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正從「會聊天」的助理,進化成能「幫你行動」的平台。 OpenAI 讓 ChatGPT 直接呼叫 Spotify、Booking、Canva 等應用,意味著 AI 不再只是回答問題,而能幫你完成任務; DeepMind 的 CodeMender 則讓 AI 成為「數位工程師」,自動修復漏洞、預防錯誤; 但當生成技術滲透生活,詐騙也愈加猖獗,「虹膜驗證」因此被視為重建信任的新防線。 這是一場「AI能做什麼」與「人能信什麼」的拉鋸戰。
影音版
🔹 ChatGPT開放App整合

🔍 知識補充
.Apps SDK 讓開發者能透過自然語言呼叫 App API,AI 將成為「任務執行中樞」。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確保 AI 能安全交換資料與指令,是 AI 平台化的關鍵。
.整合外部App意味ChatGPT正從語言模型轉向「AI作業系統」。
.目前已向歐盟以外的 Free、Go、Plus、Pro 用戶開放,但暫時僅支援英文。
💬 生活化說法 只要一句話:「幫我找巴黎的住宿,再放輕音樂」,ChatGPT 就能一鍵完成。
🏭 產業鏈角度 這意味「AI服務經濟」正式成形。開發者、平台商與應用端將構成新三角: OpenAI 提供基礎平台,品牌負責應用轉接,開發者則創造增值服務。 未來 App Store 的戰場,不再是手機,而是語言與思考介面。
💰 投資角度 語音與多模態App生態開放,將帶動 AI 代辦、旅行、設計等領域的創業潮。 若 ChatGPT 真成為「AI行動平台」,它將改寫 SaaS 模式,開啟新的訂閱與分潤市場。
🔹 DeepMind推AI修補神器CodeMender

自動修漏洞還能重寫程式 Google DeepMind 發布 AI 代理 CodeMender,能自動偵測、修補甚至重寫程式碼。 六個月內,它已修補 72 個開源專案、處理超過 450 萬行代碼。 CodeMender 由 Gemini Deep Think 模型 驅動,能推理、驗證並確保修補不破壞原始功能。
🔍 知識補充
.結合靜態分析、模糊測試與差異比對,CodeMender 能自我驗證修補成效。
.採「多代理協作」架構,AI能彼此交叉檢查並修正回歸問題。
.此技術將重塑 DevSecOps 流程,使漏洞修補自動化成為常態。
.未來或成為大型開源社群與雲端平台的預設維運AI。
💬 生活化說法 就像公司裡多了一位「不睡覺的程式醫生」,能主動發現並治療Bug。
🏭 產業鏈角度 AI自動修補工具將重塑軟體維運產業鏈,從資安公司、雲端服務到程式庫管理, 都可能導入「AI安全層」。這不僅提高開發效率,也將重新定義程式維護的商業模式。
💰 投資角度 AI程式維運與安全防護市場正在形成。與DeepMind相關的安全自動化公司、 DevSecOps 平台及開源生態工具(如 GitHub Copilot、Snyk)皆有潛在受益機會。
🔹 AI詐騙激增

虹膜驗證成數位信任新焦點 生成式AI讓詐騙手法急速升級,假聲音、假影像層出不窮。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推出以「虹膜驗證」為核心的解方, 藉由掃描虹膜生成唯一數位身份,全球已有逾 1,300 萬人註冊使用。 但隨之而來的,是隱私、法規與倫理的爭議。
🔍 知識補充
.虹膜辨識比臉部或指紋更準確,誤判率低於百萬分之一。
.「Worldcoin」試圖用此技術建立全球身份系統,引發歐盟多國監管關注。
.多因子驗證(MFA)與行為辨識仍是主流防詐架構。
.AI詐騙防禦已成各國數位治理與資安戰略的重點。
💬 生活化說法 未來的防詐手段,可能不是「你記的密碼」,而是「你獨有的眼睛」。
🏭 產業鏈角度 AI安全與身分認證市場加速整合,從金融、社群到政府系統, 皆需導入「可信數位身分」機制。這將推動生物辨識、隱私運算與去中心化ID產業鏈成長。
💰 投資角度 隨著AI深偽風險上升,相關企業如Okta、Auth0、Worldcoin及隱私安全新創皆具潛力。 數位身分將成為Web3與AI交會的新投資主題。
💡 我們的觀察
ChatGPT 的 App 整合,讓 AI 從思考走向行動; CodeMender 讓 AI 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 而虹膜驗證提醒我們:科技的進步若失去信任,終將失去人心。
AI 的未來,不僅是更強大的工具,而是更需要「誠信」的夥伴。 這場智慧革命,最終要回答的問題不是「AI能做什麼」, 而是——當AI能做一切,我們還信誰?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