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故作無情是為了保護誰│范保德 Father to Son (2018)

更新於 2024/05/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被追逐的懸念,導演卻擺明鍾情於留下來的故事:那些因離開而空出的空間、因不存在而凸顯的存在。

有一好,沒兩好(導演另支短篇作品名,他內心似乎常上演這種兩難),這使得每幀畫面都像是詩,美的不似真實,偏離了它該是根植普通人性的一股矛盾和納悶,主角的心境變得漂浮,被迷離的光影和煙霧隔開了觀眾的感應。 

那是范保德的心事重重,沒人走得進,使他終究成為格格不入的人。 

幕後花絮裡說,導演總要求演員們不要「表演」,然而表演的痕跡還是那麼強烈。范保德初登場,從廁所(私密)到飯廳(家人關係)快速轉折的帥氣姿態和眨眼瞬間,流露亟欲討好的魅力。從氣質、口調、穿著到對白,都架空了這個角色,他與那塊空間的連結、和角色間的牽繫讓人難以信服;而這些並非全是演員本身的問題,更是導演刻意塑造的結果,若要問個原因,似乎像是一種…潔癖:對這個角色就非得這樣經營不可的直覺。

品味,成為本片很大的問題,正在於它沒有問題。費盡全力經營畫面氛圍、塑造主角形象,唯美卻也唯有美,太吃氣氛而放養了敘事,丟出了許多看似可好好談論的梗:生死輪迴(物理與化學各自的能量理論之於生命的滅與不滅)、身分認同(Van和阿弟的對話)、繼承人生(父輩、子輩角色安排的強烈相似性)、家庭責任(抓交替感「總有人要顧家…」的遺憾)、台灣歷史背景(范保德的父親離台赴日又轉往美、中流離),或者最該談得好的父子關係(范保德常對兒子沈默、兩人以無線電聯繫的小親暱、兒子懷著被遺棄的記憶、兒子為父親擦背時一番感性對白)也充滿矛盾,太仰賴觀眾自行腦補這之中的空白,兜出任何穿鑿附會的詮釋。相較於是枝裕和鏡頭下多種父親角色,用一部片仔細釐析一種父親形象的作法,不只是描繪,是枝裕和也總對主題提出自己的觀點,然而范保德實在說得太多又同時太過緘默。

多數的角色成為工具性的存在,某些橋段也有剪裁失當的疑慮(選舉、集郵…),前者無情、後者深情,導演徘徊兩者之間,使得本片有些虛胖。走進電影院,你知道這是部談論去留、父子、深情或無情的電影,走出電影院,除了絕美的畫面,卻也沒有更多的獲得;你知道導演想說的「故作無情,正是保護深情的方法」,但因為電影沒有演繹出更堅強的觀點,你也難以相信這理所當然的說法,這句話像一場絕美畫面的催眠裡,得不到解答的角色只能給自己的安慰。 

開場的離家片段,到了後頭又換作年輕的范保德走過一遍父親的路:收拾、離家、鎖門,在迎向父親的時刻,范保德說「這樣就夠了…」,相互對照的片段,和心中的父親對話,切出離開與留下的命運分岔。但若是終極的命運,根本沒有所謂反抗或順應可言,因此,無情與深情辯證,是否只是以「不想成為另一個父親」作為缺乏離開勇氣的說詞?或是尚未到達命運迫使離開的臨界點(也或許永遠不會來到)?片中兩次提到「該走了」,除指劇中人物的行動,也像是雙關地呼籲著誰「該走了」。那份「該」在於時機、在於本質,然而若是怕痛勝於怕死,肯定無法狠心對自己誠實,不夠誠實去面對那個「該」字。

<范保德>原訂片名為<在一個死亡之後>,而在片尾,范保德說著死亡之後並未結束,若是人不存在其實對這個世界無傷,問題便會是你該如何面對存在地活。到了最後,即使問題比答案還要多,你還是很難去討厭這部片,在這部充滿導演(演員)魅力、自溺的電影裡,你仍舊佩服他選擇暴露自己的勇氣。基於私心,你想為他相信,這,會是一個開始。

同場加映:

有些殘酷真的不是那麼美<老狐狸>

日子的後面還有日子<日子>

男性專屬的老派浪漫<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所有的愛,都是來討債的<愛是一把槍>

少年不肯老<少年吔,安啦>

avatar-img
125會員
226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巧在森林中教導小花辨識物種大概是父女倆最親密的時刻。巧能分辨松樹與落葉松的不同,卻無法覺察女兒甚或自己內心的異樣,「紅色樹皮的是松樹、黑色是落葉松」小花複誦試著記下,事實上,對孩子而言,不知道的都叫做樹又有什麼關係?對自然而言,命名/不命名、有著怎樣的名字,生命難道就會不一樣嗎?靜默無語的自然,任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蕭雅全導演在《第36個故事》後推出新作《范保德》,同樣強調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以及那些沒有說出口的真實,但又多了份細緻與沉穩。美麗至極的鏡頭語言,再加上配樂、音效合奏,幽幽地傳唱出台灣一代父輩、經濟、社會變遷悲歌,以及運用極簡敘事方式,象徵性地表達親情間垂直而下的幽微重複。
Thumbnail
其實我很脆弱,卻總是假裝自己很堅強 渴望擁有面對生活的堅忍不拔;我試圖閱讀大量填滿內心空虛,並且提升心靈力量的相關文章或書籍,也嘗試寫下自己的心得以證明自己不是如此不堪。 軀身卷在被窩裡了的我, 聽著《Starry Starry Night》, 彷彿間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Thumbnail
你,實體,有實然的體積,實然的你的任何存在、任何移動都是佔據。怎麼躲起?…… 躲。遺憾太大的身軀。感謝太大身軀給出的小小天地──剛好轉身,剛好把自己藏起。…… 轉。沒有蘇菲,沒有胡姬,祇有客坐到你家的小太陽。天和地開始旋轉。摸摸心臟。…… 摸。前方隱約、模糊。故作模糊。「真」的東西,靠不住。……
Thumbnail
每一年的一月初,公司都會舉辦一個活動「年度目標規劃」,在剛開始做的兩三年,每次寫年度目標規劃都覺得蠻興奮的,心裡總會這麼想「今年我已經可以達成這些目標」。 然而可能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到了年中發現目標進度落後,內心開始暗暗的想「接下來要更努力,才能夠趕上進度」,最後終於到了年終,才發現年度目標其實是一
Thumbnail
歡迎大家帶著枕頭躺著來聊今天的交易日報,跟以往相同,小牛底下談到的一些操作都有發布自公開平台BAND公開布告欄無從做假,想查證者歡迎登入瀏覽,為了版面整齊這邊就不另行截圖驗證。 好久不見的交易日報,因為目前線型終於有脫離盤整格局的樣貌啦! 同時留意以下交互影響的股市先行指標: 訂閱新課程
一直以來我都很嚮往當一個堅強的女子,我想,總會有人自己看穿我的落寞和脆弱,看穿我笑容底下的悲傷,讀懂我稀鬆平常的文字底下隱含著的豐沛情感。可是等阿等,等到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在人前袒露心事,也還沒等來那個能看懂我的人。
Thumbnail
往窗外看,下雨的街道上密密麻麻,每個下班的人正朝自己溫暖的歸宿奔去,我眼皮一垂,認份地回到辦公桌繼續打拼,這是連續只睡三小時的第三個工作天。
Thumbnail
日本表演藝術記錄電影《鬼太鼓座》為了記念日本俠道浪人電影導演加藤泰百年,而首次將遺作公開於台灣上映。拍攝日本世界級鼓藝演出團體「鬼太鼓座」訓練、表演與生活,還有人生觀等,記錄多場略帶實驗性、用舞蹈和鬼太鼓與表演者肉體融為一體,貫徹物我合一的極限演出,但又融合現代的創意性,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喜愛音樂的台灣四、五年級生對「鬼太鼓座」應不陌生。許多玩音響的人家裡都有一張「鬼太鼓座」的發燒片,拿來測試家裡的喇叭低頻。但是,「鬼太鼓座」究竟是出於什麼機緣而組成?屬於什麼樣的表演團體?由哪些人組成?表演內涵與動機為何?反而很少人知道。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蕭雅全導演在《第36個故事》後推出新作《范保德》,同樣強調人與人之間細微的互動,以及那些沒有說出口的真實,但又多了份細緻與沉穩。美麗至極的鏡頭語言,再加上配樂、音效合奏,幽幽地傳唱出台灣一代父輩、經濟、社會變遷悲歌,以及運用極簡敘事方式,象徵性地表達親情間垂直而下的幽微重複。
Thumbnail
其實我很脆弱,卻總是假裝自己很堅強 渴望擁有面對生活的堅忍不拔;我試圖閱讀大量填滿內心空虛,並且提升心靈力量的相關文章或書籍,也嘗試寫下自己的心得以證明自己不是如此不堪。 軀身卷在被窩裡了的我, 聽著《Starry Starry Night》, 彷彿間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Thumbnail
你,實體,有實然的體積,實然的你的任何存在、任何移動都是佔據。怎麼躲起?…… 躲。遺憾太大的身軀。感謝太大身軀給出的小小天地──剛好轉身,剛好把自己藏起。…… 轉。沒有蘇菲,沒有胡姬,祇有客坐到你家的小太陽。天和地開始旋轉。摸摸心臟。…… 摸。前方隱約、模糊。故作模糊。「真」的東西,靠不住。……
Thumbnail
每一年的一月初,公司都會舉辦一個活動「年度目標規劃」,在剛開始做的兩三年,每次寫年度目標規劃都覺得蠻興奮的,心裡總會這麼想「今年我已經可以達成這些目標」。 然而可能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到了年中發現目標進度落後,內心開始暗暗的想「接下來要更努力,才能夠趕上進度」,最後終於到了年終,才發現年度目標其實是一
Thumbnail
歡迎大家帶著枕頭躺著來聊今天的交易日報,跟以往相同,小牛底下談到的一些操作都有發布自公開平台BAND公開布告欄無從做假,想查證者歡迎登入瀏覽,為了版面整齊這邊就不另行截圖驗證。 好久不見的交易日報,因為目前線型終於有脫離盤整格局的樣貌啦! 同時留意以下交互影響的股市先行指標: 訂閱新課程
一直以來我都很嚮往當一個堅強的女子,我想,總會有人自己看穿我的落寞和脆弱,看穿我笑容底下的悲傷,讀懂我稀鬆平常的文字底下隱含著的豐沛情感。可是等阿等,等到我已經不知道如何在人前袒露心事,也還沒等來那個能看懂我的人。
Thumbnail
往窗外看,下雨的街道上密密麻麻,每個下班的人正朝自己溫暖的歸宿奔去,我眼皮一垂,認份地回到辦公桌繼續打拼,這是連續只睡三小時的第三個工作天。
Thumbnail
日本表演藝術記錄電影《鬼太鼓座》為了記念日本俠道浪人電影導演加藤泰百年,而首次將遺作公開於台灣上映。拍攝日本世界級鼓藝演出團體「鬼太鼓座」訓練、表演與生活,還有人生觀等,記錄多場略帶實驗性、用舞蹈和鬼太鼓與表演者肉體融為一體,貫徹物我合一的極限演出,但又融合現代的創意性,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喜愛音樂的台灣四、五年級生對「鬼太鼓座」應不陌生。許多玩音響的人家裡都有一張「鬼太鼓座」的發燒片,拿來測試家裡的喇叭低頻。但是,「鬼太鼓座」究竟是出於什麼機緣而組成?屬於什麼樣的表演團體?由哪些人組成?表演內涵與動機為何?反而很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