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也許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把這三個字並列在一起,很難看出其中的共通點。它們在古文字裡都與禾稻、麥穗有關。
Thumbnail
在解說象形字時,「木」字常被舉為例子,以下選一些與「木」有關的字稍作解說。
Thumbnail
再說說與竹子、竹片有關的幾個「竹」部字。
Thumbnail
跟你說說「艸」部的故事。
Thumbnail
說起漢字和漢文化,絕對少不了「龍」字了,這種傳說動物的真正模樣是什麽呢? 甲骨、金文中的「龍」字是畫出龍飛騰的模樣,有龍頭、龍角、龍身、龍尾,應是象形字。既然如此,難道古人真的見過龍在天上飛,然後把牠的形象畫下來嗎?
Thumbnail
「象」除了表示大象以外,又假借讀音成為「表徵」、「模樣」的意思,這種用法可能源於《易經》與《易》學,「象」又假借為「模仿」、「相近」的意思,例如⋯⋯
Thumbnail
「虎」的甲骨文是從側面畫出老虎的頭部、虎身、虎爪、虎斑和虎尾,並特別強調其強大且危險的虎牙⋯⋯
Thumbnail
「馬」字從側面視角畫出馬的頭、身、前後肢、鬃毛和尾巴,也因為「馬」字使用廣泛,所以出現過很多不同字形。馬的品種繁多,也因為戰國中後期至楚漢爭霸開始出現騎兵和馬戰,所以產生出許多與馬有關的字。
Thumbnail
也許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把這三個字並列在一起,很難看出其中的共通點。它們在古文字裡都與禾稻、麥穗有關。
Thumbnail
在解說象形字時,「木」字常被舉為例子,以下選一些與「木」有關的字稍作解說。
Thumbnail
再說說與竹子、竹片有關的幾個「竹」部字。
Thumbnail
跟你說說「艸」部的故事。
Thumbnail
說起漢字和漢文化,絕對少不了「龍」字了,這種傳說動物的真正模樣是什麽呢? 甲骨、金文中的「龍」字是畫出龍飛騰的模樣,有龍頭、龍角、龍身、龍尾,應是象形字。既然如此,難道古人真的見過龍在天上飛,然後把牠的形象畫下來嗎?
Thumbnail
「象」除了表示大象以外,又假借讀音成為「表徵」、「模樣」的意思,這種用法可能源於《易經》與《易》學,「象」又假借為「模仿」、「相近」的意思,例如⋯⋯
Thumbnail
「虎」的甲骨文是從側面畫出老虎的頭部、虎身、虎爪、虎斑和虎尾,並特別強調其強大且危險的虎牙⋯⋯
Thumbnail
「馬」字從側面視角畫出馬的頭、身、前後肢、鬃毛和尾巴,也因為「馬」字使用廣泛,所以出現過很多不同字形。馬的品種繁多,也因為戰國中後期至楚漢爭霸開始出現騎兵和馬戰,所以產生出許多與馬有關的字。
Thumbnail
集部,也就是文學。中國文學的文體非常豐富,詩、賦、文、詞、曲、傳、記、小說,包羅萬有。《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曾經提出所有文體都是從儒家經典發展出來的,這個想法雖然略帶誇張,卻不無道理。《詩經》是早期的祭祀頌歌和經過編輯整理的各地民歌,可以視為後來詩歌曲謠文學的始祖。《左傳》詳細描繪戰爭場面,又擅長刻
Thumbnail
子部的範疇是四部之中最多最廣的,子部匯聚了所有中國民間學術和科技。凡是無法歸類為經學、史學、文學的文獻和書籍,都可以納入子部。 學術方面由學派理念分類,儒家類包括沒有納入經部的歷代儒學家著作、語錄,例如《荀子》、《朱子語類》。道家類的《老子》、《莊子》主要是探討超越界的「道」、崇尚自然、追求柔靜。
Thumbnail
我國傳統的史學其實與近現代西方傳入的史學有很大差異,近代的歷史研究講求追根究底、還原真相,但中國傳統史學更重視以史為鑑,敘述史事是為了給後世起道德教化的功能,歷史真相反而是次要目標。 道德教化其實也就是五經的主旨,五經之中尤其以《尚書》和《春秋》是經、史並重的。另外也有很多春秋戰國的歷史文獻沒有納
Thumbnail
經學家相信儒家經書的內容是可以落實在個人修養生活和現實施政之中,那麽他們所根據的經書有哪些呢?
Thumbnail
經學,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現在我們很多習俗、文化、思維、用詞都可以從經學中找到根源⋯⋯
Thumbnail
「國學」的範圍不限於書籍,書籍以外的歷代文物也可以視為一種文本,透過解讀這些文本的文化意涵,也可以了解「國學」。
Thumbnail
簡介「稽古齋」之源起及宗旨
Thumbnail
集部,也就是文學。中國文學的文體非常豐富,詩、賦、文、詞、曲、傳、記、小說,包羅萬有。《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曾經提出所有文體都是從儒家經典發展出來的,這個想法雖然略帶誇張,卻不無道理。《詩經》是早期的祭祀頌歌和經過編輯整理的各地民歌,可以視為後來詩歌曲謠文學的始祖。《左傳》詳細描繪戰爭場面,又擅長刻
Thumbnail
子部的範疇是四部之中最多最廣的,子部匯聚了所有中國民間學術和科技。凡是無法歸類為經學、史學、文學的文獻和書籍,都可以納入子部。 學術方面由學派理念分類,儒家類包括沒有納入經部的歷代儒學家著作、語錄,例如《荀子》、《朱子語類》。道家類的《老子》、《莊子》主要是探討超越界的「道」、崇尚自然、追求柔靜。
Thumbnail
我國傳統的史學其實與近現代西方傳入的史學有很大差異,近代的歷史研究講求追根究底、還原真相,但中國傳統史學更重視以史為鑑,敘述史事是為了給後世起道德教化的功能,歷史真相反而是次要目標。 道德教化其實也就是五經的主旨,五經之中尤其以《尚書》和《春秋》是經、史並重的。另外也有很多春秋戰國的歷史文獻沒有納
Thumbnail
經學家相信儒家經書的內容是可以落實在個人修養生活和現實施政之中,那麽他們所根據的經書有哪些呢?
Thumbnail
經學,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現在我們很多習俗、文化、思維、用詞都可以從經學中找到根源⋯⋯
Thumbnail
「國學」的範圍不限於書籍,書籍以外的歷代文物也可以視為一種文本,透過解讀這些文本的文化意涵,也可以了解「國學」。
Thumbnail
簡介「稽古齋」之源起及宗旨
Thumbnail
簡介陸士諤《八大劍俠傳》情節。
Thumbnail
總括評價《七劍十三俠》全書。
Thumbnail
唐芸洲《七劍十三俠》承襲《封神演義》的「將才」與「左道」分類規律(語出《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姜子牙語:「將才好破,左道難破」),以下先總述《七劍十三俠》的武學系統,再分述「劍術」與「武藝」兩個系統,最後排定書中人物武學層級高低。
Thumbnail
《七劍十三俠》的人物主要分為劍俠、妖道、淫僧、江湖人士、武將與文官六大類,以下逐一分析各人物形象。
Thumbnail
條列介紹《七劍十三俠》出場人物。
Thumbnail
簡介《七劍十三俠》內容情節。
Thumbnail
總括評價《封神演義》。
Thumbnail
以《封神演義》中的「將才」和「左道」兩個系統,來分析所對應的「道術」和「武藝」。
Thumbnail
簡評《封神演義》中各類人物的形象特色。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簡介陸士諤《八大劍俠傳》情節。
Thumbnail
總括評價《七劍十三俠》全書。
Thumbnail
唐芸洲《七劍十三俠》承襲《封神演義》的「將才」與「左道」分類規律(語出《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姜子牙語:「將才好破,左道難破」),以下先總述《七劍十三俠》的武學系統,再分述「劍術」與「武藝」兩個系統,最後排定書中人物武學層級高低。
Thumbnail
《七劍十三俠》的人物主要分為劍俠、妖道、淫僧、江湖人士、武將與文官六大類,以下逐一分析各人物形象。
Thumbnail
條列介紹《七劍十三俠》出場人物。
Thumbnail
簡介《七劍十三俠》內容情節。
Thumbnail
總括評價《封神演義》。
Thumbnail
以《封神演義》中的「將才」和「左道」兩個系統,來分析所對應的「道術」和「武藝」。
Thumbnail
簡評《封神演義》中各類人物的形象特色。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講到孝道故事,往往引用的都是「曾子耘瓜」、「子路負米」、「戲彩娛親」之類的例子。可是有一句話大家不止聽過,也許還會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它正是出自《孝經》。
Thumbnail
簡介《說文解字》及其作者許慎。
Thumbnail
簡介《爾雅》的書名來源以及其作用。
Thumbnail
簡介《孟子》。
Thumbnail
簡介《論語》。
Thumbnail
介紹《春秋》及三《傳》。
Thumbnail
介紹與禮儀、官制有關的《儀禮》、《周禮》和《禮記》。
Thumbnail
介紹《詩經》的結構、作用和價值。
Thumbnail
介紹《書經》來源、流傳,以及文化影響。
Thumbnail
介紹《易經》來源、易卦的原理,以及《易經》的文化影響。
Thumbnail
講到孝道故事,往往引用的都是「曾子耘瓜」、「子路負米」、「戲彩娛親」之類的例子。可是有一句話大家不止聽過,也許還會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它正是出自《孝經》。
Thumbnail
簡介《說文解字》及其作者許慎。
Thumbnail
簡介《爾雅》的書名來源以及其作用。
Thumbnail
簡介《孟子》。
Thumbnail
簡介《論語》。
Thumbnail
介紹《春秋》及三《傳》。
Thumbnail
介紹與禮儀、官制有關的《儀禮》、《周禮》和《禮記》。
Thumbnail
介紹《詩經》的結構、作用和價值。
Thumbnail
介紹《書經》來源、流傳,以及文化影響。
Thumbnail
介紹《易經》來源、易卦的原理,以及《易經》的文化影響。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流亡在櫟城的鄭厲公起兵攻打鄭國首都,借大夫傅瑕之手剷除了當時的國君公子儀⋯⋯
Thumbnail
鄭國大夫高渠彌因舊仇刺殺鄭昭公,《左傳》記載公子達評價此事,說:「高渠彌將會被殺,他的報復行為太過份了⋯⋯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吒咤一時的鄭莊公去世了,大臣祭仲協助太子忽即位成為新的國君,後世稱為鄭昭公⋯⋯
Thumbnail
鄭國的太子忽幫助齊國擊退山戎,立下彪炳戰功,齊僖公打算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忽,太子忽拒絕了⋯⋯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鄭厲公回國重新執政,懲治了祭仲的黨羽。公父定叔一看勢頭不對,就逃往衛國去⋯⋯
Thumbnail
鄭厲公回歸鄭國,首先把傅瑕處死,接下來向原繁傳話,並似乎話中帶刺⋯⋯
Thumbnail
流亡在櫟城的鄭厲公起兵攻打鄭國首都,借大夫傅瑕之手剷除了當時的國君公子儀⋯⋯
Thumbnail
鄭國大夫高渠彌因舊仇刺殺鄭昭公,《左傳》記載公子達評價此事,說:「高渠彌將會被殺,他的報復行為太過份了⋯⋯
Thumbnail
鄭厲公與大夫雍糾合謀殺死祭仲,祭仲的女兒雍姬知道後向父親告密,祭仲先下手為強,殺死雍糾,把屍體拋棄在周氏之池⋯⋯
Thumbnail
魯桓公本想調和宋、鄭兩國的不和,豈料宋莊公不領情,魯桓公改與鄭厲公結盟⋯⋯
Thumbnail
吒咤一時的鄭莊公去世了,大臣祭仲協助太子忽即位成為新的國君,後世稱為鄭昭公⋯⋯
Thumbnail
鄭國的太子忽幫助齊國擊退山戎,立下彪炳戰功,齊僖公打算把女兒許配給太子忽,太子忽拒絕了⋯⋯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排飛闥而上出,若遊目於天表,似無依而洋洋。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軼雲雨於太半,虹霓迴帶於棼楣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從漢代開始,正月初一有飲椒酒、柏酒的習俗。古代的飲酒禮儀裏,向來是長輩先飲⋯⋯
Thumbnail
蕭統認為史論和歷史敘述具有較高文學性,因此在《文選》中收錄了「史論」和「史述贊」兩類。
Thumbnail
蕭統化用了《孟子》的典故,泛稱歷代賢人忠臣所留下的美好言論,有着華麗的外表,響着動聽的聲音。
Thumbnail
蕭統稱讚從遠古到當時的眾多作者,他們才華橫溢,擅於創作,留下太多優秀的作品供後人欣賞了。
Thumbnail
《昭明文選・序》是蕭統自行說明編撰此書的目的,並闡述其文學觀。
Thumbnail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十八〉賞析
Thumbnail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賞析。
Thumbnail
排飛闥而上出,若遊目於天表,似無依而洋洋。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軼雲雨於太半,虹霓迴帶於棼楣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從漢代開始,正月初一有飲椒酒、柏酒的習俗。古代的飲酒禮儀裏,向來是長輩先飲⋯⋯
Thumbnail
蕭統認為史論和歷史敘述具有較高文學性,因此在《文選》中收錄了「史論」和「史述贊」兩類。
Thumbnail
蕭統化用了《孟子》的典故,泛稱歷代賢人忠臣所留下的美好言論,有着華麗的外表,響着動聽的聲音。
Thumbnail
蕭統稱讚從遠古到當時的眾多作者,他們才華橫溢,擅於創作,留下太多優秀的作品供後人欣賞了。
Thumbnail
《昭明文選・序》是蕭統自行說明編撰此書的目的,並闡述其文學觀。
Thumbnail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十八〉賞析
Thumbnail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