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的人,真的有可能殺人後完全沒有記憶嗎?
作為一個真的會夢遊的人,《沉睡的殺手》的主題讓人不安又好奇,夢遊殺人設定到底是作者單純腦洞大開,還是真有其事?
故事講述一名出身權貴家庭的年輕作家/雜誌創辦人安娜在4年前於睡夢中殺害兩名好友,並且隨即進入「放棄生存症候群」的狀態,生理機能正常卻無意識地躺在病榻上,嗜血的媒體因其家庭背景以及命案的離奇特性而大肆報導,進而引發世人的兩極評價,有人造神、有人獵巫,然而安娜本人全然感受不到這些風波,執法單位亦陷入困境,作為唯一知道真相的「兇手」陷入睡眠,他們需要有人喚醒安娜以實踐正義。
此時司法心理學家班尼迪克.普林斯博士(Benedict Prince)接手了這個燙手山芋,有鑒於安娜本人的爭議性與大眾對此案的關注度,他抱著以此案翻身的野心,重新開始調查命案線索以獲得更多喚醒安娜的材料,於此同時他的老闆、也是推薦他參與此案的「聖堂」診所負責人布魯教授,卻在某天被殺害並留下謎樣的訊息與資料,暗示著安娜案件與一宗20年前的母親殺子案有關。當年的真相究竟為何?喚醒安娜會是正確的選擇嗎?新的命案與舊的命案有何種關聯?
故事的不同篇章切換不同主述者,所以讀者可以同時看到「班」這條主線、四年前安娜的日記支線、以及一位似乎當年就在命案現場的神秘人士的視角,並從這些片面資訊拼湊跨越三個時間線的案件關聯。
故事精彩的地方,除了利用多重視角、獨特的沈睡兇手設定之外,作者還將許多真實案件、神話、心理學、藥物等知識一同編織進這個故事大網,讓故事的人物、事件在虛實中穿梭。例如「夢遊殺人」是真有其事,1987年Kenneth Parks案就是一名男子在夢遊狀態下殺害岳父岳母,並獲判無罪,而一種服用後會受人控制的東莨菪鹼(又被稱為「魔鬼氣息」)也在故事中發揮重要關鍵。而當然懸疑故事最重要的轉折與真相,在本作中也巧妙的利用「無意識可做出某些行為」的設定玩弄了讀者,讓人猜不到結局。
大家都說夢遊的人不可喚醒,而故事中的睡美人則被王子(Prince)叫醒,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作者善用意識與身體脫鉤的恐懼,以及精神醫學的黑暗面,講述了一個精彩的心理驚悚故事,如同書籍銷售文案主打,本書將被改編為影集,用文字才能達成的伏筆要如何透過影像呈現,相當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