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聆聽版(Podcast): https://reurl.cc/x3qq0Z
上一篇也提到,除了進攻之外,也須思考該如何撤退。而這,卻也常是投資時常造成困擾之處。曾有朋友跟我抱怨到:
「同事、朋友、理專、營業員等,大家三不五時都跟我說現在可以買甚麼,卻沒有人告訴我甚麼時間可以賣?」
「你是指大家都跟你說可以『上車』,但鮮少有人提醒你何時該『下車』,是這個意思嗎?」我回答道。
「沒錯,害我手上股票、基金、ETF都一堆,不知該如何處理!」
「呵,你別說的好像有人該為此事負責一樣,我們自己在投資的執行方面或許也有改善的空間喔!」
$$$$$$$$
課程上也曾有學員問過「該如何判斷手上的投資何時該賣出」這道題。若真有水晶球可探知未來,或許這會有標準答案。可惜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也就少了可決定該賣出還是繼續持有的依據。其實「停利」和「停損」一直都是我們需持續累積的判斷經驗,而這其中有四個決定的關鍵:
(1) 目標的設定
或許你會直覺認為「賺錢」就是投資的目的,但「賺甚麼錢&賺多少錢」其實才是我們真正投資的目的,是賺換車的錢、買房的錢、小孩的教育金還是退休金? 在目的達成之前,不該輕言放棄,否則所設定的計畫只能歸零重來。因此,到底何時該賣出,應該取決於目標達成了沒,若尚未達到所設定的金額,或許該做的是檢視及調整投資內容。
(2) 滿意的獲利
投資之前是否有設定希望在多久的時間內能賺到多少錢? 這不該畫大餅,而是取決於做了多少功課。說句老實話,如果投資標的都是聽別人的建議而買進,在短期內就能有獲利,只能說運氣好,這有如賭一把,該見好就收。有賺就該知足。反之,若做足了功課、設定了目標及金額,就老老實實地擺著吧。指數基金創辦人_約翰·伯格曾說:
「時間是投資人的朋友,衝動是投資人的敵人。」
如果「時間」是獲利的必要條件,你願意拿多少時間來換取獲利?
(3) 放下的心態
投資下跌造成虧損是投資的日常,屢戰屢勝只存在於投資詐騙的術語中。而此次的下跌是受到國際事件影響所造成的短暫影響,僅需持續追蹤? 還是整個產業、公司前景等已不若過往,需忍痛停損賣出? 很多時候的不願賣出都是不想承認投資失敗。但說實在的,既然這不需要詔告天下,其實也沒有面子掛不住的問題。
別跟自己過不去,只要時間還有,勇敢檢討並持續面對未來市場的挑戰才是正確的心態。我過去也曾提過,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但從檢討中發現如果原先設定的那條路(投資標的)、那個方向(投資策略)已不對,就不該繼續走同一條路,否則只會一再的跌倒。
(4) 檢視及調整
今天有時就算功課做得再足,未來市場的上下震盪可能還是會造成投資績效與原先預計的有所落差,此時調整賣出或轉換的勇氣就顯得重要。例如可能遇到一檔雖然持續有著高配息的ETF或基金,長期下來卻有著淨值一直向下修正的問題,就意味著配息的來源有很大的可能是來自於本金,拿自己投資的本金配息給自己,只是浪費投資的時間價值罷了!
若買的是個股或是產業型ETF,在檢視上有個簡單的判斷方式-與大盤比較。如果績效遲遲無法超越大盤,其實或許可改採投資大盤型的投資標的即可,也不用花太多時間研究個股或產業。
「帳上價值」充其量只是個數字,唯有「落袋為安」才是真正的獲利!從進入投資市場到離開投資市場,每一個流程、環節都至關重要,不可輕忽。
投資不難,只要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財經講座、合作洽談,請Email:georgechiang@mail2000.com.tw
預約財務諮詢:https://www.foreverpeace.com.tw/006_01.php
FB粉絲專頁請搜尋:【阿植聊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