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爆發烏俄戰爭之後,烏克蘭在總統澤倫斯基的帶領下,全國軍民齊心抵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相繼援助烏軍,至今雖然戰事尚未結束,但已讓世人看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野心。日前俄國總統蒲亭更公開表示「整個烏克蘭為俄羅斯的」。基於安全、國土完整原則,歐洲各國正加速軍備的研製與部署,以期能夠增加對俄羅斯的嚇阻能力。
陸戰要角 戰車仍擔主力
烏俄戰爭讓無人機大放異彩,兩軍均以無人機偵照、空襲的模式將對方戰甲車擊毀,「戰車無用論」的論述已出現,然而綜觀各國陸軍的發展歷程,以及主要的陸軍大國發展,戰車仍舊是地面部隊的主力,基於務實考量,持續精進戰車的各項能力成為歐洲、美國的趨勢走向。
德國豹2系列戰車為世界主力戰車之一,長期以來德國的軍工技術為世界前茅,基於烏俄戰爭經驗,德國目前有3款新型戰車亮相,包括「豹2 A-RC3.0」戰車,配備新一代的120或140公厘主砲、或是安裝1門無人砲塔;在防護力方面,加裝新型模組化裝甲與30公厘機砲,能有效應對無人機的威脅。另一款改良型戰車為「豹3」,換裝1門萊茵金屬公司52倍徑130公厘主砲,雖然目前尚無法得知德國陸軍究竟要選定何款戰車作為下一代主力戰車,但外界已能預測德國對於強化戰車與地面戰力的企圖與初步構想。
萊茵金屬公司為持續更新德國陸軍實力,於2024歐洲防務展上展示新型「KF51-U黑豹」戰車,僅有59噸重,在各國戰車評比中,極具競爭優勢。黑豹戰車配備1門52倍徑130公厘滑膛砲,配備自動裝彈系統,內部僅需3人操作,兩側配備鐵拳主動防禦系統(APS)及被動防禦系統,為防禦無人機從戰車頂部進攻,黑豹戰車另配有「頂部防護系統」(TAPS),以因應戰場新威脅。
法國同樣為歐洲軍武大國,長期以來政府與軍方堅持國防自主政策,許多裝備獲得國際肯定。「雷克勒」戰車為法國陸軍的招牌,但法國軍方表示,預計2035年前將雷克勒戰車汰除,目前最新的改良項目包括配備2人操作低輪廓版的砲塔,也同時能換裝新型140公厘主砲因應新型戰場樣貌。
波蘭身為歐陸國家,境內多數土地為平原地形,利於敵軍戰車長驅直入,為持續強化陸軍實力,斥資34億美元向南韓採購180輛K2戰車,同時持續和南韓合作,計畫在本土生產改良版的K2PL版本,生產線預計2028年動工,未來將產量500輛。2023年波蘭陸軍同時向美國採購250輛M1A2 SEPV3戰車與其他支援裝備,總金額約60億美元,M1系列戰車曾在波灣戰爭中創下驚人戰績,波蘭務實的建軍作為,已成為烏俄戰爭下的國際典範。
甲車升級 成為當務之急
冷戰時期,前蘇聯大量的戰車部隊成為歐洲一大威脅,冷戰結束後,原有威脅消失,至少在烏俄戰爭爆發前,多數的歐洲國家普遍認為俄羅斯沒有侵犯歐洲野心與能力,但正因烏克蘭的前車之鑑,使得歐洲國家重新展開地面防務更新,增購與升級裝甲車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身為南歐大國的義大利,於今年初舉辦「國際裝甲車輛研討會」中明確表示,將斥資約160億歐元增購德製「山貓」步兵戰鬥車,用以增強陸軍戰力。山貓步兵戰鬥車主要有兩種型號,一種為KF-31版本,主要武裝配備1門30或35公厘機砲;另一款為KF-41版本,主要武裝配有1門35公厘機砲,同時換裝新型柴油引擎,最高時速為70公里,能搭載3至8名乘員,增進步兵戰車的作戰效益。
英國皇家陸軍近年在地面裝備的發展不遺餘力。「拳師犬」裝甲車雖然是德、荷兩國開發的地面裝備,但英國「貝宜系統」公司(BAE Systems)和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合作,具備生產「拳師犬」裝甲車的能力,並針對英國陸軍的需求進行客製化生產。「拳師犬」裝甲車最大重量為41噸,最高時速為103公里,配備1門30公厘機砲,底盤具備抗地雷炸射的能力,配備可抗攻頂飛彈的裝甲模組,強化陸軍裝甲車輛抵抗無人機威脅的能力。
法國陸軍為提升機動火力支援能力,預計2028年前接收54輛MEPAC 6輪自走砲,配備120公厘 2R2M迫擊砲,乘員數量4人,基本射程為8.14公里,若發射增程彈,射程遠達17公里,能攜帶32枚砲彈。
多管火箭 增加作戰彈性
德國長期在歐洲經濟與軍事發展上扮演火車頭角色,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德國軍方向通用「歐洲地面」系統(GDELS)採購256輛「食人魚5型」8輪裝甲車,首批58輛預計2026年交貨。該車時速可達100公里,作戰半徑約500公里,能針對客戶需求整合不同的武器系統。為持續強化陸軍地面打擊能力,也同時向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Elbit Systems)採購5套PULS多管火箭系統。因烏克蘭使用海馬斯火箭彈系統多次重創俄軍,德國採購此套火箭彈,依射程其彈藥數有所區別,射程介於35公里至300公里,依據作戰需求其裝彈數量為18枚(35公里)、10枚(40公里)、4枚(150公里)與2枚(300公里),大幅增加作戰彈性。
芬蘭和俄羅斯國界長達1340公里,烏俄戰爭爆發後,全面升級地面部隊裝備,2022年向南韓採購38門K9自走砲,2024年增購12門同款自走砲。K9自走砲配備1門52倍徑155公厘火砲,標準射程約40公里,若選擇增程彈藥,射程推至50公里,大幅強化打擊範圍。二戰時期芬蘭曾遭到蘇聯侵略,如今因地緣與區域情勢丕變,芬蘭在加入北約的同時也強化自身地面防禦,為的就是增強對俄羅斯的嚇阻能力。
防空系統 城市防衛利器
近期俄軍不斷以大量飛彈與無人機襲擊基輔與其他城市,造成民眾嚴重死傷,也使歐洲國家更加重視地面防空系統部署。法國、義大利與英國合計採購數百枚「紫苑」飛彈系統,該系統大致分成數種型號,「紫苑15」與「紫苑30」,前者最大射程30公里,飛行速度達3馬赫。後者的最大射程為120公里,具備攔截短程彈道飛彈的能力。澳洲EOS防衛公司8月接獲北約成員國訂單,採購其研製的100kW(千瓦)級功率反無人機系統,成為全球首個100千瓦級雷射防禦系統的外銷訂單。可整合於1個標準貨櫃中,在2小時內快速部署,且能與北約現有指管通資網路相容,還能在連接外部電源時持續運作,自身能源足以擊落超過200架無人機。
烏俄戰爭的發展動向,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戰事還處在膠著和白熱化狀態,而歐洲首當其衝,因俄羅斯緊鄰歐陸國家,長期以來威脅歐洲地區的安全,無論烏俄戰爭何時結束,軍事發展的變化亦值得重視。這場戰爭敲響歐洲國家積極備戰的號角,證明維護歐陸地區及全球的安全,惟有強化國防裝備與防衛意識,才是當前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