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股退燒,三大指數拉回、交投轉趨保守 美股在連創新高後降溫收低,道瓊-0.20%至46602、標普500-0.38%至6714、那斯達克-0.67%至22788,費半跌幅最大-2.06%至6635。盤面情緒由積極轉為觀望,買盤偏向選股不追價;七大科技權值股多數收跌,僅亞馬遜小漲0.40%,特斯拉領跌-4.45%。 消息面降溫、數據空窗,市場對利率與AI利多先獲利了結 拉回主因有三:第一,政府持續關門使就業、通膨等官方數據延遲,投資人缺少新依據,選擇降風險;第二,紐約聯準銀通膨預期上升(1年3.4%、5年3.0%)壓抑降息想像,雖然市場仍多半押注本月降息1碼,但路徑不確定;第三,AI鏈出現雜訊,Oracle雲端毛利疑慮擾動情緒,資金對高估值科技先行獲利。 半導體與電動車承壓,廣告科技與支付逆勢走強 類股表現分化:半導體遭到獲利回吐,設備與存儲相關個股走弱;電動車族群受價格戰與供應鏈事件拖累。相對強勢在兩塊:其一是與生成式AI投放相關的廣告科技(AppLovin),其二是支付平台(PayPal)藉新服務打開高毛利收入。避險面向上,金價創歷史新高至4000美元附近,顯示資金有部分轉向防禦資產。 特斯拉推出更低售價的Model 3/Y,股價近-5% 事件:特斯拉發表較低售價的Model 3與Model Y,約$35,000與$38,000起。股價收跌約4%至433.09。 解讀:市場解讀為「降價換量」,但價格不如部分預期便宜,需求與毛利的拉扯再起。短線打壓整體EV評價,加深價格戰憂慮。 AMD續漲,OpenAI大單後動能延續 事件:AMD在與OpenAI的合作消息後延續漲勢,今日再漲約3.8%(在費半普遍回檔中相對抗跌)。 解讀:市場押注AI訓練/推論需求分散化,非單一供應商獨大。對AI基建長期趨勢為正,但短線也難脫整體科技估值的牽引。 Oracle雲端毛利壓力報導,科技股氣氛受挫 事件:媒體報導Oracle租用新一代NVIDIA晶片恐拖累雲端毛利,該股盤中重挫、終場約-2%。 解讀:市場對「AI雲毛利是否能即刻兌現」產生疑慮,連帶影響半導體、雲供應鏈評價,屬情緒面放大效應。 Ford受供應商火災影響,股價約-6% 事件:紐約一處鋁供應商工廠發生火災,恐影響Ford後續產能。 解讀:汽車產業在需求、價格與供應鏈三重挑戰下,風險溢價上升;消息加劇汽車族群疲弱。 AppLovin被SEC詢問後強彈,券商視為雜訊 事件:AppLovin確認遭SEC詢問與關注,Oppenheimer維持「優於大盤」與目標價,股價+7.64%至631.85。 解讀:市場將其視為程序性調查、暫缺實質不利披露。短線波動難免,但長線在行動廣告與AI投放優勢的敘事仍在。 PayPal推出Ads Manager與BNPL回饋,股價+4.66% 事件:PayPal上線Ads Manager供中小商家無前期成本導入,並推出BNPL 5%回饋至年底。 解讀:打開高毛利的廣告與數據變現路徑,有助提高客單與商戶黏著,市場認同其「支付以外」的成長第二曲線。 Dell上調長期成長目標,股價走強 事件:Dell將長期營收年增目標由3%-4%上修至7%-9%,EPS年增目標由約8%上修至15%以上,並重申季、年指引。 解讀:受惠AI伺服器與企業IT替換周期,強化「AI硬體週期」長坡厚雪的期待。 金價創歷史新高,避險與降息預期雙支撐 事件:黃金期貨首次站上每盎司$4,000,市場押注本月Fed降息1碼,且海外政治與財政不確定性升溫,中國央行買金亦提供需求支撐。 解讀:在「低利率預期+地緣/政策擾動」組合下,黃金吸引資金配置,但也反映風險偏好降溫。 政府關門延宕,官方數據延遲、利率路徑更不明 事件:政府關門進入第二週,非關鍵數據停擺,就業、通膨等公布時程恐順延。總統釋出與反對黨談判的可能,但時點未定。 解讀:數據真空期將放大對單一企業或傳聞的情緒反應,市場更易受「新聞流」牽動。 紐約聯準銀調查:通膨預期上升,消費者信心走弱 事件:一年前瞻通膨預期升至3.4%,五年期至3.0%;消費者對未來財務狀況較悲觀、支出動能轉弱但假期前消費可望季節性回升。 解讀:若通膨預期黏著,Fed雖可能在本月小幅降息,但之後節奏更審慎,股市對利率利多的想像需降溫。 價格戰延續的電動車邏輯:出貨可回溫,但毛利承壓 特斯拉降價兼擴充車型,策略上是以量換市占。對供應鏈與同業而言,「需求改善」與「利潤率下滑」的拉鋸會延續,投資評價更看重成本控管與產品差異化,短期屬壓抑估值的因子。 AI不是消失,而是進入「選股更難」的第二階段 AMD逆勢走強,顯示AI需求不只一家受惠;但Oracle雲毛利雜訊提醒我們:AI資本開支高、回收期長,不是人人都能馬上賺到高毛利。這是從「題材普漲」走向「盈利證明」的過程,估值敏感度提高。 數據真空+通膨預期上行,波動度自然升 在政府關門與官方數據延遲的環境下,市場更仰賴企業指引與民間數據。通膨預期抬頭讓降息想像打折扣,股債定價容易來回拉扯,對高估值資產尤其不友善。 金價創高的訊號:不只避險,也是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金價創高一方面反映降息預期,另一方面是對政治與財政不確定的對沖。這通常意味著股市風險偏好降一格,科技與週期股短線承壓,防禦與現金部位比重上升。 Josh評論:短線轉為中性偏空,等待數據與財報指引 短期觀點|事件與估值主導,波動放大 - 我把短線由中性偏多下調至中性偏空。理由:科技股在高評價下對雜訊敏感;通膨預期上行、政府關門致數據空窗;AI鏈出現毛利與需求節奏的分歧。短期以事件交易為主,指數追高勝率不佳。 中期觀點|軟著陸仍為基線,結構性成長不變 - 中期維持正向偏中性。2025年EPS仍預估成長、高現金流公司持續回購配息;AI/雲/資安與工業自動化的多年趨勢未變。風險在於長端殖利率若再上行與關稅/財政擾動壓估值。策略上以核心持有+逢回加碼為主,不追題材端的短線暴衝。 Josh操作筆記:高檔震盪下,先把風險管好 短期應對|倉位控管與事件交易 - 風險控管:在高估值環境嚴守停損與回撤上限(例如單筆-7%至-8%、投組-10%),提高現金比重以應對財報與FOMC前後的波動。 - 配置重點:減少高β純題材部位,AI主線改為「有盈利能見度」的龍頭與供應鏈一線標的,採逢回分批;對雲/軟體留意毛利驗證;汽車/EV降低曝險,觀察價格戰結束訊號;保留部分防禦與黃金/現金作戰術對沖。 長期布局|結構性成長+評價紀律 - 底盤用大盤+品質/股利成長,衛星配置AI/半導體、雲軟體、資安、工業自動化與基礎建設、能源等主題,以ETF或分散持股降低單一風險。 - 評價紀律:以前瞻本益比回到5年/10年均值附近作為逢回加碼依據;若顯著高於區間,逢高減碼高波動部位。節奏採定期定額+事件分批,避免「一次到位」的時點風險。 給初學者的最後一句:當市場從「題材熱」轉向「獲利冷驗」時,耐心與紀律比速度更重要。把倉位調整到睡得著的水位,等數據與財報說話,再決定要不要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