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4/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天黑請關門》:末世生存的掙扎

《It comes at night》劇照
《天黑請關門》(It comes at night, 2017)透過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在台灣上映,在看完之後,必須講這並不是一部典型的恐怖片,因此在國外的評論相當兩極,我認為是因為這部電影實在無法說到底好不好看,只能用對不對胃口來形容。而實際上,新銳導演Trey Edward Shults的確使用有限的資源跟經費,拍出了一部CP值不算太低的電影。
本片講述在未知病毒肆虐的時代,Paul(Joel Edgerton飾)為了保護妻子Sarah(Carmen Ejogo飾)跟兒子Travis(Kelvin Harrison Jr.飾),在樹林裡遺世獨立的房子中建立起屬於這個家的一套制度,並認為跟著制度與規定,才有辦法在這末世中存活。某天一個男子闖入他們的堡壘中,男子Will(Christopher Abbott飾)宣稱他是為了家人去尋找資源。Paul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讓Will跟他的家人帶著大量的食物入住到屋內。本來以為相安無事、合作無間的生活,卻因為一次的意外整個崩壞…。
劇中,Joel Edgerton跟Christopher Abbott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手戲。

信任的建立與崩壞

全片並沒有任何前情提要,也不在劇中講述清楚故事背景,只從非常微弱的線索中獲得蛛絲馬跡:這是一個未知病毒肆虐的時代,病毒可能會使人死亡,病毒可能透過接觸或是空氣傳播,受感染者最好將其殺死並焚燒銷毀。即便如此,本片並不像其他相同類型的電影,在疾病上做許多著墨,反而是描寫在這樣的末世中,如何搭建起信任,以及信任又如何崩壞。人心在這樣的狀態下的細微變化,便是導演想要傳達的理念。
首先,Paul一家人的信任是建立在嚴謹的制度上,他們不使用大量光源、將屋中大多數的出入口封死、避免在夜間外出、盡量多人共同行動。
Paul在家中是屬於權威的表現,他為了一家人的生存,必須堅持自我的信念與做法。而兒子Travis則是相對「溫柔」的存在,他在尚未成年之時就必須面對親人的死別、也要試著去理解如何在良心與生存中做抉擇。而母親Sarah則是介在Paul跟Travis之間的存在,她有時展現溫柔,有時則展現殘酷。這三個人的存在彼此牽制也彼此相輔相成,讓劇中許多衝突與對話變得流暢。Will則是一個突然闖入他們平靜生活的不速之客,他與他的妻子Kim(Kiley Keough飾)跟小兒子Andrew(Griffin Robert Faulkner飾)充滿未知跟謎團。
但原本應該彼此信任的關係卻因為一次的意外而崩壞。Travis外公留下的狗Stanley某天衝進了樹林中便失蹤了,但在一個晚上突然負傷返家,大家都無法確認狗兒是不是被感染了。而Travis發現唯一的出口門當晚是被打開的,最有可能開門的是那個晚上不睡在房間裡的小兒子Andrew,因此眾人懷疑Andrew可能有接觸到Stanley的身體而受到感染。
最後Will為了保護妻子跟可能被感染的兒子而與Paul刀刃相向。Sarah為了丈夫的生命安全選擇槍殺了Will,Paul也在情急之下殺害了Kim跟Andrew,但Travis仍因當晚疑似跟Andrew接觸受感染而死亡。

末世生存的掙扎

Paul在為了生存下所做的選擇,演員Joel Edgerton將這份毫不猶豫詮釋的相當精采。但要特別提出的便是Travis在片中所展現的內心掙扎與變化。從一開始面對外公因為受到感染而被父親給殺死與焚燒,Travis便開始了無止盡的惡夢。他在心中種下了創傷。但與其說是創傷,不如說是在潛意識中的某種渴望。
家中最主要的出入口是紅色的大門,紅色也是本片中最鮮豔的顏色,這讓我聯想到面對病毒感染屍體的處置方式--也就是焚燬。這扇紅色大門對內象徵著保護跟隔絕,待在門內才可能存活。但通過大門代表著危險與死亡,在外可能要面對病毒感染的威脅其他存活者的攻擊,或是任何未知的危險。
Travis的夢境中剛開始都會面對到變成喪屍的外公,甚至就算是暗示情慾的夢也都是以變成喪屍作為結局。可見「感染」對於這個青少年有著深刻的影響。到最後則是會出現Travis離開家在樹林中探索的夢境,而走出紅色的大門就像是投身火焰之中,提醒著觀影者,也許Travis心中認為,在這失去希望的末世中,「死亡」可能是唯一的解脫。
故事的最後,我們仍無法得知狗兒Stanley如何回到小屋,是自行找到回家的路,還是可能是惡夢纏身的Travis出現了夢遊的狀況,自己出去尋找Stanley。如果是這樣,到底是Andrew先被感染,還是Travis才是感染的源頭,甚至這一切都跟病毒毫無關聯,殺死了彼此的是瓦解的信任,只能留待觀影者猜想。
飾演Travis的Kelvin Harrison Jr.在電影中有不錯的表現。
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氣氛的營造,在拍攝過程中導演只有使用自然光以及提燈的燈光,讓陰暗的屋內以及樹林中都帶給人窒息般的絕望氣息。然而大多的負面評論多在於恐懼感的不足以及故事本身的空洞感。但在這個「後恐怖」電影時代的崛起,許多傳統或是經典的恐怖元素已經開始無法滿足一般觀影者的想像,如《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或是《鬼的故事》(A Ghost Story, 2017),都絕非是以往類型的恐怖電影。
在營造「未知的恐怖感」上,後恐怖電影的類型可能會給觀影者更多的感官刺激及想像。因此本片的缺點可能在於尚不足以迎合大眾口味,但優點也在於有限的資源內,導演正嘗試著以嶄新的概念跟手法來提供更不一樣的「恐怖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