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有感:難民與賣豬仔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為什麼要移民?」可能是很多人考慮移居其他國家前要問自己的問題。

簡單而言,人們決定移民不外乎着眼幾個大方向。一,為了維持生計,二,為了子女教育,三,為了政治因由,最後可能是為了圓夢,享受一下國外的寫意生活。當然在這些大方向以外,還有更多不為外人道的原因,怕只有移居者才能明白。

raw-image

人們無論基於什麼因由移民國外生活,總得承受因各種轉變而來的壓力。這些壓力可大亦可小,大多與移民人士的經濟條件掛勾。經濟條件好一點的人,過渡移民生活的大小轉變會來得容易和輕鬆。相反,經濟條件不理想的話,捉襟見肘的生活可以帶來磨人至死的痛苦。因此,「為什麼要移民?」往往是一眾移民經常反思的地方。 

從前,移民是一個門檻極高的申請,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費的項目。然而過去十多年間,不少地區因政治因素影響下,突然湧現一批又一批逃難的人口。很多西方國家基於人道立場,無法拒絕接收這些逃難的人。大量難民湧至西方,不單衝擊和改寫了西方文化,甚或影響了當地社會的穩定性,導至各大民生問題天天在發生。

西方各國人民面對這些不速之客,由昔日的同情與接納變成了今天的反感和討厭。人們的思想轉變是可以諒解的情緒反應,畢竟難民問題已成了各地的計時炸彈,有隨時爆發的危機。不少西方人士更自發團結起來守護國家的文化和財產,抗議國家推行不合理的移民政策,並且無止境地接收來自各方的難民。民間反對難民,反對移民的浪潮並非一日之寒,這一種不滿聲音已經醞釀多時,怕只等待一個點來爆發而已。

近日聞得不少移居英倫(British)的香江人在歸化公民身份上糾結不已,原因是英倫政府有意修訂其移民政策,政策可能涵蓋惠及香港人的「BNO 5+1」計劃。據聞英倫政府早已將「BNO 5+1」計劃視作一種恩恤難民的政策,更與收容因逃避戰火而來的烏克蘭(Ukraine)難民相提並論。倘相關政策在推出以前已清楚列明一切,那麼舉凡有意以「BNO 5+1」進入英倫的香江人,均被視作難民看待。

raw-image

果真如此,居英香江人亦毋須再糾結下去,甚或要分清界線,強調自己與其他難民不同,因為在英倫政府及其人民眼中,這些寬鬆入境政策全是恩恤難民的措施。故此「BNO 5+1」只是一項難民政策而已,與「BNO平權」(註一)毫無關係。儘管如此,不少以「BNO 5+1」入境英倫的香江人對此心感不爽,認為自己到了彼邦 ,帶來金錢和勞動力,又有繳納税金,不應被英倫政府視作難民。可惜政策清澈如此,又可奈何?!

事實上,早於清末年代已經有華人被「賣豬仔」(註二)到海外做苦工。華工生活淒慘,客死異鄉的個案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不過也有華人落户西方,幾代下來,開枝散業,最後殖根西方。固然這一段華工血淚史異常悲慘,可是華人被「賣豬仔」,又或稱之為「豬仔」的身份一直沒有被抹去或改寫,因為這是歷史的一部分,喜歡與否也不容後世否定。

raw-image

如今英倫政府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巧遇香江的政治不確定因素,快速推出「BNO 5+1」寬鬆入境政策,以求填補英倫脫歐以後基層勞動職位的大缺口,這一種買與賣的關係與當年華工願意被賣成為「豬仔」遠赴他鄉工作,又有什麼分別呢?只是沒料到百多年以後,歷史又再重演一次,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華人的悲哀?!

歷史使然,今天香江人選擇來到西方各國生活,委實沒有必要自尋煩惱擺脫難民的身份? 試想若非成為難民,那個西方國家會寬鬆地開放門户收容別國的人?或許正面地去想,難民身份又好,移民身份也好,不都是渴望在彼邦安居樂業嗎?為了一個身份標籤而難為自己,不值得。

畢竟西方國家並不是華人創建出來,既不同根也不同種,華人永遠都是外來的移居者。何不認清現實,好好在他鄕生活,那些追求文化認同,融入西方主流社會等等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口號而已,因為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永遠難以共融,唯有認真踏實地過生活才能真正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同。

相信百年之後,香江人的難民身份也會成為歷史一部份,就像當年華工「賣豬仔」的故事一樣被流傳下去,是吧?!


註一:「BNO平權」並非官方術語,指香港居民透過「英國國民(海外)」即(BNO)身份爭取能在英國居住和生活的權利,這與「BNO 5+1」的計劃是完全兩種不同情況。

註二:「賣豬仔」是華人自嘲簽下賣身契,被賣往海外做苦工的俗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叮噹不明白為什麼要有一個沙龍?
12會員
289內容數
歲月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叮噹珍貴的回憶......
2025/08/05
近年移民成了香江人經常討論的議題,離開的人不斷通過各大網絡平台來分享自己旅居生活的苦與樂,尤以英倫的生活分享為數最多。大大小小的故事不外是人們將自己旅居生活公諸同好,又或是通過某些平台來賺取另類收入,否則誰願意廢寢忘餐地作無賞分享......
Thumbnail
2025/08/05
近年移民成了香江人經常討論的議題,離開的人不斷通過各大網絡平台來分享自己旅居生活的苦與樂,尤以英倫的生活分享為數最多。大大小小的故事不外是人們將自己旅居生活公諸同好,又或是通過某些平台來賺取另類收入,否則誰願意廢寢忘餐地作無賞分享......
Thumbnail
2025/07/28
現實告訴我們,移民是一個極高昂的投資產品。一般而言,有錢人會通過投資移民計劃,然後帶著一家大小前往心儀國家生活,由於經濟穩健無憂,一家人可以享受更理想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7/28
現實告訴我們,移民是一個極高昂的投資產品。一般而言,有錢人會通過投資移民計劃,然後帶著一家大小前往心儀國家生活,由於經濟穩健無憂,一家人可以享受更理想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6/20
在全球深層政府的倡議下,各國左翼政客爭相配合推行所謂地球村的大愛、平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政策,結果一個被包裝得特別漂亮的瘋狂理念讓多個西方國家墜進萬劫不復的陷阱,其中以人道為由開放邊境,在來者不拒下,無限量地接收全球......
Thumbnail
2025/06/20
在全球深層政府的倡議下,各國左翼政客爭相配合推行所謂地球村的大愛、平等和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政策,結果一個被包裝得特別漂亮的瘋狂理念讓多個西方國家墜進萬劫不復的陷阱,其中以人道為由開放邊境,在來者不拒下,無限量地接收全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即將移居到芬蘭或剛搬到芬蘭,各大城市有Spouse Program或是International House特別在支持移民融入芬蘭社會。
Thumbnail
如果你即將移居到芬蘭或剛搬到芬蘭,各大城市有Spouse Program或是International House特別在支持移民融入芬蘭社會。
Thumbnai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當我(蕃薯媽媽) 接近辭去上一份工作時,「全球稅收」問題是我的同事問我關於移民的第一個問題。由於我不看中文報紙,所以感到很困惑,就向爸爸詢問此事。好像現在大家都在說如果你持有UK/BNO護照,就需要繳全球稅。 這聽起來像是一堆誤解。
Thumbnail
(Please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當我(蕃薯媽媽) 接近辭去上一份工作時,「全球稅收」問題是我的同事問我關於移民的第一個問題。由於我不看中文報紙,所以感到很困惑,就向爸爸詢問此事。好像現在大家都在說如果你持有UK/BNO護照,就需要繳全球稅。 這聽起來像是一堆誤解。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搬家後要適應的事情很多,唯獨這件事我不想習慣......
Thumbnail
北漂一族在房價高漲薪資不漲的時代,買房成為不小的挑戰。本文分享北漂族買預售屋的理由與注意事項,並提供挑選預售屋的三大重點。
Thumbnail
北漂一族在房價高漲薪資不漲的時代,買房成為不小的挑戰。本文分享北漂族買預售屋的理由與注意事項,並提供挑選預售屋的三大重點。
Thumbnail
許多移民在美國都逃漏稅和脫產利用社會資源來養老和生活,有時候還會在原本的國家借一堆錢,或是像一些人專門回原本的國家取暖和用類似健保制度治病。
Thumbnail
許多移民在美國都逃漏稅和脫產利用社會資源來養老和生活,有時候還會在原本的國家借一堆錢,或是像一些人專門回原本的國家取暖和用類似健保制度治病。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 我一直都是覺得非要置產的一派 原因 1.歸屬感 2.房子有本借貸易 3.退路 4.不用被趕 5.租金一直漲 所以如果你有頭期款 且工作穩定 買一個殼 是需要 那必要定義呢 人人不同 因為投資沒有穩賺不賠 如果你問到這種人 那不4神 94神經病 很多專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 我一直都是覺得非要置產的一派 原因 1.歸屬感 2.房子有本借貸易 3.退路 4.不用被趕 5.租金一直漲 所以如果你有頭期款 且工作穩定 買一個殼 是需要 那必要定義呢 人人不同 因為投資沒有穩賺不賠 如果你問到這種人 那不4神 94神經病 很多專
Thumbnail
對於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希望留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僑生而言,入籍成為台灣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的僑生如何申請入籍。
Thumbnail
對於在台灣完成學業後希望留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僑生而言,入籍成為台灣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在台灣大專院校畢業的僑生如何申請入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