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儂牆,是馬爾他騎士團所屬的建物的一堵外牆,在1980年代,有位不知名的藝術家率先在牆上塗鴉歌手約翰.藍儂的肖像,後來引領很多人效仿,在那個仍是共產主義治理下的捷克斯洛伐克時代,這堵牆成了人們發聲的園地。
步下查理大橋後,我們在藍儂牆(Lennon Wall)拍了很多照片。
那時是11月天,樹葉早已翻黃,有的還落了一地。
小城區的時間讓人感覺更緩慢更悠長,屋宇之間藏有小溪與水車兀自的轉。



當我們信步地走回天文鐘準備看報時,卻在那裡發生了一件事……
我跟著希希擠進天文鐘下圍觀的人潮,我撞到了人,被對方的眼神死死的釘著!
我頻頻以手勢和點頭道歉,是我不好,我不該這樣沒有禮貌的擠進久候的人潮,而且沒說一句借過的話。因為這件事,使我一整天心裡後悔和耿耿於懷。
我們後來去了卡夫卡博物館看了尿尿男人的雕像,還有親身經歷全世界最窄的巷,鑽進任何我們感興趣的店。最後走到查理大橋橋畔,看希希說的「世上最醜的生物」。
其實那很可愛呀!是一隻隻水豚君。(後來我才知道那叫做「海狸鼠」,是會危害捷克生態的外來種,在這裡他們沒有天敵。)
這裡也是希希跟我說,可以讓我翻跟斗的地方。

兩個小便的男子(Two Peeing Guys),出自捷克叛逆的藝術家大衛.切爾尼(David Černý,1967~)之手,是其2004年的作品。2名小便的男子機器人,正以緩慢的速動移動,在池水上寫字,這池水輪廓正是捷克的國土形狀。

維娜納小巷(Vinarna Certovka),就像是布拉格版的摸乳巷,因為巷道太窄,還在裡頭設置了手動紅綠燈,若某一方有人要通行,便按下號誌鈕。穿過窄巷之後,別有洞天,等著的是一處偌大的露天咖啡店。

我們往河濱走去,希希說,在那裡有世上最醜的生物,那裡也有我會喜歡到翻跟斗的草地。

映入眼簾的——在伏爾塔瓦河上的橋是「馬內斯橋」(Mánesův most),兩端連結著城堡區與魯道夫音樂廳。

希希帶我來的這片河濱,是鄰近卡夫卡博物館的「Park Cihelná」,在這裡可以看到天鵝、野鴨、海狸鼠、鴿子…等多種動物,據說也是欣賞落日美景的最佳地點之一。

在 Park Cihelná 可以飽覽伏爾塔瓦河畔的河上風光,遊船、紅屋頂、尖塔、老橋…就像一場古典與現代的交匯。喔!還有愛搶戲的偽水豚~

彷彿在替自己取暖一般,希希口中這世界最醜的生物——海狸鼠,不時的抖動自己的身體。

Park Cihelná 就夾在查理大橋與馬內斯橋之間,一次可以欣賞兩座古橋風光。
在離開查理大橋後,我們在一間點餐和用餐方式都很特別的餐廳用午晚餐,它的點餐方式與一般侍者帶你入座後看菜單跟侍者點餐不一樣,它是自助餐式的點餐方式。
當你人進場的時候,餐廳服務生會發給每個人一張長形的白卡,點餐時,店員會向你索取白卡在上頭註記你點了些什麼東西,最後離開時,再拿著這白卡到收銀台結帳。
現場點餐有分熟食區、酒水區,還有一區專賣生肉的肉舖,在熟食區點菜的後方貼有一排菜單,上頭標示著價錢,有主食和配菜,特別的是,這裡的肉是看你點的份量,現場分切秤重,對於嗜肉族而言,光是視覺就是一大享受!現在回想起來,這裡就像把捷克菜與飲食文化,具現化給你看一般。
除此之外,這家餐廳除了有座位區,還有提供立食區,立食區還滿受歡迎的,有點像交誼廳的氛圍,說說笑笑的很chill~
我和希希先在立食區站著吃一會兒,後來見有空位,便坐進座位區。
值得一提的是,當你點好餐,店員會給你一根大大的牛骨做成的號碼牌,這牛骨讓人聯想起他們店的標誌「>—<」。
我們倆當晚都吃得很飽,我很後悔後來加點的甜點,根本吃不下……太瞧得起自己的胃了。

希希帶我去的這間餐廳叫做「Kantýna」,前身是一間19世紀的銀行,挑高的室內保留昔日銀行大廳的風華。

在 Kantýna 點餐是有趣的,像台灣自助餐,不只看得到當日菜色,還會現場秤肉,分切你所需要的份量給你。

這是我當晚點的菜色,一塊大塊的牛肉,和一些烤馬鈴薯與時蔬。

每人人手一張的長方形白卡,上頭有店員為你註記你點了哪些菜,特別的是,他們通常都只寫上重量,而不是我們熟悉的品名+份數。

捷克傳統甜點「Czech Sweet Bun with Vanilla Cream」,鬆軟的麵包丁泡在像是卡士達口感的香草醬裡~
我們酒足飯飽後,去看了「跳舞的房子」,並上了7樓的酒吧,在那裡喝著飲料看夜景。
希希說,我們已從水碓夜景看到布拉格夜景了😂
我們在吧裡聊了很久,希希說了她在布拉格遇到的事,看到她現在獨當一面,像個當地人融入這裡,既讓我心疼又敬佩。正是吃了很多苦,才這樣武裝自己。

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是一座商辦大樓,建築風格前衛,造型宛如貼著身子跳舞的一對男女。建於1996年,是加拿大建築師 Frank Owen Gehry 和捷克建築師 Vlado Milunić 攜手打造,剛完成時,備受爭議。

從酒吧頂樓往下望 Masarykovo nábř 街上的車流

夜晚的伏爾塔瓦河拍著 Jiraskuv most 橋,在橋的後方是佩特任山(Petrin Hill)。

酒吧頂樓的座位採環狀設計,能360度欣賞布拉格城市夜景。只是11月天,在外面太冷,無法久待。

酒吧的室內座位一景。酒吧取名「Glass Bar」,裡裡外外都有些玻璃與透明的元素。
我們這一趟聊了好多,買房、感情、健康、工作、挫折、遭遇…等,在店裡的客人一組一組慢慢散去,加進新的酒客之際,我們以新城區的夜景為今天一整天高密度的觀光之旅作結。
在我住的民宿對面那間超市,有個女店員會協助我操作自助結帳機,但她從不會動手幫我,而是用嘴巴講,告訴我該怎麼做,並在我做對的時候,表示很棒。
像是往結帳方向,我看不懂標示,她也不讓我便宜行事,硬是要我遵循方向,並在我做到後,向我說明動線是怎麼樣的,這樣很好,很有趣!
語言不通,還是不懂當地風俗民情,抑或是外國人,在旅行上誰都沒有特權,也沒有值得要特別被照顧或通融的份,或是另眼相看。此外,「禮貌」是不分種族國界的,這一天我也震撼地上了一課。
*旅行時間: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