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媒體報導爆單
嗨我是 Mech Muse 👋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這兩天人形機器人圈最熱門的話題——「中國人形機器人爆單」。你可能看到不少新聞寫著「UBTECH 訂單突破人民幣 6.3 億」「眾擎三年要出 2000 台」「樂聚目標千台級」,看起來好像一切都起飛了 🚀。
但這些數字的背後,其實藏了很多細節——哪些是實際採購、哪些只是框架協議、為什麼說這波熱潮仍是供給驅動?今天這篇我幫你整理清楚,讀完你會拿走三樣東西:1️⃣ 事件重點與背景一次看懂
2️⃣ 今年以來的完整時間線
3️⃣ 怎麼判斷「爆單」是真是假
📰 這波「爆單」,其實是供應端在衝
中央社在 11/10 發的分析報導講得很直白:這波「爆單」熱潮,其實多半還是供給側驅動。意思是,推動熱度的主要是機器人廠商自己,而不是市場的真實需求。很多訂單來自股東、集團內部,或是框架協議(Frame Agreement),也就是「先簽意向書、再看落地」。🧾
像優必選(UBTECH)就說他們的 Walker 系列已經進入幾家車廠(東風柳汽、吉利、奧迪一汽)試用,Walker S1 可以搬運物料、S2 則能在 3 分鐘內完成充電定位、能 7×24 小時運作。這些看起來都很厲害 👍,但距離「大量部署」還有一段距離,畢竟目前多數仍是 demo 或訓練階段。
再看幾個關鍵數字:
- UBTECH Walker 系列:累計訂單金額突破 人民幣 6.3 億元
- 眾擎機器人:和多倫科技簽約,三年要落地 2000 台
- 樂聚機器人:今年目標 1000~2000 台
聽起來超驚人吧?但中央社提醒,這些訂單很多還停留在框架階段,買方還沒真正出手。簡單說,目前是「廠商衝鋒、買家觀望」,整個市場還沒真正由需求端驅動。💡
🗓️ 從「大單公告」到「爆單敘事」
我們來照時間順一遍,把今年以來的關鍵事件串起來,看清楚整個熱潮是怎麼堆出來的 👇
- 2025/09/12|UBTECH 宣布拿到 人民幣 2.5 億 大單,產品包括 Walker 系列與方案,並強調已進入多家車廠實測。這算是「爆單敘事」的起點。
- 2025/09/15|眾擎與多倫科技合作,喊出三年 2000 台 目標,主攻交通管理、車檢等場景。
- 2025/09/28–29|媒體報導 UBTECH 累計訂單已達 4.3 億元,並新增 3000 萬元 新合約,預計年底交付。
- 2025/10/19|優必選公布「全年訂單逾 6.3 億」,同時強調新款 Walker S2 能自主換電 🔋。這個「6.3 億」成為媒體引用主流。
- 2025/11/01|聯合報整理多家機器人公司出貨挑戰,提到樂聚目標是今年交付 1000~2000 台。
- 2025/11/10|多家媒體以「雙11爆單」為題總結,三家公司的數字都被搬上標題。
- 2025/11/10|中央社發分析稿降溫,指出多為框架協議、買方弱勢、屬於供給驅動。
可以看到,從 9 月到 11 月短短兩個月,整個產業從「大單消息」→「爆單狂潮」→「媒體反思」。一開始市場情緒被金額和台數帶著跑,但越接近 11 月,越多媒體開始檢視這些訂單的「真實含金量」。💬
🔍 延伸解析:爆單要看懂三件事,才不會被帶風向
1️⃣ 框架協議 ≠ 實際採購單
框架協議比較像「我打算買,但還要看後續」。只有真正下的 PO(採購單) 才算收入。中央社提醒,這些爆單很多其實還沒落到帳上,也就是「先簽好合作,再看看實測結果」。
2️⃣ 看「台數」前,先問三個問題
- 場景是否 SOP 化? 若現場流程還沒穩定,機器人進不去。
- 能源與維保能跟上嗎? Walker S2 雖然能自主換電 ⚡,但換電樁、維修體系要跟上才撐得起長時間運作。
- 驗收怎麼定? 有沒有明確的良率、節拍、稼動率?這些都會影響最終能不能真正交付。
3️⃣ 為什麼買方這麼安靜?
因為工廠改流程風險太高,買方通常要等試點成功才願意公開。也因此,我們現在聽到的幾乎都是「賣方的故事」,而不是「使用者的評價」。
4️⃣ 三家公司的不同策略
- UBTECH:用「大額合約 + 工廠實訓 + 自主換電」組合打造領頭形象。
- 眾擎:明確聚焦在交通與車檢領域,三年 2000 台是一個硬目標。
- 樂聚:多場景混搭打法,教育、導購、工業都有,但也意味著維護成本高。
5️⃣ 三個快速判斷法
- 訂單是「框架」還是「實單」?
- 有沒有明確交付時間和地點?
- 買方有沒有出來講?
這三個問題是我看機器人產業新聞時的「避雷三招」⚙️。只要記住這幾點,就不容易被熱度牽著走。
🤔 結語:把情緒放一邊,讓事實自己說話
總結一下,這波「爆單潮」是真的,也確實顯示出人形機器人市場在快速升溫🔥。但正如中央社提醒,這股熱潮還是以供應端推動為主,買方需求尚未全面成形。真正的考驗,是能否從 demo、試點,走到 SOP 化、量產與維保落地。
如果你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進展有興趣,接下來幾個月我會持續追蹤各家實際交付狀況、買方案例與量產節點,幫大家把故事講得更清楚。
也歡迎你追蹤我 👉 Mech Muse,一起看這場「爆單熱潮」會不會真的變成下一個「產業拐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