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到津田氏大頭竹節蟲是在2010年10月10日雙十賞鷹的時候

我也跟著拍......回家後照片就這樣在硬碟裡一擺就擺了15年!!

第二回也是賞鷹時

也只是跟著大家拍, 時間為2018.10.14
一晃......七年!! 說實在地其實我也忘了我曾經拍過這種竹節蟲,哈!!

而為何會發現我曾看過?
主要是因為前陣子寫了林投日誌, 搜尋硬碟中林投照片的時候才知道的!!
屬夜行性, 所以通常白天的時候都是這樣躺在林投葉底部中肋的位置睡覺
不過到底有沒有睡....我也不清楚, 不知道牠是不是有時也會失眠!!

牠們屬植食性,在野外只吃林投葉, 糞便狀似木屑,據說卵的大小模樣會與糞便相近,常混在一起不易發現(1)(2)

卵的模樣大約長這樣(備註:仿網路上的照片用Clip studio畫的)(3)

有學者指出,牠們的卵殼具有海綿狀結構,蟲殼由6層結構組成,中間兩層為木栓質,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蟲卵在海 水浸泡超過1年,孵化率仍超過60%,推測應可利用洋流進行傳播(4)(5)
上面的照片是在墾丁海邊的沙灘, 大粒的應該是濱刀豆的種子, 小粒的是我畫的卵!

卵的大小 長約5-6mm,寬 2-3mm
發育階段一開始時卵內含有淡黃色液體,接著會出現存在一些固體成分,但大部分為液體;再來外部形態均已形成,液體量減少, 最後外部特徵已完全形成,但身體呈黃色

最後身體變為綠色並孵化出來,卵的先端類似蓋子,幼體孵化出來時會脫落,大致繪圖如上
不過是仿照其他竹節蟲的孵化圖(6)
有學者做過海漂模擬實驗,得結果:
卵漂浮在實驗盒中海水中仍然能孵化,一些剛孵化的若蟲抓住盒子邊緣的可以存活,其餘的則死在水裡
所以推測卵即使不著地,漂浮在海水中仍然能孵化,但剛孵化的若蟲若沒有附著點,會因為落在水裡而溺死(4)

因為只吃林投葉.....所以卵或孵化中的卵若漂呀漂, 也應該要漂到有林投的岸邊,有東西吃才能存活?!
若真的這麼幸運,那成蟲應該是一輩子都在林投叢裡混日子!
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注意看喔!上面照片中我畫了幾隻若蟲,找找看.....

圖裏頭有卵及若蟲如圖中標示 e-1-2-3-4-5,可以放大看看牠們的模樣
不過從若蟲長到成蟲通常要經過六次蛻皮(3)
網友神之雫幫忙取名為"津田幼稚園"

大致上畫了一下孵化出來後的成長過程(草草繪圖如漫畫而已)
右2的那隻已經長了一點點翅膀, 右1是成蟲,體長約10-15cm,屬不完全變態
成蟲將卵產在林投葉鞘間;卵呈種子狀,卵期三個月;若蟲期有六個 齡期,約200-250天(3)
二齡若蟲開始分泌防禦性乳汁. 成蟲遭受攻擊時會由前胸腺體噴出防禦性物質獼猴桃鹼 (actinidine)(7)
成蟲如下圖

翅膀短不會飛,因此族群分布相當侷限(8)
有時翅膀綠綠的

但有時會有點黃綠色,照片分享者: 鳥友 陳立偉 醫師(夜觀拍的照片)

畫了一下翅膀打開來的樣子如上圖(右)....感覺好像穿了裙子挺美的!!
不過不能用來飛....
突然很想知道牠們會不會夢想自己會飛?!

連腳上都有花紋!! 中胸背板上有許多粒突稱為中胸背板粒突(mesonotal granules)
照片分享者:鳥友 陳立偉 醫師

近看頭、胸及足,上頭的花紋還挺美的! 尤其喜歡他腳先端的"腳趾",而這"腳趾" 其實也不是腳趾
照片分享者:鳥友 陳立偉 醫師

而是跗節(Tarsus)最末節的前跗節(Pretarsus),上面通常長有一對爪,爪中間有一個中墊(Arolium)
中墊可在蟑螂、竹節蟲、蝗蟲等昆蟲的腳上發現,爪墊則可在蒼蠅的腳上看到,爪墊上通常具有許多可分泌黏液的細小黏毛(Tenent seta)(9)
另外也看一下位於前胸背甲外側端下方會噴出白色禦敵乳汁開口(箭頭所指之處)
照片分享者:Rj Chen 側面賞蟲

一般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行「孤雌生殖」,很少出現雄性個體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是指雌蟲不用經過交配的過程,產下未受精的卵即可孵化,繁殖出來的子代性別,幾乎清一色為雌性(10)
照片分享者:鳥友 陳立偉 醫師

相關資訊:
中文名: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學 名:Megacrania tsudai (竹節蟲科 Phasmatidae,大頭屬 Megacrania )
分布於臺灣恆春、綠島、蘭嶼,以及日本八重山群島的西表島
參考文獻:
6.Hatching Baby Stick Insects Liv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