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引述自沙崙綠能智慧科學城)
隨著太陽能光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光電板的數量不斷增加,而如何妥善處理使用壽命結束的光電板,成為光電產業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台灣作為推動光電發展的先行者,已建立完善的「序號納管」機制和「3C1R」回收流程,確保廢棄光電板不對環境造成污染,並能有效再利用其高價值材料。本文將帶你了解光電板的回收管理制度與具體流程如下:
♻️光電板回收的核心:序號納管與 3C1R 流程♻️
光電板的回收必須從源頭開始管控,台灣採用「序號納管」制度,確保每片光電板均可追溯來源,並透過「3C1R」流程(問、填、集、收)實現高效回收。
3C1R即登記(Coding)、收集(Collection)、拆解(Crushing)與回收再利用(Recycling)。這套流程不僅確保光電板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理,也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回收利用率。
① 登記(Coding)
每一塊光電板在安裝時都會被賦予一個唯一的序號,並納入「台灣光電回收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可以追蹤光電板的生產、安裝、使用與報廢情況,確保光電板在退役後能被準確回收,避免非法棄置。
📌實例:台灣光電產業聯盟(TFC)已與多家光電廠商合作,為每塊光電板附加 QR 碼,供市民與產業即時查詢產品資訊。
② 收集(Collection)
當光電板達到使用壽命或因損壞需更換時,回收單位會進行集中收集,並妥善分類。收集過程中,光電板會被檢查其完整性,以區分可再利用部分與需要拆解的部分。
🔧挑戰解決:為避免偏遠地區的光電板難以回收,政府提供補貼,鼓勵回收商擴展服務範圍。
③拆解(Crushing)
光電板收集後進入專業拆解廠進行處理,通過機械與化學方法分離出矽晶片、玻璃、鋁框等材料。這些材料經過清洗、提純後,可重新用於製造新產品。
📈數據:根據 TFC 的報告,台灣光電板的回收率已達 90%,其中玻璃與鋁框的回收利用最為成熟。
④ 回收再利用(Recycling)
經過拆解的材料將被送往相關產業進行再加工。例如,回收的矽材料可以用於製造新的光電板,玻璃可用於建材,金屬則進入循環製造鏈。這不僅降低了原材料的需求,也進一步減少了碳排放。
🤖TFC 連結 QR:透明化回收的創新工具🤖
為了讓光電板回收流程更加透明,台灣光電產業聯盟(TFC)推出了「QR 碼追蹤系統」。透過這套系統,每位市民或業主都可以掃描光電板上的 QR 碼,查詢其回收進度,甚至可以看到拆解後的材料去向。每片太陽能光電板從生產到報廢,都會被賦予唯一的序號,並記錄在納管系統中。這確保了光電板在整個生命週期內的透明管理,避免非法棄置或流入非合規渠道。
光電板的回收並非難題,而是一個科學、透明且可行的流程。透過「序號納管」制度與「3C1R」回收流程,台灣已建立完善的光電板回收體系,確保廢棄物不對環境造成影響,並實現資源的高效再利用。回收不僅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新的開始。光電板的妥善回收與再利用,將為台灣的綠能轉型與永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未來,隨著更多回收案例的落地,光電產業的環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將更加顯著,實現綠能與循環經濟的雙贏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