡供電使用的 16pin 12V-2×6 針腳也位於此處。

raw-image
raw-image

底部則是可見整排的散熱鰭片佈局,內部也能看見熱導管延伸。

raw-image

從官方的拆解圖中也能發現這次搭載的 TRI FROZR 4 散熱設計,除了正面三風扇的組合外,內部在散熱器的配置部分,採用方形接觸面積設計的熱管,能以最大化面積與 GPU 底板接觸及捕獲熱量,搭配高低鰭片的 WAVE CURVED 4.0 氣流控制,強化氣流導入。

raw-image

顯卡背面採用金屬背板設計,同樣也是 TRI FORZA 4 散熱設計的一環,尾端的鏤空設計則有 MSI 龍魂 LOGO 作為點綴,在不同光線下會有不同色彩反射。

raw-image
raw-image

另外直得一提的是,在顯卡尾端部分除了有固定用的螺孔外,也有額外一個 MSI 龍盾 LOGO 設計,此處同樣也具備 ARGB 燈效輔助。

raw-image

最後在 I/O 方面,搭載 DP 2.1b 三組和一組 HDMI 2.1b。

raw-image

軟體搭配

軟體方面自然仍是由微星當家的 MSI Center 作為主演,其功能大抵具備硬體參數監測以及 ARGB 燈效同步和設定功能。

raw-image

在 Mystic Light 燈效功能中,可隨時切換多種不同的模式和色彩配置。

raw-image

這邊也展示預設的燈效設計給大家看看~

raw-image
raw-image

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和已經安裝的遊戲自動同步燈效。

raw-image

一般使用者的話也可借由線上更新功能自動更新軟體和韌體版本。

raw-image

最後,如果有更多軟體功能需求的話也可在功能集中自由下載安裝使用。

raw-image

效能測試

實際測試前先來看看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的硬體規格,它搭載的是 5nm 製程的 GB205 晶片,具備 6144 顆 CUDA 核心,採用 PCIe 5.0 x16 模式運行。記憶體方面搭載 12GB GDDR7,速率為 28Gbps、匯流排是 192-bit,頻寬為 672 GB/s。官方標示功耗為 250W,建議至少搭配 65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會較穩定。基礎時脈 2325 MHz、加速時脈為 2610 MHz,最高可以額外在 MSI Center 中手動將效能額外調整到極限效能模式,此時時脈可達到 2625 MHz(我們後續測試都是以出廠時預先超頻的 2610 MHz 進行)。

raw-image

本次測試的硬體平台規格如下:

首先一樣以最常見的 3DMark 系列測試作為開頭,實際獲得的分數為方便閱讀整理如下:

raw-image

在 3DMark 系列中的 NVIDIA DLSS 測試裡,RTX 50 系列導入了全新的 DLSS 4 架構,可帶來 4 倍的多幀生成,也各別針對不同倍率進行測試比較。

raw-image

遊戲測試部分我們則是找了幾款不同種類遊戲,其各自的畫質設定和結果如下,全數都是在開啟最高畫質下(部分有開啟光追)的結果,解析度包含 FHD、2K 和 4K 三者,另外也有針對是否開啟 DLSS 超解析與原生 TAA 做比較。

raw-image

針對 DLSS 和畫格生成的比較,我們找了《極限競速 地平線 5》來作為示範,可發現在畫格生成的加持下,4K 解析度已能達到 170 FPS 水準,即便沒有 DLSS 加持,基本的 TAA 模式下 4K 也可以有破百幀表現,一般遊戲環境下皆可輕鬆應對。

raw-image

特別將目前作為 NVIDIA 全新親兒子的《電馭叛客 2077》拉出來看,它除了有目前光追環境下最嚴苛的光線重構選項外,在畫格生成部分也已經針對 RTX 50 系列推出多幀生成技術,最高可有 4 倍幀生成,這部分在項目測試中特別針對 4K 解析度部分單獨測試看結果。

raw-image

針對《電馭叛客 2077》的測試結果來看,在基本 Transformer 模型和 DLSS 開啟後,平均幀數就有相當明顯的提升,而這還是在遊戲最高光追、加上路徑追蹤模式也打開的情況下,此時若將 4 倍 MFG 畫格生成技術打開,可發現 4K 表現下的幀數可以一口氣拉高到 120 FPS 以上的表現。如果將路徑追蹤的光追效果關閉的話,甚至可以突破 163.42 FPS。即便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由於 RTX 5070 定位緣故,主打的是 2K 解析度市場,但在 NVIDIA 技術加持下,部分遊戲還是能在 4K 遊戲中有不錯的表現。

其他創作者相關測試部分,UL Procyon 系列測試我們整理如下:

raw-image

AI 部分的測試簡單藉由UL Procyon 中的 AI Text Generation 項目來查看:

raw-image

工作站級別的 SPECviewperf 和 SPECworkstation 也針對 RTX 5070 12GB 的測試結果整理如下:

raw-image
raw-image

另外,我們這次也加測了新推出的 SPECworkstation 4 測試項目,測試總結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raw-image

最後也來看看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2G GAMING TRIO OC 的壓力測試散熱效能表現,簡單以 FurMark 2 做 30 分鐘 4K 解析度壓力測試,平均室溫大約是 28 度左右環境紀錄溫度和功耗。

在待機階段時,GPU 核心溫度平均約落在 50.4℃,而在 30 分鐘燒機過程中,平均核心溫度為 65.4℃,此時的功耗最大為 250W,溫度控制表現相當不錯。

raw-image
raw-image

心得總結

GAMING TRIO 系列在微星旗下顯示卡陣容中已算是老面孔,這次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在視覺設計上延續了過往微星顯示卡給人的強烈風格,流線外觀配上大膽線條和俐落輪廓,但也在細節處理上比以往收斂些,展現精緻的質感。

raw-image

至於效能表現上,本身搭載的 TRI FORZA 4 散熱系統在實際的壓力測試下表現優秀,即便是大熱天的環境裡也依然保有相對涼爽的內在,核心溫度控制得宜,而體積也能在多數機殼中佔有一席之地。唯一可惜的或許只有 12GB VRAM 這點,但這畢竟是 RTX 5070 本身定位和規格所在,考量到仍有 NVIDIA DLSS 4 和 MFG 等技術支援,要打 4K 遊戲倒也並無不可,而這對於多數 2K 解析度遊戲來說也確實已經足夠。

微星對於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也有提供五年保固,若有預算或硬體規格考量的話,長期來看不失為一張優秀的中高階顯卡選擇。

MSI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官網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chSpace 鐵客空間
1會員
9內容數
科技新知、開箱評測、賣場優惠。合作請洽:[email protected]
TechSpace 鐵客空間的其他內容
2025/08/14
MSI 推出全新旗艦級 VERSA PRO WIRELESS 無線電競滑鼠,搭配隨附的 MOUSE DOCK PRO 磁性充電座,可隨時為滑鼠充電,確保遊戲不中斷!
Thumbnail
2025/08/14
MSI 推出全新旗艦級 VERSA PRO WIRELESS 無線電競滑鼠,搭配隨附的 MOUSE DOCK PRO 磁性充電座,可隨時為滑鼠充電,確保遊戲不中斷!
Thumbnail
2025/08/14
「Vanguard」是 MSI 隨著 NVIDIA GeForce RTX 50 所推出的新顯示卡系列,級距目前涵蓋 RTX 5060 Ti 至 RTX 5090 皆有,我們這次上手開箱的便是其中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SOC。
Thumbnail
2025/08/14
「Vanguard」是 MSI 隨著 NVIDIA GeForce RTX 50 所推出的新顯示卡系列,級距目前涵蓋 RTX 5060 Ti 至 RTX 5090 皆有,我們這次上手開箱的便是其中的 MSI GeForce RTX 5070 Ti 16G VANGUARD SOC。
Thumbnail
2025/07/16
電競周邊產品觸及領域逐漸寬廣,除了基本的鍵鼠、耳機外,在遊戲主機和 RPG 類型遊戲部分也少不了電競搖桿的佈局。對此,MSI 繼此前的 FORCE GC300 WIRELESS 後,再推出全新 FORCE PRO WIRELESS 電競搖桿,主打超強自定義和霍爾搖桿設計,同時也具備 Xbox 認證標
Thumbnail
2025/07/16
電競周邊產品觸及領域逐漸寬廣,除了基本的鍵鼠、耳機外,在遊戲主機和 RPG 類型遊戲部分也少不了電競搖桿的佈局。對此,MSI 繼此前的 FORCE GC300 WIRELESS 後,再推出全新 FORCE PRO WIRELESS 電競搖桿,主打超強自定義和霍爾搖桿設計,同時也具備 Xbox 認證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Thumbnail
未來將新增 AI & 半導體巨頭財報之個人解讀。
Thumbnail
未來將新增 AI & 半導體巨頭財報之個人解讀。
Thumbnail
NVIDIA(英偉達)作為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器(GPU)製造商,不僅在遊戲市場佔有重要地位,還在專業圖形和高性能計算領域擁有強大的產品線。
Thumbnail
NVIDIA(英偉達)作為全球領先的圖形處理器(GPU)製造商,不僅在遊戲市場佔有重要地位,還在專業圖形和高性能計算領域擁有強大的產品線。
Thumbnail
NVIDIA的新目標是成為支援企業開發AI應用程式的「AI晶圓代工」,提供技術、專業知識和基礎設施,幫助實現AI應用。具體而言,NVIDIA將提供GPU、自主CPU「Grace」、超級計算機及其硬體,還有軟體和工具,以滿足客戶需求。
Thumbnail
NVIDIA的新目標是成為支援企業開發AI應用程式的「AI晶圓代工」,提供技術、專業知識和基礎設施,幫助實現AI應用。具體而言,NVIDIA將提供GPU、自主CPU「Grace」、超級計算機及其硬體,還有軟體和工具,以滿足客戶需求。
Thumbnail
科技巨擘聯手推進生成式AI發展 開創人工智慧新時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中,雲端運算龍頭AWS和晶片巨擘NVIDIA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
Thumbnail
科技巨擘聯手推進生成式AI發展 開創人工智慧新時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中,雲端運算龍頭AWS和晶片巨擘NVIDIA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
Thumbnail
AI PC 硬體 + AI OS + AI PC 摘要
Thumbnail
AI PC 硬體 + AI OS + AI PC 摘要
Thumbnail
文、圖/Meta Meta 將 Meta Quest 作業系統開放給第三方硬體製造商,讓開發者共同建構更龐大的生態系 華碩(ASUS)已開始在 Meta Horizon 作業系統的新裝置上進行開發,旗下玩家共和國 Republic of Gamers(ROG)將發展全新的高效能電競頭戴式裝置
Thumbnail
文、圖/Meta Meta 將 Meta Quest 作業系統開放給第三方硬體製造商,讓開發者共同建構更龐大的生態系 華碩(ASUS)已開始在 Meta Horizon 作業系統的新裝置上進行開發,旗下玩家共和國 Republic of Gamers(ROG)將發展全新的高效能電競頭戴式裝置
Thumbnail
筆記-24.03.25-科技財知道 *輝達想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AI GPU的算力提供(GB200)、協助半導體製造(cuLitho)、車用晶片(Drive Thor)、機器人開發平台(GR00T)、元宇宙等物理模擬(Omniverse)。 *GB200 = 2個B100+1個Grace CPU
Thumbnail
筆記-24.03.25-科技財知道 *輝達想做的事情非常多,包括AI GPU的算力提供(GB200)、協助半導體製造(cuLitho)、車用晶片(Drive Thor)、機器人開發平台(GR00T)、元宇宙等物理模擬(Omniverse)。 *GB200 = 2個B100+1個Grace CPU
Thumbnail
重點內文: 已開始出貨輝達GPU加速卡測試設備,新世代產品更由瑞傳獨家供應。隨著上游先進封裝新產能今年陸續開出,下游AI伺服器製造量能擴大,振樺電相關業務也可望同步受惠。 此外,瑞傳亦攜手輝達搶攻AI智慧醫療商機,拿下兩大美系智慧醫療客戶手術室高階電腦設備訂單。 今年隨著O2O
Thumbnail
重點內文: 已開始出貨輝達GPU加速卡測試設備,新世代產品更由瑞傳獨家供應。隨著上游先進封裝新產能今年陸續開出,下游AI伺服器製造量能擴大,振樺電相關業務也可望同步受惠。 此外,瑞傳亦攜手輝達搶攻AI智慧醫療商機,拿下兩大美系智慧醫療客戶手術室高階電腦設備訂單。 今年隨著O2O
Thumbnail
【12/29盤前重點新聞】 *Arm刷歷史新高 道瓊再締輝煌 那指費半微幅收黑 *輝達替中國量身打造RTX 4090 D顯卡 售RMB1.3萬元 *美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升至21.8萬 高於預期 *英特爾攻散熱 CPU龍頭發展浸沒式方案 廣運、雙鴻助陣
Thumbnail
【12/29盤前重點新聞】 *Arm刷歷史新高 道瓊再締輝煌 那指費半微幅收黑 *輝達替中國量身打造RTX 4090 D顯卡 售RMB1.3萬元 *美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升至21.8萬 高於預期 *英特爾攻散熱 CPU龍頭發展浸沒式方案 廣運、雙鴻助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