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不是馬拉松,是耐力賽」——如何不倦怠、不中斷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你大概常聽到某些創作者說:「做自媒體是一場馬拉松,要慢慢跑。」但我認為,這句話說一半而已。

馬拉松是有固定距離、有終點的——跑完就結束。可是真實的自媒體呢? 沒有終點、沒有終點線、沒有完賽獎牌,甚至沒有明確的“停下可以休息”時間。

因此更像什麼?

耐力賽。

一種比誰能夠 不爆掉、不倦怠、不中斷 的長期戰。

既然是耐力賽,那我們要做的就不是「跑快一點」,而是「不讓自己提前退出」。

以下是能讓你長期穩定創作、不倦怠的三大策略。

一、不要為了「產量」燒掉你的熱情——而要為「習慣」留出空間

你可能想過這些:

  • 要日更嗎?
  • 要一週三篇嗎?
  • 如果我不更新會不會掉觸及?

這些想法其實是在逼迫自己加速。

可你不是在跑100公尺,而是在跑一場沒有終點的比賽。

耐力賽最怕什麼?

——爆衝。

你要做的是建立「最輕鬆能做到的」更新習慣,例如:

  • 一週一篇固定長文
  • 平日 IG 只做輕內容
  • 週末才做主題文章
  • 短影片設定為 20 分鐘內可完成的版本
  • 寫文章不超過 40 分鐘就強迫收尾

重點不是完美,也不是產量,而是:讓創作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你的壓力來源。

這就是耐力賽的配速。

也許你會注意到其他創作者能夠固定時段更新、產出內容,但你也可以留意,他們也曾熬過一段被更新逼著跑的日子,就是因為理解了耐力的重要,才有如今的他們。

△奔向光明

△奔向光明

二、別再逼自己「靈感要完美」,要改成「抓重點 → 快速出稿 → 日後再強化」

倦怠常來自這句話:「我覺得這篇還不夠好,再改一下。」

改一次兩次還好,但一旦陷入「無止境修改地獄」,你就會開始疲乏、拖延,最終停更。

耐力賽有一個重要策略:把每一個內容都看成“進度的一部分”,不是“作品最終版”。

你可以這樣思考:

  • IG 貼文可以先發精簡版,以後再做成長文文章
  • 影片可以先 20 秒版,之後拆成 3 個主題延伸
  • 今天寫不完沒關係,你有 30 分鐘寫 30 分鐘的品質

你不需要等待最好的狀態,才開始創作;你只需要開始,狀態自然會變好。

如果馬斯克等到資源都到齊才開公司,也不會有如今的成就了。

三、設定「低壓但有效」的 KPI:不是數字,而是“節奏指標”

很多人做自媒體會盯著:

  • 觀看數
  • 粉絲數
  • 互動數
  • 觸及數

這些當然重要,但都是「結果」。

結果本來就會有起伏。

耐力賽真正要看的是 節奏指標(Rhythm KPI)

  • 我這週有維持 70% 的更新頻率嗎?
  • 我是否在固定時間進行創作?
  • 我的壓力指數是否過高?
  • 我是否有每週花 1 小時研究新靈感?
  • 我是否在內容之間保持呼吸?

因為 持續,本身就是最強的成長加速器

短時間衝刺的是短跑選手, 但能一直跑、跑一年、兩年、五年的——才是真正會變強的。

最後:你該問的不是「怎麼做出更多內容?」

而是「怎麼讓我五年後還在創作?」

倦怠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你太努力、太早衝刺、太快燃燒。

耐力賽的贏家不是最快的,而是最懂得管理自己的。

你要做的是:

  • 降低壓力
  • 建立節奏
  • 使用可長期維持的系統
  • 採用「先做→再調」的創作流程

這樣你才能穩定、不爆掉、不中斷,也才能真正從自媒體的長期效應中獲得回報。

因為:

真正的勝利,是你還在,而別人已經休息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n的異想天地的沙龍
17會員
45內容數
✈️ 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 分享旅途中的風景與美味 📍 用味蕾和腳步,記錄生活
2025/11/09
經營自媒體,不一定要追粉,也不必天天爆更。 最重要的,是讓每一篇內容都有意義。 粉絲數只是結果, 而你真心分享的內容,才是會被記住的原因。 當你願意持續輸出、用心表達, 粉絲自然會慢慢靠近。 因為真正吸引人的, 從來不是演算法—— 而是你這個人。 ✨ 先讓內容閃光,粉絲就會跟著發亮。
Thumbnail
2025/11/09
經營自媒體,不一定要追粉,也不必天天爆更。 最重要的,是讓每一篇內容都有意義。 粉絲數只是結果, 而你真心分享的內容,才是會被記住的原因。 當你願意持續輸出、用心表達, 粉絲自然會慢慢靠近。 因為真正吸引人的, 從來不是演算法—— 而是你這個人。 ✨ 先讓內容閃光,粉絲就會跟著發亮。
Thumbnail
2025/07/19
《特殊幼兒教育(五版)》是一本整合理論與實務的專業工具書,涵蓋早期療育的重要性、發展遲緩與智能障礙幼兒的支持、資賦優異幼兒的教育需求,以及親職教育等面向。本書強調跨專業團隊合作、看見需要、提供尊重,並以溫暖的筆觸引導家長與專業人員陪伴孩子成長。適合特殊教育教師、家長和社工人員參考。
Thumbnail
2025/07/19
《特殊幼兒教育(五版)》是一本整合理論與實務的專業工具書,涵蓋早期療育的重要性、發展遲緩與智能障礙幼兒的支持、資賦優異幼兒的教育需求,以及親職教育等面向。本書強調跨專業團隊合作、看見需要、提供尊重,並以溫暖的筆觸引導家長與專業人員陪伴孩子成長。適合特殊教育教師、家長和社工人員參考。
Thumbnail
2025/07/10
這篇文章推薦鈕文英老師的《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三版)》,並詳細介紹此書的四大篇章內容,以及其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優點。適合對象包含大學生、研究生、研究初學者、以及想學習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的人士。
Thumbnail
2025/07/10
這篇文章推薦鈕文英老師的《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三版)》,並詳細介紹此書的四大篇章內容,以及其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優點。適合對象包含大學生、研究生、研究初學者、以及想學習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的人士。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