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100個AI指令的描述,分為SEO優化、內容營銷、數據分析、多平台適配、用戶意圖解析等五大類別,適合營銷人員、內容創作者及SEO專家使用:邱允文
一、SEO關鍵詞研究與優化(20則)
- 挖掘長尾關鍵詞:分析「[行業]」過去12個月搜索量增長超過150%的長尾詞,按競爭度排序。
- 競品關鍵詞缺口:根據「[競品網站URL]」生成其未覆蓋但相關性高的50個關鍵詞。
- 語義關聯詞庫:將「[核心詞]」擴展為包含地域、價格、使用場景的語義變體(如「香港AI工具免費版」)。
- 問題型關鍵詞:提取「[主題]」相關的「如何/為什麼/哪裡」類問題,生成FAQ內容框架。
- 季節性趨勢詞:預測「[產品]」未來3個月的季節性熱搜詞(如「聖誕節禮物推薦」)。
- 低競爭高潛力詞:篩選搜索量>1000但競爭度<30的關鍵詞,優先用於新頁面。
- 競品排名監控:追蹤「[5個競品]」的TOP20關鍵詞排名變化,生成對抗策略。
- 多語言關鍵詞:將「[中文關鍵詞]」翻譯為英文、日文等5種語言,適配海外市場。
- 視頻平台關鍵詞:分析YouTube/TikTok上「[主題]」的熱門標籤,生成短視頻標題模板。
- 本地化關鍵詞:結合「[城市名]」生成地域性長尾詞(如「台北AI課程推薦」)。
(另10則)
11. 關鍵詞分組工具:按購買意圖(信息型/商業型)將「[100個詞]」自動分類。
12. 負面關鍵詞過濾:排除與「[品牌]」無關的搜索詞(如「免費破解版」)。
13. 關鍵詞難度評分:根據競爭網站數量、外鏈質量計算「[詞]」的優化難度。
14. 語音搜索關鍵詞:生成適合語音查詢的長句式關鍵詞(如「哪裡買最便宜的AI工具」)。
15. 圖片搜索關鍵詞:提取與「[產品圖]」相關的視覺搜索詞(如「透明背景LOGO設計」)。
二、內容生成與優化(30則)
- 萬字長文框架:以「[關鍵詞]」為主題,生成包含子標題、FAQ、數據支撐的SEO結構。
- 競品內容對比:分析「[競品文章]」的弱點,生成針對性更強的對比型內容。
- 短視頻腳本:將「[產品介紹]」改寫為15秒短視頻分鏡腳本,包含懸念與促銷信息。
- 社交媒體文案:生成適合Facebook/Instagram的短文案,包含表情符號與話題標籤。
- 電子郵件營銷:根據「[用戶分群]」撰寫個性化推廣郵件,包含動態產品推薦。
(另20則)
21. 內容差距分析:對比「[自家網站]」與競品的內容覆蓋度,找出缺失的主題。
22. 舊內容更新建議:分析「[3年前文章]」的過時信息,生成修訂清單(如數據、連結更新)。
23. 多語言內容翻譯:將「[中文文章]」自動翻譯為英文、西班牙文等,並適配文化語境。
24. 內容可讀性優化:檢測「[文章]」的Flesch閱讀難度分數,簡化複雜句子。
25. 結構化數據標記:為「[產品頁]」生成Schema標記代碼,提升搜索結果展示效果。
三、數據驅動決策(20則)
- 流量來源分析:統計「[網站]」過去30天的自然搜索、直接訪問、社交媒體流量佔比。
- 轉化路徑追蹤:繪製「[用戶]」從搜索到購買的完整路徑,找出流失環節。
- 競品外鏈分析:提取「[競品]」的TOP100高質量外鏈,生成獲取相似鏈接的策略。
- 內容效果預測:模擬「[新文章]」發佈後3個月的流量、排名、轉化率預估。
- A/B測試建議:為「[落地頁]」生成不同標題、按鈕顏色、圖片的測試組合。
(另10則)
31. 用戶行為熱圖:根據「[網站訪客數據]」生成點擊、滾動、停留時間熱力圖。
32. 搜索意圖分類:將「[1000個搜索詞]」按信息型、導航型、交易型自動分類。
33. 內容缺口報告:對比行業TOP10網站的內容覆蓋度,生成優先創作清單。
34. 排名下降預警:監控「[核心詞]」排名,當跌出TOP10時自動發送警報。
35. ROI計算工具:根據「[廣告花費]」與「[轉化收入]」計算SEO與付費廣告的ROI對比。
四、多平台適配與分發(15則)
- 跨平台內容改寫:將同一篇「[核心內容]」改寫為適合電商平台、部落格、短視頻的三種版本。
- 平台話題標籤生成:根據「[內容主題]」為Instagram/TikTok/Twitter生成高互動標籤。
- 短視頻開頭懸念:為「[產品介紹視頻]」設計3種吸引點擊的開頭文案(如「99%的人用錯了這個功能!」)。
- 電商文案優化:將「[產品說明]」改寫為促銷型文案,包含限時折扣與買一送一信息。
- 播客節目大綱:根據「[主題]」生成播客訪談提綱,包含問題與嘉賓背景介紹。
(另5則)
41. 電子書章節規劃:將「[長篇內容]」拆分為電子書的章節結構,包含案例與行動建議。
42. 網絡研討會(Webinar)流程:根據「[主題]」設計1小時線上研討會流程,包含互動環節。
43. 白皮書數據可視化:將「[研究報告]」中的數據轉化為信息圖表(Infographic)設計建議。
五、用戶意圖解析與進階策略(15則)
- 隱藏需求挖掘:根據「[搜索問題]」預測用戶未明說的需求(如搜「減肥」可能想找「快速減肥不反彈」)。
- 購買階段識別:將「[用戶行為]」(如瀏覽產品頁、加入購物車)對應到「認知→考慮→決策」階段。
- 情感分析報告:分析「[社交媒體評論]」中的正面/負面情緒,找出品牌優勢與痛點。
- 競品弱點攻擊:根據「[競品評價]」中的差評,生成自身產品的對比宣傳點。
- 趨勢預測模型:結合歷史數據與行業報告,預測「[AI工具]」未來1年的技術趨勢。
(另7則)
49. 個性化推薦引擎:根據「[用戶瀏覽歷史]」生成動態產品推薦清單。
50. 聊天機器人話術庫:為客服機器人生成針對「[常見問題]」的回答模板。
備註
- 以上指令可透過ChatGPT、Jasper、SurferSEO等工具實現,部分需結合Google Analytics、Ahrefs等數據平台。
- 實際應用時需根據行業特性調整參數(如搜索量門檻、競爭度標準)。
透過這100個指令,營銷團隊可系統化提升SEO效率與內容質量,從關鍵詞挖掘到多平台分發實現全鏈路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