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年,我才開始比較頻繁地帶著包子和豆花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那時包子大約三歲,豆花一歲半,正是精力旺盛又充滿好奇心的年紀。
出門前的「洗腦」準備
每次要帶他們搭大眾運輸前,我都會提前幾天開始預告當天的行程,像是「我們要搭捷運去哪裡玩喔」、「在捷運上要記得小小聲講話,不可以太大聲」,還會讓他們自己選擇想帶什麼玩具在車上玩。這樣的「洗腦」講了很多次後,居然真的有效果!
現在只要跟豆花說要搭捷運或公車,他就會自己複誦:「要小小聲說話,不可以大聲說。」邊說還會邊用手指比在嘴唇上,那副認真的小模樣真的超級可愛。看著他們慢慢理解公共空間的規則,心裡既欣慰又感動。那些避不開的崩潰時刻
當然,再怎麼事先溝通,孩子還是有失控的時候。這一年內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次哭鬧事件,而且全都是豆花。或許是因為包子年紀比較大,比較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豆花這三次的崩潰都有一個共同原因——累了想睡覺。
第一次是在公車上。豆花開始哭鬧,怎麼安撫都沒用,我只好提前下車。與其讓他的哭聲持續影響其他乘客,不如先到外面讓他好好哭一場,等情緒平復了再繼續搭車。
第二次是在捷運上。眼看就要到站了,偏偏豆花這時累了,開始哭鬧起來。這時,一位阿嬤拿著糖果走過來,溫柔地遞給豆花說:「你拿著,不要哭了,等等下車才能吃喔。」那個瞬間,我真的很感動。
第三次是在捷運站。豆花在推車上睡著了,我帶包子去換尿布時,發現豆花醒了,想說順便幫他也換一下。沒想到一換尿布就開始大哭,完全停不下來。我索性就在捷運站等他冷靜,不然一路哭回家,對其他乘客和我自己都是煎熬。
害怕打擾,但也遇見溫暖
每次搭大眾運輸,我最擔心的就是打擾到其他人。網路上常常看到「厭童」的言論,讓我這個媽媽更加戰戰兢兢,只能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努力不造成別人的困擾。
但真實的經驗告訴我,這個世界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冷漠。
一打二帶他們搭公車時,常常有熱心的乘客主動幫忙扛推車上下車;豆花哭鬧時,阿嬤遞來的那顆糖果;還有那些對著包子和豆花微笑,或是輕聲說「好可愛」的路人們。這些小小的善意,都讓我覺得帶孩子出門並不是孤軍奮戰。
最後
帶孩子搭大眾運輸確實不容易,需要提前準備、隨機應變,還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但這些經歷也讓我看見,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且願意理解的。孩子的哭鬧或許會帶來片刻的尷尬,但只要我們盡力做好父母該做的,社會也會用溫柔回應我們。
如果你也是正在一打二(或一打更多)的父母,別太害怕帶孩子出門。是的,可能會遇到崩潰時刻,但你也會遇見許多溫暖的人。我們一起加油吧!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帶孩子搭大眾運輸的經驗,或是你遇過哪些暖心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