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或多或少都曾品嚐過失敗的苦澀,也曾對成功的滋味懷有憧憬。然而,當巨大的成功或失敗真正降臨,將我們的生活徹底顛覆時,我們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在一片混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繼續前行的力量?
美國作家伊莉莎白·吉爾伯特,以全球暢銷書《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聞名於世。她的故事激勵了無數人勇敢追尋自我,但鮮少人知道,空前的成功也為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與壓力。在一場真誠而深刻的演講中,她分享了自身從低谷到巔峰,再從巔峰回歸平凡的心路歷程,並提出了一個讓創意與心靈能在任何風雨中屹立不搖的關鍵——找到那個你稱之為「家」的熱愛。
演講核心主題
這場演講的核心在於探討一個創作者如何面對「成功」與「失敗」所帶來的巨大壓力與迷失。伊莉莎白·吉爾伯特以自身經歷,提出一個讓創意與內心能夠在人生起伏中「存活下來」的關鍵方法:找到並回歸你視為「家」的熱愛。演講內容梳理與重點
1. 成功的困境:無法取悅任何人的壓力
演講開頭,吉爾伯特以一個幽默的誤會(被誤認為是「根據電影寫書的女孩」)切入,點出《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帶給她的空前成功。然而,她隨即指出,這種成功讓她陷入一個微妙的困境:
- 無論她接下來寫什麼,喜愛《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讀者都會失望,因為新作品不再是那本書。
- 而討厭《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人也同樣會失望,因為她依然在創作。
她意識到這是一場「無法贏的遊戲」,甚至讓她萌生放棄寫作、隱居鄉下的念頭。
2. 問題的根源:成功與失敗的相同本質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她回顧了自己早年作為一個苦苦掙扎、收穫無數退稿信的作家歲月。她發現,二十年後的自己,在面對巨大成功時,竟與當年那個失敗的自己有著相同感受。
她提出一個精闢的比喻:
- 失敗會將你猛然拋入一個「黑暗、絕望的深淵」。
- 成功則會將你猛然拋入一個「由名聲、肯定與讚賞所構成的目盲眩光之中」。
這兩者在客觀上被視為一好一壞,但對你的內心而言,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你都「被拋離了自己」,在心靈深處迷失了方向。
3. 解決方案:找到你的「家」
吉爾伯特指出,無論是被拋向失敗的深淵還是成功的眩光,都存在一個相同的解方:你必須找到回家的路。
那麼,「家」在哪裡?她給出了定義:「你的家就是這世上,你愛它比愛自己還多的地方。」
對她而言,這個家就是「寫作」本身。她熱愛寫作,勝過於討厭寫壞了的感覺,也勝過於對成功或失敗的執著。這份對「家」的愛,讓她能無視外在評價,持續回到創作的本身。
4. 實踐方法:埋頭苦幹,持續回歸
她以自己的經歷證明了這個方法的有效性:
- 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成功後,她回到「寫作」這個家,完成了下一本書《承諾》。那本書在市場上反應不佳(她稱之為「大慘敗」),但她的內心卻安然無恙,因為她早已破除對成敗的執著,是「為了全然的奉獻而寫」。
- 她強調,未來她會繼續寫作,有些書會失敗,有些可能會成功,但只要她永遠記得生活在對的地方(即她的「家」),她就能從任何「颶風般的結局」中存活下來。
5. 給所有人的啟示
最後,她將這個觀點擴及所有人:
- 每個人都需要找到那個「你愛它勝過愛自己的東西」——可能是創造、家庭、發明、信仰等(但排除成癮與沉溺)。
- 唯一的訣竅是辨別出那個最好、最有價值的熱愛,並在上面建立起自己的家,不要讓步。
- 當你因成敗而被拋出「家」時,你的工作就是努力回去。方法就是「埋頭苦幹」,用勤奮、奉獻、尊重且崇敬的態度,持續去做那件你熱愛的事。
吉爾伯特在這場演講中,傳遞了一個極具力量且安慰人心的信息:我們無法控制人生的成敗起伏,但可以透過對某件事物無條件的熱愛,為自己建立一個穩固的心靈錨點。 這個「家」能讓我們在無論遭遇何種風浪時,都有一條明確的道路可以回歸,從而保護我們的創造力與內心平靜,讓我們能夠持續前行。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 簡介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是一位美國作家,以其坦誠、風趣且充滿洞察力的 memoir(回憶錄)和小說而聞名於世。她長期探索的主題包括創意、天才、自我設限以及如何在現代世界中尋找人生的意義。
核心身份
- 知名作家:暢銷書作者,作品橫跨回憶錄、小說和短篇故事。
- 創意導師:透過演講和著作,激勵無數人擁抱創意生活。
- 企業主:在新澤西州法國鎮經營一家進口商店「Two Buttons」。
主要作品與職業生涯
- 成名之作:《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本全球暢銷的回憶錄記錄了她如何在經歷離婚和人生低谷後,用一年的時間在義大利(享受美食)、印度(學習祈禱)和印尼(尋找愛與平衡) 旅行,最終重新發現自我的過程。該書被改編成電影,由茱莉亞·羅勃茲主演。
- 早期寫作生涯
她曾是《Spin》和《GQ》雜誌的記者,撰寫關於音樂和政治的文章。
她的文學作品包括短篇故事集《朝聖者》、小說《 Stern Men》(關於緬因州的龍蝦漁民)和傳記《最後的美國男人》。 - 影視改編作品
《女狼俱樂部》:改編自她在紐約一家著名酒吧工作的親身經歷。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根據其同名回憶錄改編的電影。 - 後續重要著作
《承諾:關於婚姻的愛、自由與約束》:探討她對婚姻制度的複雜感受。
《創造力:無懼創作的方法》:分享她對於創意生活的見解,鼓勵人們超越恐懼,投身於自己熱愛的事物。
《女孩之城》:一部以1940年代紐約劇場界為背景的小說。
她所關注的核心主題
- 創意與天才:她深入思考創意的來源,以及人們如何在創意過程中自我設限。
- 自我探索與成長:她的作品常常圍繞著個人危機、轉變和尋找人生意義的旅程。
- 克服恐懼:她特別關注如何面對並超越我們在追求夢想和創意時所遭遇的內在恐懼。
他人評價
《書單》雜誌對她的評價非常精準:
「吉爾伯特為人輕狂、幽默、熱情、勇敢、聰明,並且能完美駕馭她那閃閃發光的散文。」
這句評語點出了她寫作風格中最吸引人的特點:真誠、風趣且文筆優美。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不僅是一位因一本暢銷書而聞名的作家,更是一位多產且不斷演進的創作者。她透過自己的文字和公開演說(例如她的TED演講),鼓勵全球讀者勇敢面對生活與創作中的挑戰,活出更真實、更具創造力的人生。
結語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的故事與智慧,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在成功與失敗迷宮中的出路。她讓我們明白,人生的價值並非建立在社會的掌聲或否定之上,而在於我們能否認出那個「愛它勝過愛自己」的所在,並有勇氣一次又一次地回歸其中。
無論是寫作、繪畫、教學、照顧家庭,或是任何能讓你全心奉獻的事物,那裏就是你的錨點,你的避風港,你的家。正如她所實踐的,當我們將重心從外在的成敗得失,轉向內在的熱愛與奉獻時,我們便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從此,無論命運將我們拋向眩目的高峰或幽暗的谷底,我們都知道該如何回家。這條回歸的路,就是最穩健的成長之路,讓我們能夠在創意的國度裡,無懼地活出最真實、最豐盛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