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的嘴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阿輝是一個人見人稱讚的孩子,在鄰里間出名的有禮貌和正直,阿輝的爸爸很有面子,覺得生到這樣的兒子就像老天爺賜的寶貝。長大後的阿輝進入台化公司上班,輪三班制的工作,使得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加上公司幹部都會在下班後相約娛樂放鬆,原本單純保守的阿輝,眼界就這樣跟著打開。


太太麗玉說,「他正在迷賭博電玩的時候,我們每天吵架,有一次我氣到把裱框的結婚照摔破,打算跟他一刀兩斷。」阿輝慚愧的說,那時鬼迷心竅,同事在約就跟著撩下去,放假也不休息,跑去遊藝場玩通宵,玩到婚姻岌岌可危,老爸爸失望透頂,連身體也差一點報銷。


當年的麗玉還沒有做公益,沒有見苦知福的的智慧,只知道生氣、吵架、起煩惱心。後來朋友邀麗玉做志工,麗玉心想,每天在家看先生不順眼,不如出門做事,也能轉換心情。麗玉在自家社區做資源回收,做了兩年,心境漸漸平和,智慧也一點一滴湧現,不再看先生糊塗的那一面,因為她已經知道先生缺乏善緣善能量,才會越陷越深,從前氣先生,明白之後則同情先生。


麗玉開始改變態度,對先生包容、聲色柔和,有機會就跟他分享做志工的心得,阿輝覺得太太好像變得不一樣,很少生氣罵人,當阿輝有一點感動的時候,身體竟出狀況了。肥胖的阿輝因為長年作息不正常,吃喝不忌口,加上熬夜打電動,高血壓越來越嚴重,有一次心悸,喘不過來,量了血壓才知道快破兩百,那一次讓阿輝認真思考退休的可能。


原本計畫五十五歲才退休,因為身體因素,提早十年,阿輝說,「退休後跟同事的聯繫少了,也不用輪三班制,作息正常,加上太太幫我控制飲食,整個人瘦一圈,血壓也控制下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改變。」阿輝的改變,老爸爸最開心,他說,「這個兒子我總算是撿回來了,他如果再繼續糟蹋身體下去,一定活不到五十歲,我也活不成了。」麗玉覺得先生這一場病不是壞事而是示警,有福緣,就會知進退,執迷不悟,只能隨命運安排。所幸,阿輝娶到好太太,太太行善積德,助阿輝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老智者說,女人有福氣,歹子也會變好尪,女人無福,好子也會變歹尪。有人說,難道另一半不學無術、不學好,也要怪罪女人薄福。應該說,女人有主導一個家庭興衰、旺陷的本事,所謂的福氣其實是德,女人有德就能撐起一個家庭的圓滿 ; 女人缺德,就會拖累一個家庭的幸福,所以應該說,上天賦予女人大破大立、興家旺財的本事,應該要好好珍惜這樣的能力才是。上述阿輝與太太麗玉做志工已經二十年,阿輝說這輩子除了父母,太太是再造恩人,如果不是太太的耐心引導,自己早就不在這個世間了。


#善知識

#修身養性

#積善之家有餘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盼望的光
62會員
2.1K內容數
請上臉書搜尋「盼望的光」有更多文章內容分享
盼望的光的其他內容
2025/10/22
阿勉很聽女兒阿雲的話,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之後她就出來做志工了。阿勉年輕時跟先生住在萬里,先生做礦工,也種地瓜、種稻,阿勉在礦坑口做事,將礦坑挖出來的石頭、礦煤運去倒掉。兩個人胼手胝足,齊心把小孩一個一個拉拔大。 當孩子都長大了,阿勉的先生先走一步,失去老伴的她,一夕之間沒了伴和也沒了生活重心
Thumbnail
2025/10/22
阿勉很聽女兒阿雲的話,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之後她就出來做志工了。阿勉年輕時跟先生住在萬里,先生做礦工,也種地瓜、種稻,阿勉在礦坑口做事,將礦坑挖出來的石頭、礦煤運去倒掉。兩個人胼手胝足,齊心把小孩一個一個拉拔大。 當孩子都長大了,阿勉的先生先走一步,失去老伴的她,一夕之間沒了伴和也沒了生活重心
Thumbnail
2025/10/22
瑞華說,「我婆婆領養三個,我、我先生,還有我小姑。我公公愛賭博,沒責任感,我婆婆經常找不到人,找不到人,加上沒有地方出氣,她的恐慌症就會發作,一發作就把我們三個抓起來打,半夜發作、半夜打,沒有分晝夜。」素華長大與養兄送作堆結婚,兩人四處做工賺錢,賺來的每一分錢都要交給婆婆,夫妻倆身上經常一毛錢都沒有
Thumbnail
2025/10/22
瑞華說,「我婆婆領養三個,我、我先生,還有我小姑。我公公愛賭博,沒責任感,我婆婆經常找不到人,找不到人,加上沒有地方出氣,她的恐慌症就會發作,一發作就把我們三個抓起來打,半夜發作、半夜打,沒有分晝夜。」素華長大與養兄送作堆結婚,兩人四處做工賺錢,賺來的每一分錢都要交給婆婆,夫妻倆身上經常一毛錢都沒有
Thumbnail
2025/10/21
許菊的養父在竹崎鎮上開了一間雜貨店,以前的人多半是務農人家,現金不多,買鹽買糖買米買菜多半都用賒帳,一個月或兩個月再來總結一次,甚至有些生活不好過的人家,年底才來結算也有。許菊說,「我那時要幫忙顧店,要記帳算帳,抽屜一疊舊帳單,長達兩三年,養父不會去跟他們討,有還當作撿到,沒還也沒關係,養父說,都是
Thumbnail
2025/10/21
許菊的養父在竹崎鎮上開了一間雜貨店,以前的人多半是務農人家,現金不多,買鹽買糖買米買菜多半都用賒帳,一個月或兩個月再來總結一次,甚至有些生活不好過的人家,年底才來結算也有。許菊說,「我那時要幫忙顧店,要記帳算帳,抽屜一疊舊帳單,長達兩三年,養父不會去跟他們討,有還當作撿到,沒還也沒關係,養父說,都是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