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壯麗的動物大遷徙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朋友們在台灣各地以蝸牛的腳步旅行,間或會探訪世界各國的自然遺產。大伙對非洲肯亞與坦尚尼亞間的動物大遷徙都很有興趣,尤其最近這兩年聽已去過的朋友談到,因為全球暖化使氣候變遷加劇,動物遷徙的數量與日期變得比較不確定,這讓我們對這個行程更為憧憬,希望趁這個神奇的自然現象未消失前能到現場親眼目睹,同時因為路途遙遠又旅途顛簸,趁年輕體力好時比較不會累。
就在蒐集資料時想起台灣曾經翻譯過的一本書,由BBC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導演所寫的《自然界大變化:大氾濫.大饗宴.大遷徙》
長期以來,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的自然生態紀錄片,總是非常精彩又深入,這除了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充裕的製作經費支持,也擁有一批非常專業又深具使命感、甚至可以說是狂熱的工作團隊。
不過觀眾在電影頻道上,不管是花二十多分鐘或四十多分鐘,很快地看完令人瞠目結舌的紀錄片,不管節目內容是多麼神奇,或是令人驚歎的壯觀,還是複雜豐富得令人感動,當關掉電視或轉換頻道後,讓其他節目炫爛的聲光影像立刻取代剛剛的感受,其實是有點可惜的。
這甚至還會導致幾個副作用。首先,光是看這些紀錄片,可能會認為地球還是這麼豐富、充滿生命力,那些環保人士所呼籲的什麼物種滅絕,大概是杞人憂天了!另外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們帶領民眾接近大自然時,會產生的困擾──那些常看生態紀錄片、見多識廣的朋友反而會產生很大的挫折感:怎麼在森林裡觀察大半天,什麼事都沒發生?!那些影片中的「精彩」鏡頭怎麼都看不到呢?
這本書的作者們,也就是實際拍攝影片的工作團隊,很誠實且誠懇的在書中紀錄他們在拍攝過程遭遇的困難。影片二十秒的畫面,也許是他們在酷熱的沙漠或極冷的海中守候好幾個星期才出現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讓我們瞭解到,大自然的確是神奇、壯觀,而且又物種豐富沒錯,可是,生物的數量與密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多,甚至脆弱得隨時處在滅絕的危機中。
2014年版的立體書封
他們紀錄了幾個大自然裡大規模的循環現象,有非洲沙漠定期的雨季、河水大氾濫,也有北美洲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生物與視覺大饗宴,以及人們常常在影片中看到的,草原上數千隻羚羊等動物的集體大遷徒。
這些現象都是地球的物種在漫長時光的演化過程中,配合著地形與氣候,以食物鏈關係所形成的複雜關係。可是若只從影片來看,會覺得很熱鬧,而且我們會感覺到,似乎離開我們生活的都市,自然荒野裡到處充滿了如此的景觀。幸好有這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文字來帶領我們思考,這些自然界大變化所依賴的平衡,也許即將被人類所破壞,物種也將隨之絕滅。
大遷徙的牛羚,中間有幾隻斑馬。Source: Ben & Gab@flickr CC BY 2.0
其實2011年二月、國際上最權威的雜誌《自然》(Nature)期刊刊登的研究報告就指出,人類很可能已經引發了地球上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地球在過去五億多年裡發生過五次的物種大滅絕,但是這五次主要都來自於自然或意外(磒石)事件,如今這次大滅絕的原因卻來自於人類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包括過度獵捕或活動範圍擴增侵蝕了物種的棲息地、人類遷徙帶動物種移動使不同地方的原生生態系破壞、各種污染、化石燃料產生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變遷等等。
一般而言,物種的演化需要漫長的時間,整個地球原本就一直在變動中,但是這些變動基本上都是以數萬年乃至數百萬年的速度遞變,維持著動態平衡。可是人類文明的出現,尤其在發明農耕技術之後,哥倫布大交換乃至近兩百年工業文明的急遽發展,才大規模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與平衡。而且因為變化速度太快了,物種來不及演化出因應的存活之道,難免遭到滅絕的結果。
一旦大部份的物種滅絕了,人類其實也很難在這個生命彼此都休戚與共的地球上獨活。我們讚歎生命的奧妙之餘,必須正視人類的責任,並且為地球的物種永續勇於付出行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在學校提供營養午餐,我們也期待在教育目標中加入「食育」,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但媽媽能夠在家裡自己煮東西,自己做飲食教育,當然是最理想的。這本《媽媽,今天吃什麼?》提供飲食教育的建議,也附有容易上手的食譜,提供參考。
未完成的《看見台灣Ⅱ》就是齊柏林試圖帶著我們面向海洋,朝向世界。雖然壯志未酬,但是留下來的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以拉高的視野,看見台灣,看見世界。
如果在退休後,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身體尚屬健康有活力,或許就可以透過居住地方的規劃,實現自己的夢想或活出精采有意義的人生。其中一個方案,就是跟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居住。與其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如早點預先規劃與準備吧!
海洋的魚類,理論上應該是最永續的資源了,因為只要有陽光,就有藻類與浮游生物,小蝦米吃這些肉眼難見的微小生物,小魚吃小蝦米,大魚吃小魚,不須人類費神去照顧,就可以源源不絕的繁殖。可是這樣的生物也居然會因為人類過渡捕撈而瀕臨滅絕。
「看見」本身是必須經由學習的,不是有眼睛就能夠看見。自然觀察不能只用眼睛,而是要用腦袋,不然我們望眼過去就是一整片綠綠的。
近年來,私人的就業平台開始幫「高年級生」尋找工作第二春,各國政府也都積極媒合銀髮族重新進入職場。每個人壽命愈來愈長,這種「高年級實習生」真的會是各行各業的常態,而從好的方面來看,這多出來的職業生涯,確實有機會將興趣發展成事業,活出精彩又豐富的人生。
現在學校提供營養午餐,我們也期待在教育目標中加入「食育」,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但媽媽能夠在家裡自己煮東西,自己做飲食教育,當然是最理想的。這本《媽媽,今天吃什麼?》提供飲食教育的建議,也附有容易上手的食譜,提供參考。
未完成的《看見台灣Ⅱ》就是齊柏林試圖帶著我們面向海洋,朝向世界。雖然壯志未酬,但是留下來的我們,有責任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以拉高的視野,看見台灣,看見世界。
如果在退休後,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身體尚屬健康有活力,或許就可以透過居住地方的規劃,實現自己的夢想或活出精采有意義的人生。其中一個方案,就是跟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居住。與其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如早點預先規劃與準備吧!
海洋的魚類,理論上應該是最永續的資源了,因為只要有陽光,就有藻類與浮游生物,小蝦米吃這些肉眼難見的微小生物,小魚吃小蝦米,大魚吃小魚,不須人類費神去照顧,就可以源源不絕的繁殖。可是這樣的生物也居然會因為人類過渡捕撈而瀕臨滅絕。
「看見」本身是必須經由學習的,不是有眼睛就能夠看見。自然觀察不能只用眼睛,而是要用腦袋,不然我們望眼過去就是一整片綠綠的。
近年來,私人的就業平台開始幫「高年級生」尋找工作第二春,各國政府也都積極媒合銀髮族重新進入職場。每個人壽命愈來愈長,這種「高年級實習生」真的會是各行各業的常態,而從好的方面來看,這多出來的職業生涯,確實有機會將興趣發展成事業,活出精彩又豐富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一次。 不。 也許不只一次。 只不過就紀錄上來說曾有那麼一次,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就像是被誰從歷史上抹去。 而在那段時間裡,海洋、陸地上的生物大量繁殖,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更多樣的大氣、更深沉的海洋、更聳立的山脈、更陡峭的低谷。 少了人類,整個
Thumbnail
正式宣布:明天開始進入冰河時期,凌晨00:00起準時開始。 而5000年後,你覺得世界上物種多數會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
Thumbnail
20230730 首次踏上非洲大陸 充滿緊張興奮期待~~ 我~~~到非洲了耶!!!!!!! 在有點小的機場排很久, 等出關 其實亂亂的, 到底有沒插隊都不曉得, 出關後趕快換錢~~ 據說在機場內換的匯率較"正常" 機場門口就看見久違的FISH和AKI 人到齊後,先去某旅館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針對2024年非洲大遷徙的旅行計畫,包括肯亞和坦尚尼亞的Safari行程安排,以及預算和旅行社的選擇。讀者可瞭解動物大遷徙的最佳時期,如何定義自己的行程需求,以及尋找適合的旅行社和報價攻略。希望透過此文章,能幫助更多人順利規劃他們的非洲之旅。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
Thumbnail
人類對生物資源的不當利用,往往對生物多樣性造成許多影響,那麼我們是否能以繁殖個體填補這些傷害呢?
這個世界曾經毀滅過一次。 不。 也許不只一次。 只不過就紀錄上來說曾有那麼一次,人類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了,就像是被誰從歷史上抹去。 而在那段時間裡,海洋、陸地上的生物大量繁殖,在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下發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地貌,更多樣的大氣、更深沉的海洋、更聳立的山脈、更陡峭的低谷。 少了人類,整個
Thumbnail
正式宣布:明天開始進入冰河時期,凌晨00:00起準時開始。 而5000年後,你覺得世界上物種多數會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在動物的演化史中,寒武紀大爆發堪稱其中最重要、最引人入勝的時期。大爆發的發現源於早期對地層化石的研究,當時人們驚訝地發現,寒武紀地層中突然出現了大量豐富多樣的動物群化石,與前一時期的地層相比,這是一個極其戲劇性的轉變,也展開了顯生宙時代。早在18世紀,古生物學家威廉·布克蘭就曾談論過這一現象,連
Thumbnail
20230730 首次踏上非洲大陸 充滿緊張興奮期待~~ 我~~~到非洲了耶!!!!!!! 在有點小的機場排很久, 等出關 其實亂亂的, 到底有沒插隊都不曉得, 出關後趕快換錢~~ 據說在機場內換的匯率較"正常" 機場門口就看見久違的FISH和AKI 人到齊後,先去某旅館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針對2024年非洲大遷徙的旅行計畫,包括肯亞和坦尚尼亞的Safari行程安排,以及預算和旅行社的選擇。讀者可瞭解動物大遷徙的最佳時期,如何定義自己的行程需求,以及尋找適合的旅行社和報價攻略。希望透過此文章,能幫助更多人順利規劃他們的非洲之旅。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生命的演化應該是由簡而繁,由少而多,漸次地佈滿地球的舞台。但是地質紀錄卻告訴我們不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在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地質學上的寒武紀年代,它的地質紀錄顯示,在短暫的幾百萬年到仟萬年間,所有的動物門全數出現,動命生命由單調乏味瞬間轉變為多樣與燦爛,地球舞台上搖曳著各式各樣的動