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治具設計中,「公差」與「試作調整」往往決定了成敗。僑森木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s://chiaosen.com.tw/)透過 CNC 加工與木治具整合設計,讓尺寸誤差不再是問題。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木治具的公差設定與試作調整流程,從設計思考到實際應用,掌握穩定量產的關鍵。
【Day 8|木治具設計中的公差與試作調整】
在許多製造流程中,治具看似靜止不動,實際卻是整條生產線的「靈魂」。一個定位孔誤差 0.2mm,都可能導致產品裝配歪斜。木治具的挑戰就在於:它不像金屬那樣剛性高,反而必須依靠「設計公差」與「試作修正」來維持穩定度。
一、為什麼木治具需要公差設計?
木材會因濕度變化而膨脹或收縮。設計師若照理論尺寸製作,實際使用時可能出現「裝太緊」或「定位不準」的情況。因此在設計階段,會預留公差範圍(tolerance range),常見的設定方式如下:- 插銷孔或定位榫:+0.1 ~ +0.3 mm
- 配合面或卡槽:-0.1 ~ -0.2 mm
- 大面板拼接:視濕度留 0.3~0.5 mm 伸縮空間
這些數值不是死的,而是根據環境、加工方式與夾具結構動態調整。
二、試作調整:真正決定精度的階段
即使公差設計再完美,試作仍是必經過程。
在僑森木業的流程中,木治具試作通常分為三步:
- 初次組裝驗證:確認孔位、角度、插銷是否吻合。
- 微調修正階段:用砂紙或薄墊片微調接觸面。
- 穩定試運轉:模擬實際夾持、裝卸,確認穩定性。
試作調整不僅是修正誤差,更是「找出木材特性」的過程。經驗豐富的技師,往往能在這階段預判未來量產的誤差方向,提早做補償。
三、常見問題與解決方式
問題可能原因解決方式
裝配偏緊或難插入
公差設太小、木材吸濕
增加孔徑0.2mm或預烘木料
組裝後出現歪斜
鎖點基準不對齊
改用CNC二次定位切削
治具長期變形
儲放環境濕度過高
需烘乾與重新校正治具基準面
四、量產前的「最終微調」
在量產前,治具會進行「功能模擬測試」。
透過連續操作幾十次,觀察定位是否跑偏、夾力是否均勻。 這個階段常被稱為「Pilot run」,目的在於讓治具在現實條件下穩定運作。 有些關鍵治具甚至會額外製作兩組,以防止生產高峰期更換延誤。
五、結語:治具的精度,來自人與木的默契
木治具的價值不僅在加工,而在於理解材料與生產節奏之間的誤差對話。
僑森木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s://chiaosen.com.tw/)在多年的 CNC 加工經驗中,累積出完整的木治具試作與調整流程,能根據不同產業需求客製精密木治具,讓「誤差」成為「精準」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