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假裝成熟,但其實都還在學長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我以為所謂的「成熟」,會在某一天自動解鎖。

也許是換發新版身分證的那天,也許是第一份薪水進帳的那刻。

結果沒有。

它只出現在被催稿、被退件、被問「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的瞬間——然後又立刻消失。

長大以後,我們最擅長的事情之一,就是假裝自己知道在幹嘛。

在會議上點頭、在群組裡回「收到」、在生活裡說「沒事我可以」。

但其實心裡的小劇場比八點檔還熱鬧:

「天啊這是什麼狀況?」

「我真的能搞定嗎?」

「要是失敗了怎麼辦?」

可外表仍然要維持鎮定,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我們的成熟,有時候只是「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慌」。

有次朋友跟我說:「我覺得你很穩欸,遇到事都不慌張。」

我差點笑出來。

她不知道我每次都先慌完一整輪,只是沒人看到。

冷靜的樣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慌太多次之後——

知道慌也沒用。

所謂的「成熟」,很多時候不是變聰明,而是學會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

年輕的時候,以為能掌控一切。

工作靠努力、感情靠真心、生活靠規劃。

但慢慢發現,有些事情努力了也沒結果,有些人真心也留不住。

我們開始懂得:有些「輸」不是失敗,而是現實的規律。


在社群時代,我們太容易誤會別人都比自己成熟。

別人曬出穩定的職涯、幸福的伴侶、平衡的生活。

只有自己還在焦慮、懷疑、撐著。

但那只是濾鏡的選擇題,不是人生的真實面。

沒有人真的搞得懂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只是邊修邊用,邊壞邊補。


有時候,我們看起來穩,是因為已經習慣崩潰。

看起來懂事,是因為知道撒嬌沒用。

看起來堅強,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

那些「成熟」的樣子,其實都是「不得不」。


我認識一位前輩,四十幾歲,外表幹練、有條理。

有次我們一起加班到深夜,她突然說:

「其實我現在壓力大到每天都想逃去外縣市開早餐店。」

那一刻我才明白,成熟不是變得無懈可擊,而是在崩潰之後還能回到座位繼續打字。

她笑著說:「長大最難的地方,是你要自己安慰自己。」

那句話像一種溫柔的現實——

原來沒有人真的準備好變大人,只是時間到了,被迫上場。

我們都在不同階段假裝成熟:

學生時期假裝懂未來,剛出社會假裝懂職場,

戀愛時假裝懂自己,變成父母後假裝懂教育。

到最後才發現——原來「長大」不是一場終點賽,而是一個沒完沒了的練習。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的成為那個不再害怕、不再焦慮的人。

但在那之前,也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

我還在學。

學著面對壓力不逃避,學著接受失敗不自責,學著相信自己還能繼續往前走。


成熟,不是裝得像大人,而是在害怕的時候,仍然願意往前一步。

因為真正的長大,不是變得堅硬,而是學會在柔軟中撐住自己。

我們都在假裝成熟,但沒關係——假裝的過程,本身就是長大的證明。

「如果這篇對你有幫助,歡迎小額贊助/加入會員支持我持續分享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嘿!嘻瑞的沙龍
16會員
131內容數
想到什麼就聊什麼,從小說靈感、日常生活,到一些奇妙的時事觀察。這裡不設限,歡迎留言互動,讓我們一起把文字變成交流的橋樑。
嘿!嘻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07
  如果要回顧自己成長的過程,「害怕」一直是個主旋律。從小學時代的上台報告、到第一份工作要獨立面對客戶,每一次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感覺都還記憶猶新。那時候的我,把「害怕」當成一種弱點,一旦出現就想要躲開、掩飾,彷彿只要讓別人看見自己膽怯的一面,就是失敗。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剛出社會的
Thumbnail
2025/11/07
  如果要回顧自己成長的過程,「害怕」一直是個主旋律。從小學時代的上台報告、到第一份工作要獨立面對客戶,每一次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感覺都還記憶猶新。那時候的我,把「害怕」當成一種弱點,一旦出現就想要躲開、掩飾,彷彿只要讓別人看見自己膽怯的一面,就是失敗。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剛出社會的
Thumbnail
2025/11/06
(寫作背後的秘密機制) 靈感這件事,其實不怕少,只怕亂。 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散在各處,最後全被時間沖走。 寫作者要長期穩定創作,最關鍵的能力之一,就是「讓靈感有地方安放」。 這篇,我想跟你分享我平常如何用筆記系統整理靈感,從「蒐集 → 發酵 → 寫出來」的完整過程。
Thumbnail
2025/11/06
(寫作背後的秘密機制) 靈感這件事,其實不怕少,只怕亂。 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散在各處,最後全被時間沖走。 寫作者要長期穩定創作,最關鍵的能力之一,就是「讓靈感有地方安放」。 這篇,我想跟你分享我平常如何用筆記系統整理靈感,從「蒐集 → 發酵 → 寫出來」的完整過程。
Thumbnail
2025/11/05
心智機制的養成 我們聊了靈感的養成、題材判斷、閱讀拆解,以及思維陷阱。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寫作者不是靠靈感活著,而是靠心智肌肉。」 一、靈感不是閃電,而是呼吸 很多人以為靈感是「突然出現的」。 但對長期寫作的人來說,靈感更像是「每天都在空氣裡,只是你有沒有打開肺去吸」。 我曾經也
Thumbnail
2025/11/05
心智機制的養成 我們聊了靈感的養成、題材判斷、閱讀拆解,以及思維陷阱。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寫作者不是靠靈感活著,而是靠心智肌肉。」 一、靈感不是閃電,而是呼吸 很多人以為靈感是「突然出現的」。 但對長期寫作的人來說,靈感更像是「每天都在空氣裡,只是你有沒有打開肺去吸」。 我曾經也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