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2/16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來自上海的吉他新聲:張雄關

老實說,我必須承認和雄關的初次見面,我就幹了一椿蠢事。
張雄關,是位中國爵士新生代中,最被看好的一位吉他手,目前是Martin吉他、D'Addario Strings、Mooer效果器等國際大廠的代言人,同時也是上海知名的展演場所及經紀公司JZ的旗下音樂家。我在網路上得知他將帶著四重奏樂團訪台的消息未久,就由於共同朋友歌手蔡雯慧的引薦,而先在網路上與他認識,並答應要去機場接機。要見面的當天中午,我提早抵達了《桃園國際機場》,得意洋洋地傳了訊息:「我在會面點21等你們喔!」過了未久,雄關來電:「我們…在松山機場…」。
OK好。所幸雄關一行人並未計較我的愚蠢,下午依然相談甚歡。當天晚上在Sappho的演出雖然僅有一個set(第二個set是jam session),但是雄關在爵士底蘊之上充滿搖滾能量的演奏,已經征服了台下所有聽眾的心。
搖滾,幾乎是現代爵士吉他手在與爵士樂相遇前所接觸的音樂。雄關不例外地擁有類似的經歷。對於個人自搖滾走向爵士的路程,他是這麼說的:
我最早學習吉他都是演奏搖滾音樂。在17歲左右在學校組過搖滾樂隊,演奏的都是90年代的搖滾曲目如Red Hot Chili Pepper的歌(笑)。當時為了報考上海音樂學院,認識來自臺灣的廖季文老師,才接觸到爵士音樂。他給我聽了很多爵士唱片,我很喜歡,所以一步步走上了這條道路。然而,在爵士樂前所接觸的「其他音樂類型」一定對我有影響。雖然在創作時沒有刻意想要寫一個像Chili Peppers或Radiohead風格的作品,但很多人在聽到後都會說我的曲子中有搖滾的色彩。我相信一定就是這些風格潛移默化下對我的影響。
或許我們讓音樂直接說話最為適當。雄關在專輯《Struggles》中的“Reset”一曲,以帶有overdrive的吉他與貝斯一同齊奏以建立些許放克及搖滾的節奏,並旋即轉換成samba節奏,並以三拍為單位的poly-rhythm作為段落結尾。搖滾、爵士、拉丁元素融為一爐的形式,正說明雄關在音樂表像下蘊藏著對於各種風格的內化。
  • 張雄關:Reset(曲目出自專輯《Struggles》)
當時流行買打口碟(註1)。在上海有幾個區域專門有大量的爵士打口碟出售,每次都會去買很多。我當時其實也並不認識所有的音樂家,但只要看到是爵士的就會買。我覺得我在上海音樂學院就讀的幾年是爵士樂資源在國內發展最迅速的一段時間。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大師來到我們學校講課,也經常能在上海看到著名的音樂家在酒吧、音樂節演出,我覺得資源的獲得度已經越來越接近美國了。
相較於台灣這幾年才逐漸開始在東華大學和輔仁大學建立起學院化的爵士教育,中國倒是在十年前就已經在上海音樂院有了爵士音樂學系。雄關也提起他在十年前,就曾經來訪台灣一次,是隨著上海音樂院的樂團參加台中爵士音樂節的演出。然而,對所有學習爵士樂的人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莫過於真正浸淫在充滿爵士樂的環境中。因此,在上海音樂院的學業告一段落後,雄關也背負著行囊前往美國取經。
雄關所就讀的是新英格蘭音樂院(New England Conservatory;NEC)。這是所對爵士樂來說相當歷史悠久的學校,著名的爵士作曲/理論家Gunther Schuller曾在60年代至70年代間擔任音樂院的主席,並協助建立爵士部門。曾在此任教的歷史級大師包括Dave Holland、Bob Brookmeyer、Ron Carter、Billy Hart等。而雄關就讀之際,也有諸如吉他手Brad Shepik、薩克斯風手Miguel Zenon、鋼琴手Jason Moran、吉他手Joe Morris等一級好手在此擔任教學工作。由於我本身也是吉他手,特別喜歡Brad Shepik可爵士可巴爾幹民族風味的多變彈奏,也拜讀過Joe Morris經典的自由即興著述《Perpetual Frontier / The Properties of Free Music》(註2),特別請雄關與我分享和這些大師們求學的心得與感受:
我喜歡NEC所有老師、同學們的開放性。很多其他學校的老師或學生對爵士有一種特定的標準或聲音,但我希望我可以是多面的演奏者,不希望只有一種聲音,而NEC就是這種特點的完美體現。在學校時確實有一些同學的風格我更喜歡,但沒有人會因為對方的風格不同就否定他們,老師們也無時無刻不在鼓勵大家嘗試所有可能性。這種特性會永遠影響我,在音樂上也在生活上。
Brad是我在去NEC前就認識的老師,我一直覺得他是最被低估的爵士吉他手之一。他和Dave Douglas、Jim Black的「Tiny Bell Trio」(註3)是我最喜歡的樂隊之一。他讓我對Time Feel的理解、奇數拍音樂的演奏提升了一個等級。Joe Morris是我在NEC最後一學期才選擇的老師,但和他上了兩節課以後我就後悔為什麼沒有第一天就找他。我並不是一個free player,我也不覺得我之後任何時候會變成一個完完全全的free player,但一個學期和Joe學習自由即興,完全改變了我演奏和聲、創作樂曲的方式。Joe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也是一個非常酷的人,他經常說“challenge everything”,我太愛他這麼說了。
NEC還有太多我想念的老師和事情,比如和Fred Hersch上課時和他彈二重奏、聽Miguel Zenon在課堂上吹Herbie Hancock的鋼琴solo、Jason Moran在樂隊課上彈我的曲子…現在想想都很不真實,哈哈!
  • 張雄關:Paradise Wanderer(曲目出自專輯《Struggles》,影片中的第一首曲目)
獨奏版:
雄關在Sappho的演出進行之際,我聽到他的創作“Paradise Wanderer”,立刻耳朵為之一豎。這首曲子讓身為當代吉他手Gilad Hekselman的鐵粉的我想起那同樣詩意且具有旋律性的當代語彙。即便傳統定義上的即興成分不多,但是圍繞著主題的小小變奏依舊帶來層出不窮的驚喜。然而在聽到另一首創作“Slow down and Run”時,我又可以聽到深植於Hard bop的溫暖聲響(我一直有種這首曲子應該要加入電風琴演奏的錯覺)。傳統風味與當代元素並陳於他的作曲和演奏中,究竟他受到哪些音樂家的影響最深?對他影響最深的五張專輯,又會是甚麼?
就吉他手而言,剛開始學習爵士時,我受Wes Montgomery和Jimmy Raney影響最大,現在是Gilad Hekselman和Bill Frisell。在吉他手之外,我受Sonny Rollins、John Coltrane、Joe Henderson影響最大。如果要我選擇五張影響我最多的專輯的話,我會選吉他手Bill Frisell的《East/West》、吉他手Gilad Hekselman的《Heart Wide Open》、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的《Coltrane’s Sound》、小號手Ron Miles的《Quiver》(吉他手Bill Frisell參與此輯錄製)及薩克斯風手Sonny Rollins的《The Bridge》(吉他手Jim Hall參與此輯錄製)。
上述提及的幾首雄關的作品,均是出自他的第二張專輯《Struggles》。然而在此之前,雄關其實發行過另一張專輯《New Sound From The Past》。兩張專輯有著截然不同的編制和創作源頭:《New Sound From The Past》是七重奏的組合,收錄的主要是雄關在美國求學期間的創作。《Struggles》則是與薩克斯風手孫凱的四重奏組合,收錄的是雄關在求學結束回到中國後的作品。
提到這兩張作品的差異,雄關表示:
這兩張專輯分別體現了我在美國時的創作和回國以後的創作風格,人事上只有貝斯手Neil Patton都參與其中。七重奏的專輯有更加複雜的層次、旋律、和聲等等,作品的編配也更為嚴謹,而第二張四重奏更直接,更節奏化。這是我在回國以後通過對上海及其他城市爵士樂的瞭解和體會所做的改變。我不覺得哪一張更好,它們都很誠實的代表了我音樂創作上的不同階段。
  • 張雄關:G#(曲目出自專輯《New Sound From The Past》)
四重奏現場版:
回到上海之後,雄關持續在上海以及其他城市演出。確實如雄關所說,爵士樂在中國的發展愈來愈豐富。我認識的一位住上海的樂迷朋友,就經常在網路分享諸如Will Vinson、Kurt Rosenwinkel、Mike Stern、David Binney等國際級大師在上海的演出資訊。雄關也曾經在Kurt到訪之際,和Kurt同台演奏。
  • Kurt Rosenwinkel Trio feat. 張雄關:Beatrice
而在上海也有愈來愈多定居於此的國外優秀音樂家,舉例而言,雄關在網路上所放、去年於上海爵士音樂節的演出片段中所合作的Danny Zanker,就是曾旅居紐約十多年才遷居上海的優秀貝斯手。相信這樣的環境,對於雄關或是其他上海的爵士音樂家來說,都是非常具有刺激性與啟發性的。除了以音樂家角度而言對中國爵士樂環境的觀察外,我也請雄關介紹他欣賞的中國年輕爵士音樂家以及樂迷的狀況:
中國現在各地的爵士樂發展都越來越好。在上海因為生活成本較高,所以當然會有一定的壓力,大部分爵士樂手平時都需要教學和演出結合。上海最著名的爵士酒吧就是JZ Club,現在已經有十三、四年的歷史,這裏對所有爵士樂手就像家一樣,我們可以在這裏演奏我們的原創音樂,實驗新的project,不敢想像若沒有JZ Club我們現在會在做什麼(笑)。
我在上海最喜歡的音樂家是薩克斯手李世海(就是上海爵士音樂節演出片段中的薩克斯風手)。他是我在上海音樂學院和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同學,他的音樂側重奇數拍的創作,同時也不失旋律性和音樂性。如果對他的音樂有興趣,可聽聽他的專輯《Inner Rhythm》。
上海的爵士樂迷數量和其他城市比算是比較多的,這和爵士與上海的淵源、上海這個城市的歷史有關。樂迷們大部分時候還是更容易接受旋律簡單直接、節奏律動明顯的風格。但這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專業爵士樂迷,他們對爵士樂的歷史、各個風格的特點都非常瞭解,希望之後有越來越多這樣的朋友出現。
探詢了雄關的歷史與現在,我也好奇雄關對於未來的音樂計畫,有甚麼樣的想法。網路上有些他的獨奏片段,是展現他對於效果器的運用,可以感覺得出在主流的爵士演奏和即興模式之外,他對於聲響、音色變化的營造與疊砌也有著十足的興趣。也許他未來的計畫,也會呈現這樣的方向?
  • 張雄關:Heartbeat(曲目出自專輯《Struggles》)
今年的10月我會發行我和歌手張樂的首張二重奏專輯。張樂也是NEC和Queens College的畢業生,是我在國內最喜歡的歌手。我們的二重奏專輯肯定會不同於你所聽過的吉他-歌手二重奏風格,敬請大家期待!另外在11月我會錄製我的全新樂隊計畫“The Soundbase”的首張原創專輯。“The Soundbase”是由我和澳大利亞小號手Toby Mak,韓國鼓手Jaemin Lee組成的無貝斯三重奏,這張專輯的風格又會和之前所有的音樂都不同,我也非常期待!
無庸置疑地,雄關毫無滯礙的演奏技巧、兼容並蓄的創作以及富有畫面的音樂想像力,確實讓他成為當今中國樂壇中最被期待的一位音樂家。雖然我和雄關認識的時日不長,但由於我們聆聽與喜愛的音樂是如此之相似,實在是相見恨晚!相當開心能有這個與他交流的機會,也期望他能夠盡快發表他的新創作。在等候他的新作品問世之前,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Bandcamp上聽聽他已經發行的兩張作品。而想親耳聽到他的聲音以及對爵士樂的各種想法,也可以參考這個的影片
雄關的專輯資訊:
《New Sound From The Past》:
《Struggles》:
(註1)打口碟其實就是一些非正規的音響製品,是生產過量遭到打口銷毀的國外正版碟。通過不同途徑進入中國,因價格便宜、首版發行等原因,得到中國音樂迷和收藏迷們的喜愛,稱得上是歐美搖滾樂在中國的啟蒙之光。
(註2)《Perpetual Frontier / The Properties of Free Music》:
(註3)關於Tiny Bell Trio,可參見我先前撰寫的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