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維修據點,我一面等待對方的處理流程,同時聽到其他人的服務需求,一位先生說:我剛剛在這邊測試,手機一下子就掉4%電量,這樣正常嗎?另一位女士說:這手機很不順,是不是有問題?
比起這台螢幕壞掉,完全無法操作的手機,他們的其實都沒有壞,大概就是用了幾年,電池衰退,或者因為軟體安裝太多而卡頓,甚至是因為系統更新,所以硬體效能不足。
現在已經幾乎找不到可以自己換電池的手機了,一定要返回原廠更換,有些根本不能換。大多數的人,應該是選CP值高的中階款,這種手機,過兩三年,就有可能因為以上的因素,用起來不流暢,或者軟體閃退。
維修人員會建議重灌系統,如果是因為安裝太多軟體,這方法的確有效,但如果操作不當,或者軟體沒有提供雲端儲存的功能,會毀損一些資料。但如果重灌系統後還不順,就是手機規格落後了,維修人員就會建議換新的。
從前我都是使用Android手機,如果預算允許,我都是購買高階或者旗艦款,一用就是五六年以上,直到效能真的不足。我還試過自己刷機,換上輕量的系統,延續手機的生命,一直到完全無法使用...
一般人不懂技術,無法自行處理,往往最後選擇買新的。
我始終覺得,手機的生態不太正常了,花了那麼多資源製造的手機,最後因為過時而變成垃圾,實在太不合理了。
電子產品問世以來,一直都有個陰謀論,為了讓消費者花更多錢,買新的設備,所以這些產品,都會被暗中加上計時器,或者某些材料是會隨時間耗損的。
還有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說,推出完全不會破損絲襪的公司,因為產品真太耐用,每個客戶只會買一件,所以就倒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面思考這些問題,關於監控系統,我萌生了新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