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紂王於摘星樓自焚。武王率領眾諸侯來到九間殿。
武王入了九間殿,並上座之後。他除了命人趕緊去救火之外,他還要姜子牙傳令:「所有軍士人等,不得肆行暴虐或取宮中物品。違令者,斬,決不姑惜。」這句話,可讓原先宮中的宮人、將士安心了一大半,而高呼:「萬歲!」。接下來,武王猛抬頭,看見殿東邊有二十根大銅柱擺列在旁,他問大家說:「此銅柱是做什麼用的?」姜子牙回說:「這銅柱乃之前紂王所造,用以炮烙大臣的器具。」武王一聽:「這要不是今日親眼所見,難以想像紂王有多麼殘忍。」接著,姜子牙引武王來到後宮,直至摘星樓下,見到蠆盆裏蛇蝎上下翻騰,白骨暴露,骷骸亂滾;又見酒池內陰風慘慘,肉林下冷風悽悽。武王再接著問:「這些又是什麼東西?」姜子牙是一一向武王說明這些東西的名稱,及當初設置的用途。武王聽完是嘆了口氣說:「怎麼會有人這麼做?」
再接著,武王來至摘星樓前,見到餘火尚存,硝煙未絕,摘星樓被燒得七七八八,還有許多無辜之人死於火場,以至於臭穢難聞。武王是命軍士:「快將這些遺骸撿出去埋葬。」並轉身對姜子牙說:「不知道紂王的骸骨在哪?可以的話,把他另外撿出來,以禮安葬,不可讓他暴露在外。」姜子牙回說:「紂王無道,人神共憤,今日自焚,乃惡有惡報。大王願將他以禮葬之,足見大王的仁義,我這就要人去照辦。」之後,眾諸侯同武王往來到鹿臺。見到整座樓來雕欄玉飾,樑棟金裝;又見明珠異寶,以及珊瑚玉樹鑲嵌成的瓊宮瑤室,堆砌就的繡閣蘭房。武王是再度歎氣說到:「紂王這等奢靡,竭盡天下之財以窮己欲,怎麼可能不身亡國喪!」姜子牙回答:「正是,古今國家之所以滅亡者,都是從奢侈開始。所以聖王再三叮嚀,國家真正的寶物是德行而不是珠玉。」武王點點頭補充說到:「如今紂王已滅,我看,我們就將鹿臺所聚積之財物,散與各諸侯、百姓,至於糧食則拿去賑濟與饑民。至少使萬民,享受一天好日子吧。」姜子牙回說:「大王此言,真社稷萬民之福!我這就命人儘速辦理。」
這時,有人報告,在後宮捉到了紂王的兒子武庚。姜子牙是命人將他帶上來,來到殿前之後,武庚下跪。眾諸侯是齊聲說到:「殷受無道,罪盈滿貫,人神共怒,今日當斬首其後人以正其罪,泄天地之恨。」姜子牙聽完是點了點頭。不過,武王卻急忙阻止大家說:「不可!紂王無道,主要是他身邊的小人、妖婦惑亂其心,這與武庚何關?他不過是一位孩子,今天紂王已滅,我們何必將對紂王的仇恨,報在他兒子身上?我看,還是等新的國君上位後,封他一塊土地,讓他可以繼續祭祀商朝的先祖,也算我們報答殷商的先王了。」聽到新的國君,這東伯侯姜文煥是站出來說道:「沒錯!今日大事已定,我們當立新君以安天下諸侯、士民之心。況且天不可以無日,國不可以無君。今武王仁德之名四海皆知,況且天下歸心。所以我建議,這新君當由武王擔任。」眾諸侯一聽,是一齊喊到:「姜君侯說得有理,正合眾人之意。」聽到這,姜子牙還來不及回話,這武王已經出言婉謝。聽到武王的一番話,東伯侯是表情嚴肅並大聲說到:「大王!今天下歸周,已非一日。且天下諸侯之所以能聚集,並隨大王討伐無道,就是因為大家推崇您。您一再推辭?將使眾人失望。」眼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但卻無人能說服武王即位。這時,姜子牙是上前打斷大家說到:「列位賢侯不必急,我自有名正言順地說法。」接著,姜子牙告訴武王說:「紂王禍亂天下,大王率諸侯明正其罪,天下無不悅服,大王禮當正位,號令天下。何況當日鳳鳴岐山,祥瑞出現於周地,這就是上天垂應之兆,絕對不是偶然!今天下人心同意歸周,大王應該正面回應,天下諸侯的請求。若您一再固辭,到時諸侯心冷,各自歸國。屆時,天下將沒有人統治,必會形成大家各自據地稱王,日生必定禍亂叢生,甚至是兵連禍結的局面。相信,這絕非大王當初弔民伐罪之意。所以,請願大王您詳察!」武王一聽:「雖然有所遲疑,但也認同姜子牙的說法。若天下群龍無首,那豈不是更亂。」於是最後,就在這半推半就之下,大家推舉武王為新的國君。而姜子牙也趁武王反悔之前,趕緊命周公姬旦去準備登位大典的相關事宜。在周公姬旦讀完祝文,祝告天地完畢之後,武王受了冊、寶,正式即位為天子,國號周。接著,他下命大赦天下,並大宴八百諸侯,君臣共樂。
隔天,武王上朝,接受眾諸侯朝賀畢。他要姜子牙:「將鹿臺之財物散與天下諸侯,拆除摘星樓,開倉賑災,釋放箕子...等。進行一切撥亂反正,福國利民之事。」之後,各諸侯返回封地。姜子牙也建議武王返回西岐。至於朝歌,可命武庚留守,讓他繼續商代先祖的祭祀。但,不管怎麼說,武庚終究是紂王之子。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姜子牙建議,同時命管叔鮮、蔡叔度二王監國。等這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武王才班師返回岐山。
武王同姜子牙一行人,渡了黃河,過澠池,出五關,再度來到金雞嶺,兵過首陽山。雖然江山依舊,但當時隨行的人員,也不過五年,已有多人不復存再了,這讓大家不免有些感傷。大隊行進間,忽然前面出現有兩位道者阻住,將子牙上前一看,原來是伯夷、叔齊。姜子牙連忙打躬問到:「二位賢侯,不知來此有何見教?」伯夷問:「姜元帥今日回兵,敢問紂王還在嗎?」姜子牙回說:「紂王無道,天下共棄之。前天下諸侯攻入朝歌城時。紂王已自焚,天下改定為周。今日之天下,非紂王之天下。」聽完,伯夷、叔齊仰面涕泣大喊到:「以暴易暴,這就是你們想要的嗎?」說完,兩人拂袖而回,之後他倆堅持不吃周朝的糧食,七日後,餓死於首陽山。
別過了伯夷、叔齊,姜子牙與武王終於率兵回到了西岐山。這時,上大夫散宜生及將軍黃滾前來接駕。武王見到黃滾身後他的孫子黃天爵,讓他不禁想起了黃飛虎一家多人,已為國捐軀,而感到難過。最後,一行人是終於回到了西岐,在參見祖母、母親,及見過自己的妻子之後,武王是設宴招待文武大臣。
隔天早朝,姜子牙向武王報告:「老臣奉天征討,滅紂興周,今天下大事已定。只剩歷年陣亡之人、仙,未受封職。老臣想告假暫辭大王,前往崑崙山,見我掌教師尊,以請玉牒、金符,封贈眾人,使其各安其位。」武王一聽,他是回答姜子牙說:「相父所言甚是。」話還沒說完,聽到有人來報:「外面有之前商朝大臣飛廉、惡來在午門候旨。」武王問姜子牙說:「這兩人來西岐見我,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姜子牙回說:「這兩人是出了名的佞臣。之前朝歌城城破之時,不見二人。今天看到天下太平,應該是要來蠱惑大王,以圖高官厚祿吧。這等奸佞,真是多留一天都看得難過。不過,因為現在老臣有用他之處,可否請大王宣他們入殿,我自有道理。」武王點了點頭,命人去將兩人帶進來。而這兩人在見到武王之後,是按照之前的計畫,獻上玉符、金冊,希望武王容納他們。而姜子牙則是建議武王:「二位大夫既然棄暗投明,大王可以授給二位大夫之職。」武王雖然不知道姜子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既然他說他自有道理。武王就先依了姜子牙的建議。之後,飛廉、惡來仍為中大夫,二人謝恩之後離開。
我們先不說姜子牙想對這兩人做什麼,先回頭說說當年馬氏笑姜子牙不能成大事,最後棄他而去。沒想到,姜子牙最後真如他所說,他會位極人臣。之後,馬氏從身旁一位老婆婆的口中聽到這事,她是滿面通紅,半日無語。由於當時她已經另外嫁給一鄉下人張三老。那老婆婆還笑她說:「唉!你當初錯了,若是當時隨了姜子牙,今日可是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怎麼還要在這辛苦度日。看來,你就是命裏沒福!」聽到這,馬氏是越聽越難受。回到家後她想:「我當初為什麼就看不上他!這雙眼睛,生在世上!就算活到一百歲,也只是如此;這麼一個潑天的富貴,我竟然就這樣錯過了,我看我還是自盡好了。」不過她再想想:「欸...我看我還是先確認一下好了,天下同名同姓的多了,要是搞錯了,那我豈不是枉死了?」當晚,她老公張三老從城中賣菜回家,馬氏在晚飯之後,是問了一下:「聽說姜子牙出將入相,百般富貴,這事是真的嗎?」張三老笑著回答她說:「唉!你不問,我也不好說,是真的。我本來想說你去見他一見,幫我討個小官來做;但我怕他位高權重,我一個不小心,惹出事來,所以就一直沒跟你說了。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人家已經回到西岐,要見也見不到了。」馬氏聽完,是整個人呆做了半晌。這張三老一看,他怕馬氏想不開。他是趕緊安慰馬氏說:「這事過了就過了,別再執著了。」當晚,馬氏勸張三老先睡,而她自己則是收拾乾淨,哭了幾聲之後,懸梁自縊而死。而她的靈魂,也前往封神台,成為將後封神榜上的「掃帚星」。
結束了馬氏的這段插曲,我們現在要再回頭說說姜子牙這邊,這已經跟武王請過假的他,在向武王告辭之後,是隨即駕土遁往崑崙山而來。
那姜子牙的封神之行,會有什麼插曲嗎?
這故事又會如何的發展呢?
我們要到下次,才能告訴各位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