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最酷的旅伴》藝術沒有限期

當行動藝術家遇上法國新浪潮祖母,靈感難以停止
《最酷的旅伴》電影原名Visages, villages是指:面孔和村莊兩面之意
  提到「藝術」兩字,大家多半會想到在美術館內那些抽象的圖畫或到難以理解的名作,有時我們往往在生活中遇到看不懂的事物和創作品都會自動歸類到藝術裡頭,好似他是那些怪異與不能了解事物的代名詞。其實每個藝術創作都有藝術工作者背後的動機,可能我們只從藝術品的表面看待這作品,而忽略了藝術家在展現作品的行為脈絡和動機。如果想要一個簡單了解藝術的小旅行?那麼經過精心設計的紀錄電影《最酷的旅伴》可能對你的味,這部紀錄片講述著法國國寶級電影導演安妮華達,和法國街頭攝影藝術家JR這對老少配的摯友一起在各處以影像創作的概念,替每個小鎮和地方留下奇幻的足跡,讓觀眾可以透過幽默與輕鬆的方式了解一場藝術饗宴。
  過去常常有人說:「千里馬需要伯樂,才能夠展現他那與眾不同之處。」但現在的社會千里馬不止需要伯樂,而是本身也是位伯樂,臭氣相投無分性別年齡與曾經,在年齡差距五十歲的女導演安妮華達和法國攝影藝術家JR身上就可以看見這點。過去無師自通的女導演安妮華達過去也曾是一位攝影師,在結識同樣以攝影結合公領域的攝影藝術家JR,對於JR涉及的議題和讓地方居民或一般民眾一起同樂,且不屬名的攝影與照片藝術的模式一拍即合。
(圖ㄧ) 攝影創作者JR大膽的把法國新浪潮祖母的安妮華達的眼睛貼在貨管上
  《最酷的旅伴》是一部非常刻意且有目的性的電影作品,它是紀錄片但又有各種刻意安排的巧思性和無中生有的戲劇演出,讓一部以藝術創作為背景的紀錄電影變得活潑有趣。電影中安妮華達和JR總是相互提意這次想去哪裡作藝術創作,而在途中一次次的提起自我和對方的私生活,留下逗趣的拌嘴,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安妮華達無時無刻無不想摘下年輕攝影師JR那永遠留在眼上的墨鏡,而JR總是柔性的反擊,成為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
  藝術也可以是生活,創作也能跟你的曾經息息相關,這點在紀錄電影《最酷的旅伴》巧妙的拉進人們在生活中融入藝術,讓它在你居住的地方常伴左右,不管是拍與被拍的人每當看見作品時,都會感覺有意思。安妮華達和JR開著行動攝影車的旅行,讓藝術展現不在是拒人於千里之外,它是有型的圖像與當地人的共同記憶,甚至是一個展現自己政治立場與過去記憶的美麗瞬間,在那些放大的人像寫真背後,不管是公共的或是私人的都是一段「藝術化」的故事,不僅美且深刻、有時還很有趣。
(圖二) 讓藝術融入人們的生活讓眾人也參與其中,就是兩人旅行的意義
  年輕且行動派攝影師JR,和睿智且富有哲理見解的安妮華達,兩人對攝影創作與人們都有著同樣的初衷,透過這些在斑駁牆上的拼貼人物圖像,那些不是名人巨星而環繞在你我周遭類似的面孔,才是這裡的記憶與小鎮的歷史,透過藝術的力量,凝聚人們,讓人想起那一刻的美好且讓世界各處看見這創作的人們試著沉澱想想所謂的「藝術」和造訪此處的旅行意義,在心理運量發酵的美感從生活之中開始,也從自我最熟悉的地方展開,只透過一個人像攝影和巧思,世界就截然不同。
  從動畫開始從動畫結束;從不可能相遇的地方到彼此同坐於一張長椅,《最酷的旅伴》電影是如此的輕鬆、幽默、充滿戲劇。不管是彼此在創作作品時刻意見有所分歧,或是各自古怪的堅持。甚至幽默的像法外之徒般奔向法國藝術殿堂羅浮宮,細數那些名家與畫作上有幾顆水果拼湊成人臉,安妮華達和JR享受著藝術與人之間的牽連,和一張張鏡頭下的人物肖像。一個人的生活就是場活生生的行動藝術,一段過往的新浪潮未曾離開,而還要繼續感性的興風作浪淘氣一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所有文章皆無業配,每天五分鐘了解一部作品。部落格:https://reurl.cc/9GoDZO 出版作:《營長的除靈方法》、《三三五日軍中手札》、《七三七日同居手扎》、《少年仔》、《軍中輔導》、、《父親的情色錄影帶》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