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1|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印度包容性不高?《三個傻瓜》的主角為何「想離開印度」

說起印度的寶萊塢天王,台灣人最熟悉的應該莫過於三個傻瓜裡,討喜又聰明的男主角阿米爾汗(Aamir Khan)。他在印度除了電影工作外,也致力於慈善事業和社會關懷,還得到了「印度良心」的美名。這樣一個形象正面的寶萊塢明星,最近卻在印度媒體、政壇與社群網站上被攻擊得滿頭包,就因為他「想離開印度」。

 

這樣一個年收入不知道億到哪裏去的寶萊塢天王,為什麼會突然說他想離開印度呢?主要就是之前曾經跟大家談過的牛肉禁令問題,延燒到印度文壇巨擘退回國家最高文學講座,接著印度反對黨國大黨(Congress Party)領袖索尼亞甘地(Sonia Gandhi)甚至號召遊行,去找印度總統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告狀,要慕克吉為這樣的現象主持公道。直到現在,阿米爾汗這樣的寶萊塢天王級人物也站了出來,為印度日益嚴重的低容忍度(Intolerance)問題發聲。這裡所指的低容忍度問題包括了種族、文化、宗教還有多元價值等等,但主要可以歸為對穆斯林的不公平以及某種程度的印度教國族主義。

 

寶萊塢天王抗議印度對種族、宗教的「低容忍度」

 

阿米爾汗在11月23號的一個頒獎典禮中提到,他支持先前退回講座的文學家們,並分享他的妻子克蘭(Kiran Rao)提到,因擔憂小孩及生活環境氛圍,問他「是否應該離開印度?」這句話一出,不得了了,全印度都震動了!阿米爾汗的發言緊接在另一位印度寶萊塢天王沙魯汗(Shah Rukh Khan)之後,可以說是繼社群網站、政壇、文學界之後的另一個領域,也就是寶萊塢電影界重量級人士,對印度的宗教與種族議題的抗議。

 

電影《三個傻瓜》裡的主角,阿米爾汗。

  

先來說「汗(Khan)」這個字吧!寶萊塢電影裡的知名男明星幾乎都是汗,前面提到的阿米爾汗、沙魯汗,還有演出李安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伊凡汗(Irrfan Khan)以及總是演動作片,以好身材著名的薩爾曼汗(Salman Khan)等等,只要看到名字裡有汗這個字,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是穆斯林,這也是阿米爾汗這次受到這麼多抨擊的原因之一。

 

有這麼多穆斯林的電影明星獨霸寶萊塢,他們是在印度得到這樣的成就,有成千上億印度人愛他們、支持他們,才讓他們變成了現在的影壇巨星,沒想到阿米爾汗卻說要離開印度,簡直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就連同樣對印度進食牛肉還有種族衝突不滿的人,也批評阿米爾汗要離開印度是非常愚蠢的行為。第一,是誰造就了今天的阿米爾汗?第二,如果大家都這樣恨穆斯林,哪還有穆斯林稱霸的日子?第三,如果你的國家有問題,不就應該要去解決它,為什麼要離開?

 

想當然爾,阿米爾汗此言一出就激怒了許多印度教的激進主義者。除了有人群聚在他孟買的住家外面抗議,更有印度極右派的極端印度教政黨濕婆神軍黨(Shiv Sena),祭出10萬盧比的獎金,誰只要能賞阿米爾汗一巴掌,就可以得到這筆獎金。無獨有偶,另一個也是印度教極端組織印度軍(Hindu Sena),居然幫阿米爾汗買了機票,要送他們全家人出國滾回印度,機票的目的地是巴基斯坦

 

 

印度的穆斯林不開心?「那就滾出巴基斯坦啊」

 

這裡可以看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印度雖然一直強調自己是多元文化包容,各種宗教與種族混合的國家,但是這樣的極端宗教組織卻不斷存在,就連印度總理莫迪,都是從極右派的印度教組織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出身。他所屬的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和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黨內許多高層也是來自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重要政策絕對會向他們諮詢意見。這也可以看出在印度這樣子的團體的勢力之大,以及在特定時刻,包括選舉或是像這次的阿米爾汗事件,他們都會以自身的影響力來煽動人群,甚至說出極為聳動偏頗的話來誘導民眾,造成宗教與種族對立,藉此獲得政治上的利益。

 

印度穆斯林。Photo Credit: Meena Kadri@Flickr CC BY-NC-ND 2.0

 

第二個問題是,每當提到種族衝突的時候,像印度軍這樣極端印度教組織,就會直接把事件連結到巴基斯坦。穆斯林如果在印度不開心、批評印度、覺得不公平或有所抱怨,「那就回去巴基斯坦啊!」所以印度軍就給阿米爾汗全家買了張機票,讓他們全部都「回到」巴基斯坦,完全可以看出其排擠心態。更何況印度與巴基斯坦因為邊界不斷開火及恐怖主義問題,關係一向非常緊繃。只要批評印度的印度穆斯林,就是應該要「滾回去」巴基斯坦,無非是加劇了種族與宗教衝突,同時也可以明顯地看出印度在這方面,仍有非常狹隘的框架。

 

再來,就如同我剛剛提到的,印度總理莫迪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一直以來都與國民志願服務團有非常緊密的合作,印度教色彩濃厚。莫迪本人更不必說,他曾經說自己是印度教國族主義者,在他過去領導古吉拉特邦(Gujarat)時,也曾在2002年爆發穆斯林屠殺事件,也成為莫迪政治路上的一大污點。莫迪在當年的事件中,受到最多的批評與指控的,就是他身為古吉拉特邦的行政首長,卻沒有盡到控制事態發展的責任,甚至還發表言論刺激衝突。

 

 

印度國會議員:「如果印度包容度不高,那去試試看伊斯蘭國」

 

禁止宰殺牛隻及吃牛肉,是這次抗議印度對於種族與宗教的包容度降低的主要導火線。接著,批評印度教的理性主義作家被殺害,加上政治與社會因素的複雜糾葛,導致整體社會籠罩在一股不安定與恐懼的氛圍之中。當社會中瀰漫了這樣的警戒與擔憂時,政府是否傳遞正確的訊息變得格外重要,但很顯然的印度總理莫迪,並沒有做到這件事情。

 

先說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吧!在這次阿米爾汗事件中,「阿米爾汗並不害怕,他是在散播恐懼」、「阿米爾汗要走就走,他走了印度的人口還可以減少」、「全印度的人都被阿米爾汗冒犯了」、「如果印度包容度不高,那去試試看伊斯蘭國」等情緒性字眼強烈的批評,一個個從印度人民黨國會議員或發言人口中爆出。我覺得更誇張的,是印度內政部長拉傑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在國會中,以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卡博士(Dr. B. R. Ambedkar)為例來批評阿米爾汗 。

 

安貝卡是印度憲法的重要起草人,也是印度的賤民階級。拉傑納特辛格說:「安倍卡必須受譴責、污辱與諷刺,但是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並且提出對印度客觀的看法,從沒說過自己是如何受忽視或是遭到什麼樣的污辱。相反的,他留在印度,並把印度文化與價值放在心上,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強大。」

 

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卡博士。Photo Credit: Ajay Tallam@Flickr CC BY-SA 2.0

 

拉傑納特辛格此語,想必是要用溫馨的偉人故事來反諷阿米爾汗。但仔細推敲他這番言論,某種程度上不也是在告訴大家:這些受到不平對待的人,就是要經過一番寒徹骨;而且無論受盡多少的痛苦都應該要隱忍不吭聲,最後為這個國家竭心盡力,讓它變得更好?更不用說安貝卡變成憲法之父後,就因為他是賤民,他的雕像還被許多人攻擊。這不就是在承認印度的宗教、種族衝突至今仍然存在,而像拉傑納特辛格這樣出身印度教婆羅門階級的內政部長,依然以如此狹隘的眼光看待這起事件?

 

 

總理莫迪放任爭議性問題延燒,終究會自食惡果

 

如果拉傑納特辛格如此,那麼莫迪呢?首先,禁止災殺牛隻、禁食牛肉就是在莫迪執政後,在其政黨執政的省邦,開始熱烈推行的政策。印度一連串因為牛肉所發生的衝突:穆斯林因為被懷疑吃牛肉而遭殺害,地方議員因舉辦牛肉派對在國會中被打,莫迪都悶不吭聲,等同是默許這樣的行為。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其政治人物及議員不斷對媒體放話,或是在選舉造勢中,堅稱不可以吃牛肉,甚至說全印度的人都應該是印度教徒,印度不屬於非印度教徒。這和當年2002年莫迪執政古吉拉特邦時,有什麼不一樣?這樣的衝突只會在政府毫無作為,甚至是默許鼓勵之下,變得更加嚴重。現在印度就處於這樣的險境。

 

莫迪雖然在壓力之下,曾經在一些國際場合或是國內的活動中,強調印度多元價值的重要性、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不應該要對抗彼此,而是應該一起對抗貧窮。但他不禁止自己底下的人亂說話、不譴責那些引發爭議的行為跟言語、特定的指標性事件也默不作聲,那麼人民又如何接收到正確的訊息?又怎麼樣才能夠阻止印度在這樣的惡鬥之中,邁下向前的步伐?

 

不過說實話,莫迪已經慢慢地開始自食惡果,第一個必須提到先前的比哈爾邦(Bihar)地方選舉。莫迪現在執政的困境是他在下議院掌握了過半席次,但是一到上議院就卡關,因為上議院的議員是由各省邦的議會推舉而出。莫迪想要心想事成,就必須要繼續贏得其他省邦的選舉,比哈爾邦就是莫迪非常想要拿下來的省邦,因為其省邦內人口超過一億。

 

印度總理莫迪。Photo Credit: Wikipedia

 

簡單來說,莫迪贏得這個地方選舉,他掌握上議院就不會是個遙遠的夢想。但殊不知就爆發了這些歧視穆斯林事件,雖然不能說完全是這個原因,但這確實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對手陣營也以此來猛力抨擊莫迪,並選用穆斯林作為新組成政府中的要角。如果莫迪繼續放任這樣的包容問題延燒,最後也終將燒到他自己,除了失去穆斯林的支持之外,許多理性的印度教徒也會轉頭離去。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單純的印度國內問題,那就太小看了這股抗議印度包容性下降的勢力了!莫迪11月訪英的時候,原本風風光光要去談經貿合作,強化國防與戰略關係,與英國女王伊斯莎白二世共進午宴等等,結果他去之前就被一大堆抗議團體嗆聲,主要就是針對穆斯林歧視還有印度的種族、宗教衝突,成為媒體報導他英國行的關注焦點。

 

有印度的學者就認為,這也算是給莫迪上了一堂課。因為國內的宗教、種族問題,會影響到他在國際上的形象,甚至讓他非常重視的外交行程失焦,重點反而被擺在民眾的抗議以及他在國外被抗議的窘態。

 

再說得更遠一點,印度一直以來都是恐怖攻擊的主要目標國之一。蓋達基地組織(AL-Qaeda)之前要擴張的時候,也選了印度作為南亞的主要分支點,可以看出印度在恐怖攻擊中是非常脆弱的國家。當然印度最主要的恐怖主義問題,是因為它與巴基斯坦緊張的關係。但是,印度也有許多聲音擔心,激進主義主要和社會中的不安全感以及不公平對待而起,印度這樣的事件以及氛圍持續蔓延,是否也會增加更多的印度人加入恐怖組織的行列?

 

阿米爾汗在這次的風波裡面,在各種攻擊的壓力之下,又站出來說,他和他的妻子沒有想過要離開印度,表現他的愛國情懷。但他的發言還有後續引發的風波都可以看得出來,印度在種族與宗教問題上,還有非常多未爆彈。

 


封面圖片來源:wikipedia

核稿編輯:葉菀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印度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