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5 的社群環境中,品牌不缺曝光,也不缺創作者合作的機會,真正缺的是「能確實帶來導流與轉換」的 網紅行銷策略。
許多品牌面臨相同困境:
❌ 看起來曝光量很高,但實際導流效果不佳❌ KOL 形象很好,但粉絲不會點連結
❌ 影片被看完了,但沒人採取行動
群策整合行銷 指出:
「問題不是網紅不好,而是缺乏『為轉換設計』的策略。」
本篇將分享群策的 真實案例,如何透過明確策略、內容共創與平台節奏,
讓網紅轉換率在短期內 翻倍成長,並建立品牌的長期成效模型。
以下為群策協助某品牌完成的「轉換提升專案」(細節皆匿名處理)。
操作範圍:美妝保健領域
目標:提升導流(官網)+ CTA 點擊轉換率
期間:30 天
1️⃣ 問題診斷:曝光不等於轉換——找出卡點才是開始
品牌原本與數位網紅合作,內容有趣、曝光也不差,
但群策在數據審查後發現三個關鍵問題:
- 創作者的受眾與品牌主力客群「不完全重疊」
- 內容雖有觀看,但缺乏「行動誘因」
- 影片重點在「體驗」,不是「帶路徑」
📌 群策觀點:
「粉絲喜歡看 ≠ 願意買。內容必須替轉換而設計。」
2️⃣ 選角調整:不是找大網紅,而是找「信任剛剛好」的人
群策重新評估創作者名單,採用「信任力模型」挑選合作對象:
包含以下三大指標:
- 真實互動率(非灌水帳號)
- 語氣與人設能否自然融入品牌
- 粉絲是否願意採取行動
最後選定「中型創作者」為主體,
粉絲量不算最大,但信任力極高。
📌 結果:新 KOL 的「行動點擊率」比舊合作名單高出 2.6 倍。
3️⃣ 共創內容:把 CTA 融入故事,而不是強塞資訊
群策重新設計內容的「行動曲線」:
- 前 3 秒:明確痛點與情境
- 中段:體驗與個人真實感
- 後段:事情的關鍵改變(品牌價值)
- 結尾:自然 CTA(不是硬廣)
創作者與群策同步調整語氣、節奏、畫面與 CTA 崁點,
讓行動不再突兀,而是變成觀眾「應該順手做的事」。
📌 結果:影片平均停留時間提升 32%,CTA 點擊成長 65%。
4️⃣ 多平台節奏:一個內容拉出三倍導流量
群策將創作者內容拆成:
- IG 完整主影片:建立信任
- TikTok 精華剪輯:提升陌生觸及
- Threads 心得文字:放大推薦力
- YouTube Shorts:最終引流補強
實際成效出現驚人差異:
📌 單次合作內容 → 四平台加總導流量是原本的 3.1 倍
這證明:
「平台分工,是提升轉換的關鍵加速器。」
5️⃣ 成效迭代:每 7 天調整策略,30 天內轉換率翻倍
群策的強項之一,是「數據週期優化」。
每週追蹤以下數據:
- CTA 點擊率
- 留言情緒
- 收藏/分享率
- 導流量曲線
- 完整觀看率(VV)
依據數據即時調整:
- 更換 CTA 語句
- 調整影片開頭
- 微調文案痛點
- 更換縮圖
- 強化關鍵字 hashtags
📌 30 天結果:
轉換率從 1.2% → 3.8%,提升 216%
(同業平均通常小於 1%)
群策整合行銷團隊表示:
「行銷不是看誰最吵,而是看誰最被信任。」
「轉換率提高的核心,是策略,而不是流量。」
群策將導流與轉換拆成三個核心關鍵:
1️⃣ 受眾契合度:選對 KOL,比選大 KOL 更重要
2️⃣ 內容說服力:故事+痛點+自然 CTA 才能引導行動
3️⃣ 平台串聯:單平台不可能帶來最大轉換
這就是群策與一般網紅行銷公司最大的差異。
他們不只是操作,而是「用顧問思維解決問題」。
成功的網紅行銷,從來不是一支影片決定的,
而是策略、內容與節奏三者的合力。
群策整合行銷透過:
✨ 精準選角
✨ 內容共創
✨ 平台節奏佈局
✨ 數據優化
✨ 持續迭代
讓品牌不再只是「看流量」,而是成功建立一套可以預測、可以複製的 高轉換網紅行銷策略。
👉 想讓網紅行銷真的帶來導流與轉換?
👉 想讓每筆預算都花在對的地方?
立即諮詢 群策整合行銷,
打造專屬於你的「高轉換成效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