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風險聲明
本報告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與分析,係基於公開資料與歷史數據,僅供教育與研究用途。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任何投資決策均應基於您自身的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標,並建議諮詢專業財務顧問。投資有風險,本報告作者與發布者對於任何因依據本報告內容所做出之投資決策所產生的損失,概不負責。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所有投資風險。
報告日期: 2025年11月8日
核心摘要
本報告旨在深入分析全球電聲元件領導廠商美律實業(股票代號:2439)的股價估值與未來營運展望。綜合近期法說會釋出的業績指引、最新財務數據及產業趨勢,我們認為美律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成長轉折點。儘管2025年因匯損及費用增加導致獲利暫時承壓,但公司在高階耳機、醫療級助聽器、新產品線(VC、喇叭系統)及市場擴張等多重引擎驅動下,預計將於2026年重返顯著的營收與獲利成長軌道,並在2027年迎來更強勁的成長動能。
基於對未來幾年每股盈餘(EPS)的預測,並參考其歷史本益比區間,我們認為美律當前的股價(110.5元,截至2025年11月7日)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展望2026年,我們的中性情境估值顯示其股價具備相當的成長潛力,而法人近期設定的118元目標價則相對保守。
1. 公司概況與營運現況
美律實業為全球領先的電聲產品專業製造商,主要業務為設計與製造耳機(Headset)、揚聲器(Speaker)及其他相關元件(如麥克風、電池、醫療產品等)。公司不僅是全球前十大的手機揚聲器供應商,近年更積極拓展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線,尤其在電競耳機、高階頭戴式耳機,以及前景廣闊的美國OTC(非處方)助聽器市場 [1][2]。
1.1 近期財務表現回顧
回顧2024年,美律營運表現強勁,全年營收達到歷史新高的438.54億元,年增率達19.5%,帶動EPS衝上9.26元,較前一年度大幅成長約50% [3]。這一年的亮眼表現主要受惠於新客戶導入、新產品量產,以及電競耳機業務的強勁成長。毛利率從2020年的10.4%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13.3%,顯示公司產品組合持續優化。同時,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從2020年的2.8%大幅改善至2024年的14.9%,反映公司獲利能力顯著提升。
進入2025年,雖然第二季受到匯損嚴重衝擊,單季EPS僅0.01元,但第三季迅速擺脫頹勢。受惠於客戶拉貨力道強勁及產品組合優化,第三季稅後純益達5.83億元,單季EPS回升至2.33元,表現亮眼 [2]。第三季營收達131.22億元,創下近三年同期新高,其中電競耳機年增16%,Audio耳機年增9%,助聽器等醫療產品更是年增27%,成為成長最快的產品線。
截至2025年10月,累計營收為371.66億元,年增4.34%,顯示全年營收仍維持穩健成長的態勢 [4]。10月單月營收達49.69億元,年增率高達20.72%,顯示下半年營運動能持續強勁。
1.2 產品組合與市場定位
美律的產品組合相當多元,2025年第三季的營收結構中,耳機產品佔比71%(年增3個百分點),揚聲器佔比23%(年減4個百分點),其他產品(含助聽器、麥克風等)佔比6%(年增1個百分點)。在耳機產品線中,電競耳機與Audio耳機成長強勁,分別年增16%與9%,而TWS真無線耳機則因新舊機種銜接而年減15%。
值得注意的是,美律的產品毛利率呈現明顯差異。根據法說會揭露,產品毛利率由高至低依序為:助聽器、麥克風、揚聲器、電競耳機、頭戴式耳機、TWS耳機 [5]。這意味著公司積極發展的助聽器與高階耳機產品,不僅具備成長潛力,更能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獲利貢獻。
2. 營收成長分析與歷史趨勢
2.1 過去五年營收表現
美律的營收在過去幾年呈現波動成長的趨勢。2020年全年營收為362億元,2021年持平於362億元(年增率0%),2022年因市場需求疲軟而小幅下滑至354億元(年減2.2%),2023年恢復成長至367億元(年增3.7%),並於2024年展現強勁的增長力道,營收大幅躍升至438.54億元(年增19.5%)。過去四年(2021-2024)的平均年增率約為5.2%,但若排除2024年的異常高成長,前三年的平均成長率僅約0.5%,顯示2024年是公司營運的重要轉折點。
2.2 獲利能力的演進
在獲利能力方面,美律的EPS從2020年的1.71元大幅躍升至2021年的6.81元,2022年維持在6.81元,2023年小幅回落至6.16元,2024年再創新高達9.26元。這樣的獲利波動主要受到產品組合、匯率變動及費用控管等因素影響。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淨利率約為2.1%(9.26元 ÷ 438.54億元),相較於同業仍有提升空間,這也意味著若公司能持續優化產品組合並改善營運效率,未來獲利成長潛力可期。
3. 2025-2027年業績展望與指引
根據公司於2025年11月3日舉辦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 [1][5],我們對未來三年的業績做出以下預測與分析。
3.1 2025年:調整與奠基
2025年可視為美律為未來更高成長階段奠定基礎的調整期。前三季累計EPS為3.77元,較去年同期的6.57元明顯下滑,主要受到第二季匯損拖累。展望第四季,公司預期將進入耳機出貨旺季後的調整期,但Audio產品及電競耳機仍具支撐力,揚聲器業務則進入旺季,助聽器產品預計與第三季持平但較去年同期成長。
綜合考量前十月累計營收371.66億元及第四季的季節性因素,我們預估全年營收約在460億元左右,年增約4.9%。在獲利方面,由於上半年匯損影響及產線移轉至東南亞、研發人員擴充等費用增加,預估第四季EPS約在2.5至3元之間,全年EPS將自2024年的高點回落至約6.5元左右。
3.2 2026年:重返成長軌道
公司管理層明確表示,預期2026年營收與獲利將同步成長。主要成長動能包括以下幾個面向:
高階耳機市場持續擴張:高階頭戴式耳機需求成長性較大,英國新客戶及中國客戶的頭戴式耳機已順利量產並貢獻營收。電競耳機市場則相對穩定,新客戶產品進入量產帶動營收成長。相較之下,TWS市場需求較為疲弱,但影響有限。
醫療產品成為穩定動能:美國OTC助聽器市場需求持續發酵,成為公司穩定的成長貢獻來源。助聽器不僅具備高毛利率,市場需求也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將成為營收提升的主要動能之一。
新產品線開始發酵:VC(音圈馬達)與喇叭系統等新業務預計在2026年開始貢獻營收。此外,新一代Hi-Fi音響產品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進入量產,將為下半年營收注入新動能。
新客戶與市場擴張:新客戶的導入與東北亞市場的滲透將帶來增量營收。公司積極進行東北亞市場滲透,預期相關效應將在2026年開始發酵。
日本併購案挹注:預計於2026年第一季完成交割的日本併購案將開始認列營收,有助於提升日本市場滲透率並透過垂直整合改善毛利率。
產能佈局優化:公司持續將產能移轉至東南亞以分散風險並降低成本。2025年產能佈局為中國60%、越南與泰國合計40%,2026年目標是中國與東南亞各佔50%,並將依關稅政策動態調整。
在費用控管方面,公司預計2026年全年費用將與2025年約略持平,並持續推動費用節約目標以優化營運。稅率預估維持在20%至22%區間。
綜合考量上述成長動能,我們預估2026年營收將成長5%至10%,達到483億至506億元區間,中性預估為494.5億元(年增7.5%)。在營運效率提升與產品組合優化下,淨利率有望自2024年的2.1%提升至2.2%至2.4%,帶動EPS大幅回升至10.88元至11.87元,中性預估為11.37元。
3.3 2027年:迎接顯著成長
公司管理層在法說會中特別強調,在2026年各項成長策略開始發酵後,2027年將迎來「更顯著的成長力道」[1]。這意味著前述的新產品線、新客戶、市場擴張及併購整合效益將在2027年充分展現。
我們預估2027年營收成長率有望提升至8%至15%,帶動營收挑戰534億至569億元,中性預估為551.37億元(年增11.5%)。在規模經濟效益及產品組合持續優化下,淨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至2.3%至2.6%,推動EPS達到12.68元至14.34元,中性預估為13.51元,再創歷史新高。
3.4 業績預測總結
總結來看,美律的營收與獲利展望如下:2024年實際營收為438.54億元,EPS為9.26元;2025年預估營收為460億元(年增4.9%),EPS約6.52元;2026年中性預估營收為494.5億元(年增7.5%),EPS約11.37元;2027年中性預估營收為551.37億元(年增11.5%),EPS約13.51元。
4. 股價估值分析
我們採用本益比(P/E Ratio)與股價淨值比(P/B Ratio)兩種方法對美律的合理股價進行評估。
4.1 本益比估值法
本益比估值法是最常用的股票估值方法之一,其核心邏輯是將公司的每股盈餘乘以合理的本益比倍數,以得出合理股價。根據歷史數據,美律的本益比區間相當廣泛,低點約11.1倍,平均約16.0倍,高點約22.0倍 [3]。這樣的區間反映了市場對公司不同成長階段的評價差異。
基於2025年EPS的估值:以2025年預估EPS 6.52元計算,若採用歷史平均本益比16倍,合理股價約在104元左右,與當前股價110.5元相近,顯示市場已大致反映今年的獲利預期。若採用保守的11.1倍本益比,股價約為72元;若採用樂觀的22倍本益比,股價可達144元。
基於2026年EPS的估值:展望2026年獲利將顯著回升,以中性預估EPS 11.37元計算,若採用歷史平均本益比16倍,合理目標價約為182元,相較於當前股價110.5元具備64%的潛在漲幅。若採用保守的11.1倍本益比,目標價約為126元(潛在漲幅14%);若採用樂觀的22倍本益比,目標價可達250元(潛在漲幅126%)。
基於2027年EPS的估值:若進一步展望2027年,以中性預估EPS 13.51元及歷史平均本益比16倍計算,目標價可達216元。若採用保守的11.1倍本益比,目標價約為150元;若採用樂觀的22倍本益比,目標價可達297元。
此結果顯示,若美律能順利達成2026年及2027年的營運目標,目前股價具備顯著的上漲空間。法人近期報告給予的118元目標價 [6],僅反映了部分短期利多,尚未完全計入2026年的成長潛力。
4.2 股價淨值比估值法
股價淨值比(P/B Ratio)是另一種常用的估值方法,特別適用於資產密集型或獲利波動較大的公司。美律目前每股淨值為65.13元,當前股價110.5元對應的股價淨值比為1.7倍。
根據歷史數據,美律的股價淨值比區間為低點1.68倍、平均2.29倍、高點3.06倍。若採用歷史平均股價淨值比2.29倍,合理股價約為149元(65.13元 × 2.29),相較於當前股價仍有35%的上漲空間。若採用保守的1.68倍,股價約為109元,與當前股價相近;若採用樂觀的3.06倍,股價可達199元。
股價淨值比估值法的結果同樣支持了股價被低估的論點,並與本益比估值法的結論相互印證。
4.3 估值結論
綜合本益比與股價淨值比兩種估值方法,我們認為美律當前股價(110.5元)相對於其2026年的獲利潛力而言,存在明顯的低估。基於中性情境的EPS預測及歷史平均本益比,我們設定的12至18個月合理目標價為182元,此價格對應約16倍的2026年預估本益比,與其歷史平均水平相符。若公司能超越預期達成樂觀情境的獲利目標,股價更有機會挑戰250元以上的水平
5. 投資風險與考量因素
儘管美律的基本面展望正向,投資者仍需留意以下風險因素:
匯率波動風險:美律的營收以美元計價為主,但成本端則涉及多國貨幣,匯率波動可能對毛利率造成顯著影響。2025年第二季的匯損即為明顯案例。
產能移轉成本:公司正積極將產能移轉至東南亞,短期內將產生較高的移轉費用及學習曲線成本,可能壓縮短期獲利。
市場需求不確定性:TWS市場需求疲弱,若其他產品線(如高階耳機或助聽器)的成長不如預期,可能影響整體營收表現。
競爭加劇:電聲產業競爭激烈,若競爭對手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或價格策略,可能影響美律的市占率與毛利率。
併購整合風險:日本併購案的整合效益能否如預期實現,仍需觀察
籌碼面壓力:截至2025年11月初,技術面顯示股價位於季線下方,月KD與日KD均呈死叉,三大法人近期呈現賣超,短期籌碼面偏弱 [6]。
6. 結論與投資建議
總體而言,美律實業的基本面正向,公司透過產品多元化與市場擴張策略,為未來2至3年的成長奠定了穩固基礎。雖然短期內股價可能受到市場情緒及籌碼面因素影響而波動,但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目前的價值水平提供了具吸引力的風險報酬比。
我們認為,投資者可將目光聚焦於2026年的成長潛力。基於本益比估值模型,我們設定的12至18個月合理目標價為182元,此價格對應約16倍的2026年預估本益比,與其歷史平均水平相符,相較於當前股價110.5元具備約64%的潛在漲幅。建議投資者可將當前股價的任何回檔視為建立中長期部位的機會,並密切關注公司每季的營運表現及法說會指引,以適時調整投資策略。
對於風險承受度較低的投資者,建議等待技術面轉強(如站上季線、KD指標黃金交叉)或籌碼面改善(如法人轉為買超)後再行進場。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當前價位提供了不錯的進場時機,可分批布局並持有至2026年下半年以享受成長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