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do I read this book ?
知道自己脾氣差,以前只會覺得師承爸爸無法改變。遇到讓我憤怒的事情只會忍耐並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改善,等到超過忍耐的臨界值我就爆炸了。另外,我會時常想起那些讓我生氣的時刻,再度陷入生氣、自責的情緒裡。因為是我關注的主題也希望自己改變並成長,加上剛好遇到Kobo每日一書籍只要$ 99 元就購入了。
Describe this book with 3 sentences.
這本書主要在描述憤怒的原因,並進而改變的方式,讓自己從情緒的枷鎖中掙脫並獲得幸福,雖然內容有點淺薄,論述基本上是個人實務經驗,但搭配可愛的插圖讓人讀起來輕鬆又愉悅。
The inspiration of this book for me.
我覺得這本書的核心思想與 《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所描述的雷同,會生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是被寵壞的孩子,為了控制局面,順我自己的意才會生氣,從小到大抱持這種錯誤的經驗法則過活。但這本書說明:
「憤怒情緒被認為是從寂寞、悲傷、孤獨感等,本來想與他人有所交集卻無法如願的痛苦情緒中誕生。」
我想改變自己,慢慢地讓自己更強大,讓自己變成為了更重要的事而不願生氣的人。
Top 3 quotes in this book.
(1)不主張自己的正確性
不加以否定對方的說話方法: 不否定對方也沒有肯定對方,只是接受了對方說出口的話而已。
a.「原來如此,你是這樣想的阿」
人在無意識中會想著「不想輸給對方」或是「想要比對方優越」,自己擅自築牆,甚至有人還會想要壓制對方以展現自己比對方優秀。 但如果想要在真正意義上與對方平等以對,就得好好尊敬對方、接納對方,這才是最聰明的方法。
b. 不是「不對」而是「不同」
你的作法不對 ==> 你的做法跟我不同。
C.別說「你要這樣做」
==> 如果是我,我會這樣做只要不強迫對方接受你的意見,也就不易產生怒意。
(2)「不敢生氣」和「不願生氣」的不同
「不敢生氣的人」是害怕對方反擊,不敢主張自我的人。這會讓他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想做什麼,接著走上他人一個指令一個行動的人生。「不願生氣的人」則是認為隨時都能生氣,也就是隨時都能攻撃或反擊,但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所以自己選擇「不生氣」,是擁有自我意志的堅強之人。明確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所以不管旁人怎麼說,他都能走出自己的人生。只不過,請靠自己的意志選擇「不願生氣」。 並非「不敢生氣」,你「可以生氣」,但因為有比「生氣」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憑自己的意志刻意選擇「不願生氣」。 如此一來就能不累積壓力,走在通往幸福與成功的道路上。
(3)接納、認同自己
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並非「接納對方」而是「接納自己」。沒辦法順利「接納自己」,自我否定「這樣的自己不行!」的人,同樣也會否定他人。憤怒的因素有很多,但大多數的事情其實都不需要那麼憤怒,或者就算憤怒也無法解決任何事情。 其中可能是讓你得知自己擁有的自卑感或過去受過的心靈創傷的機會,請從過去的過錯或失敗中原諒自己,解放自己吧。 這能讓你進一步認同自己,也能替你與對方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Joshua
Nov 13,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