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題? 不, 這是人生選擇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飛機上,副駕駛跟我拌了幾句嘴。飛行途中翻FCOM-2這種冷門資料庫,通常不是興趣使然,而是爭得臉紅耳赤後想「找書壓人」的表現。今天我們翻到的,是一個久違的章節:Landing Performance。

先說白話:落地需要多少距離?聽起來簡單,其實玄機滿滿。

我們先從QRH(Quick Reference Handbook)翻出一個最常見的數據:Configuration Full, Without Autobrake。對A340-600而言,這個數字就是ALD——Actual Landing Distance。定義很嚴謹:飛機必須在跑道頭50呎高的Threshold上通過,以VLS(Lowest Selectable Speed)這個最低可選速度進場,主輪一觸地立刻使出「最大煞車」,Ground Spoilers和Antiskid都好好工作,不用反推力,直到飛機完全停下。那就是ALD。

副駕駛滿心歡喜,因為這數字實在漂亮——最大落地重量下也才1250公尺。聽到這,他眼睛一亮,馬上宣布:「太好了!芝加哥27L跑道長度2428公尺,綽綽有餘嘛!」

我心裡冷笑:年輕人就是年輕人,看數字就興奮。於是我冷冷地說:「不急,翻到下一頁4.04,查Autoland Landing Distance With Autobrake。」結果怎麼樣?答案:2420公尺。注意喔,這可是幾乎剛剛好等於跑道長度。你要我在這麼緊繃的條件下落地?抱歉,我寧可選28跑道,足足3965公尺,怎麼看都舒服多了。

副駕駛聽了臉一皺:「28跑道不是指定的進場跑道啊,硬要去那邊,得在外圍待命,油耗多得嚇人。」

我沒理他。因為重點不在油,而在安全。27L那2428公尺長度,別忘了還得扣掉進場跟著Glide Slope落地的偏移,實際能用的跑道只剩2111公尺。再對照計算出來的RLD(Required Landing Distance)2088公尺——這也太緊了吧?幾十公尺對飛機來說就是一個「眨眼的距離」,一個反應慢半拍就衝出去了。

副駕駛這時候開始強調「合法」:「書上寫得清楚,飛機一起飛之後,就不用再考慮RLD,落地看ALD就好,你這樣套RLD來判斷,等於是畫蛇添足。」

他說的沒錯,但我還是搖頭。因為RLD這個1.67倍係數可不是隨便掰的,它存在的理由,說白了就是「給人留點犯錯空間」。理論上ALD要求是「神人操作」──主輪一著地立刻最大煞車。但現實裡誰能這麼精準?Stable Approach Criteria都允許速度到VLS + 15 kt,高度還能高出一個dot;再加上飛行員的腳不是機器,落地踩煞車總有點遲疑。這些小偏差累積起來,真實距離就可能逼近RLD。

副駕駛用狐疑的眼神瞄我,好像在想「這傢伙是不是危言聳聽?」我立刻丟回一串數字反擊:「根據空中巴士的計算,每超過VLS 5 kt,落地距離就增加8%。如果我們真的來個VLS+15,那就是24%了。再加上高出G/S一個dot,算個5%,然後遇上尾風5 kt,再加9%。你看,東加西加,27L這點長度還敢說綽綽有餘?」

副駕駛啞口無言,最後只丟下一句:「那為什麼QRH 4.04算出來的距離比RLD還長?」

我早準備好答案了:自動落地就是比人慢。電腦會乖乖等主輪著陸,才慢悠悠放下鼻輪,再慢慢啟動自動煞車。和試飛員那種「主輪一著地立刻全力踩煞車」完全不是一個等級。這中間的秒數差,就夠你多滑出去幾百公尺了。所以距離比RLD還長,一點不奇怪。

事情的關鍵其實很微妙:這一趟是副駕駛操縱落地。我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老機長不信任我」。

但真不是針對他。我只是在經驗裡學到一個教訓:飛得越久,膽子越小。因為你見過太多「意外」,才明白有些風險根本不值得碰。要我選,我寧可在外圍待命、燃油耗光再Declare Emergency,也不要衝進草地,最後變成別家公司飛機經過時茶餘飯後的笑料。

這就是所謂「合法、合理、合情」三層次。合法的事,不一定合理;合理的事,不一定合情。飛行從來不是考試做題──合格就算數,而是現實世界裡,一點點不留神就可能變成隔天的頭條新聞。

年輕副駕駛還沒被嚇過,所以他喜歡跟書本數字辯論。等他哪天真正遇上一次「差點停不下來」的落地,他大概就會懂了:跑道從來不嫌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谷喬的沙龍
0會員
26內容數
我是一名工程師,也是一名飛行員。我的人生軌跡有著清晰可見的足印,一步步走來,井然有序。過去是如此,未來也似乎被劃定好了航道。今天像昨天,明天又會像今天,安穩卻也失去了驚奇。生命好像在複製,一日接著一日。 然而,自從開始大量地寫字,我忽然發現,文字竟能在我的生命中打開一道縫隙,讓一種無法掌控的光透了進來。
谷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加拿大北部飛行員的生存指南:油料充足、飛行高度夠高、避開結冰,以及面對意料之外的「羚羊角」螺旋槳的驚險經歷。
Thumbnail
2025/09/22
加拿大北部飛行員的生存指南:油料充足、飛行高度夠高、避開結冰,以及面對意料之外的「羚羊角」螺旋槳的驚險經歷。
Thumbnail
2025/09/21
有人問過我:「飛行哪一段最難?」 這問題在航空界就跟「你愛我還是愛媽媽」一樣有爭議。很多人會搬出那句老話——「起飛危險,落地難」。聽起來很有道理: ·  起飛 的時候,飛機是全馬力衝刺,渦輪喘到快吐煙,機翼拼命拍翅,任何一顆引擎只要稍微鬧個脾氣,不是冒煙就是罷工,你立刻就得在幾秒內把它掰回正軌
2025/09/21
有人問過我:「飛行哪一段最難?」 這問題在航空界就跟「你愛我還是愛媽媽」一樣有爭議。很多人會搬出那句老話——「起飛危險,落地難」。聽起來很有道理: ·  起飛 的時候,飛機是全馬力衝刺,渦輪喘到快吐煙,機翼拼命拍翅,任何一顆引擎只要稍微鬧個脾氣,不是冒煙就是罷工,你立刻就得在幾秒內把它掰回正軌
2025/09/20
說到中東,大家腦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沙海無際、駱駝成群、石油滾滾……還有一抹神秘的布料——面紗。這塊布,千百年來不只遮住了臉,也遮住了故事。只露出一雙眼睛,就能讓人浮想聯翩,彷彿每個眼神背後都藏著一千零一夜的秘密。 於是乎,中東的航空公司自然也就順理成章,把這一份「神秘學」搬上了飛機。你上機門一踏進
2025/09/20
說到中東,大家腦中浮現的畫面往往是沙海無際、駱駝成群、石油滾滾……還有一抹神秘的布料——面紗。這塊布,千百年來不只遮住了臉,也遮住了故事。只露出一雙眼睛,就能讓人浮想聯翩,彷彿每個眼神背後都藏著一千零一夜的秘密。 於是乎,中東的航空公司自然也就順理成章,把這一份「神秘學」搬上了飛機。你上機門一踏進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